鑒于校園欺凌事件的嚴重性及其涉及學生的廣泛性,學校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應發揮主導作用。同時,為確保學校能夠有效應對欺凌行為,應賦予其一定的學生懲戒權力。在當前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背景下,針對校園欺凌行為,我們迫切需要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既合適又有效的懲戒與教育措施。這些措施旨在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維護校園安全,并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下面是可圈可點小編為您推薦2024開展學生欺凌防治培訓心得體會四篇。
2024開展學生欺凌防治培訓心得體會1
為嚴肅校規校紀,規范學生行為,進一步構建平安和諧校園,增強學生的法制知識,預防校園暴力事件,提高同學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5月24日,xxx中心xxx小學開展了以“構建平安校園,杜絕校園欺凌”為主題的班會活動。
在班會課上,各班班主任通過PPT課件、文字展示、講解具體案例、觀看視頻等形式,直觀的展示了校園欺凌給受害者帶來的傷害及嚴重后果,引導學生一步步認識了什么是校園欺凌,了解了校園暴力的危害,并引導學生要敢于向校園暴力說“不”。在講解了有關校園欺凌、暴力的常識后,各班主任們還進一步強調了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性。當好朋友受人欺負的時候,要學會選擇正確的方法幫助他,不以暴制暴,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瞧,一年級班主任通過播放典型案例,組織學生對欺凌行為進行辨別,讓學生懂得如何預防校園欺凌,遇到校園暴力時如何進行求救、自救。三年級班主任通過視頻,六年級班主任通過現場互動的方式,引導要學會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遇到欺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及時報告老師和家長,妥善處理矛盾。
校園還通過LED顯示屏播放“構建平安校園,杜絕校園欺凌”,校園通過版面墻報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反思自己身邊是否存在校園欺凌的現象。學生的哪些行為是屬于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會造成哪些危害?當遭遇校園欺凌、暴力時該如何應對等。在今天關于校園欺凌的活動以后,大家都找到了答案。
通過開展本次安全教育活動,孩子們充分認識到了校園欺凌的危害性,增強了孩子們的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使我校兒童遠離校園欺凌,為建設平安、和諧校園提供了有利保障。
2024開展學生欺凌防治培訓心得體會2
校園本該是孩子們快樂成長、汲取知識的地方,然而校園欺凌這個在全世界中小學中頻繁發生的社會性難題,正躲在暗處伺機而動,危害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
xxx小學為了預防校園欺凌、暴力傷害事件的發生,進一步凈化校園環境,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在全校開展了以“預防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專項教育活動。
課前,各班主任本著“消滅小苗頭,杜絕大隱患”的原則,結合學生日?;顒又幸恍┛此茻o害,但不可放縱的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
班會課,各班主任利用課件,重點從認識“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及特點、容易受到“校園欺凌”的類型、“校園欺凌”的危害及影響、如何走出“校園欺凌”的陰影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詳細解讀和教育指導。告訴孩子們,自己不能去欺凌他人,若遇到校園欺凌時,不要害怕、顧慮,不要忍氣吞聲,一定要及時向老師、家長或警察求助,你的恐懼和沉默只會讓校園欺凌者更加肆無忌憚,令更多的同學受到傷害。
講解過程中,老師們還結合一些典型案例對學生進行了警示教育,告誡學生,學校對校園欺凌現象實行“零”容忍,一旦發現苗頭,老師將及時介入,對施暴者嚴肅處理,堅決杜絕校園欺凌事件在學校發生,學校會努力為大家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校園環境。
通過開展本次主題班會,全體同學認識到校園暴力和欺凌的危害性,懂得與同伴交往應該互相包容理解,妥善處理矛盾與分歧,有效促進了同學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應對校園欺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學校將繼續加強班風校紀建設,借助多種教育形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校園欺凌的危害,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為建設平安、和諧校園做出不懈努力!
2024開展學生欺凌防治培訓心得體會3
為進一步做好校園安全,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防范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20xx年9月17日我校開展了“預防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警示教育大會。會議由德育主任主持。
會上德育主任從什么是校園欺凌;為什么要治理校園欺凌;遭遇欺凌時,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等方面作了細致的講解。同時讓學生反思自己身邊是否存在校園欺凌的現象,引導學生深刻了解校園暴力的危害,以增強學生對校園暴力的認知程度,強化學生的防范意識。
最后學校向學生發出《拒絕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倡儀,呼吁每一位在校生從我做起,堅定勇敢的向校園欺凌說不的決心,反對校園欺凌。要求同學們提高防范校園欺凌的意識、增強抵制校園暴力的能力,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人生觀,掊養良好興趣、陶冶情操,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會后學校第二次組織對學生進行“手機、危險器具、垃圾食品、管制刀具等”突擊檢查,并再次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
通過此次主題活動的開展,同學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認識到校園欺凌的危害,增強了文明守紀意識,提高了抵制和防范校園欺凌的能力,為建設平安、和諧校園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開展學生欺凌防治培訓心得體會4
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園欺凌行為的預防應該從更長遠著手,推行規則教育。多年來,與知識教育相比,我們的規則教育嚴重缺失。雖然有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但內容相對簡單,宣示性的內容較多,且缺乏對各種情形后果模式的設定。除此之外,在學校中,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敢”輕易批評學生,“不敢”指出學生在行為規則上的錯誤。而規則意識正是在不斷矯正錯誤的過程中被強化的,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對一些家長來說,也需要改變對學習成績的過分強調,提高對子女規則教育的重視,不能把這一責任全部推到學校??傊?,應該通過建立一套行為規則及其教育體系,激勵家庭、學校和社會承擔應有的教育責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后果模式的行為規范,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成熟的經驗,比如有的國家對幼兒園至5年級學生,以及5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分別設定了60類和62類禁止性的行為,其規定極其詳盡,包括推碰他人、投擲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時,每條規范都設定了學校的多種指導干預措施,以及可以適用的處分,比如學校教學員工予以告誡、逐出課堂、勒令停止、開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