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社區實踐心得體會500篇一
經過四天的培訓學習活動,我有以下幾點心得及感想:
一、社區工作,舉足輕重,責任重大。
通過這次學習,首先給我的印象就是社區就是一個小社會,社區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責任重大。各部門都對社區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并對今后工作的開展做了指導,總的感受就是黨和國家對社區工作相當重視,同時經過這半年的工作實踐,覺得社區群眾對社區各項服務職能的要求也隨著群眾意識的發展不斷提高,對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體的要求。我們工作的好與壞,上牽涉到黨和國家政策的落實和各職能部門工作的開展,下影響著千家萬戶的群眾利益和生活,我感到身上的擔子是十分沉重的,加強了我的責任感、使命感。
二、社區工作要圍繞服務主題。
服務群眾,方便群眾,造福群眾,是社區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社區工作包羅萬象,大到婚喪嫁娶,小到衣食住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使群眾在各方面的需求不斷的變化和發展。我們作為社區工作者,要充分掌握人民群眾的所想所需,本著服務于民的宗旨,開展各項工作。深入群眾了解民情民-意,結合我社區工作特點及工作需要,為群眾解決緊急的問題。我社區的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著為老年和弱勢群體“服務”這個主題,
三、開展社區工作,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黨和政府提倡和-諧社會,而社區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細胞,細胞的和-諧才能保證整個社會、國家的和-諧。社區作為基層工作的最前沿,是黨和政府與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我們錦繡社區籌委會所管轄的錦繡東方小區是成都市惠民工程,安置了老東郊21家企業一萬多名的離退職工和下崗失業人員進入我們的社區,社區工作變得日益繁重復雜起來。時代的發展,形勢的變化,要求我們開拓創新,強化載體建設,寬思路、多渠道的為民服務。積極探索老齡社區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組織群眾開展各項喜聞樂見形式的活動,并不斷激發群眾的參與社區工作和社區服務的意識,使群眾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相結合。
四、社區工作要求社區干部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工作作風,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
新的時期對我們的社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文化業務素質、組織管理素質、心理和身體素質。作為一名剛參加社區工作的社區干部我更應該積極向老一代社區工作者學習,多深入群眾,聯系群眾,了解民情民-意,樹立為群眾無私奉獻的思想觀念,做到進百家門,解百家難,暖百家情。同時,要充分發揮我們年齡的優勢,牽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解放思想,不斷開拓進取,為社區工作注入年輕的、積極的、更新的因素,成為社區工作的生力軍。
經過這四天的學習,我深切的感受到各級領導對社區工作和社區干部的重視,我更加有信心和決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好的為居民群眾服務。為我們和-諧社區建和居民群眾設多做事,做實事。
社區實踐心得體會500篇二
作為一名專職工作者,我從事工作已經一年有余。在這一年的工作實踐中,我不斷學習、實踐、改進,周而復始地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業務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借此機會我想淺談在這一年多工作中的一點感想:
一、靈活運用專業技巧,注意工作中的方式方法
我們作為社會工作者面對的是社會上的一些特殊群體,他們來自大墻內外、來自社會的陰暗處,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經歷和故事,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著不盡相同的思想缺陷和被扭曲的心靈,這都是我們在工作中需要發現并予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在談話溝通方面,針對不同的社區服刑人員,要注意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于文化程度較高的社區服刑人員,我們盡量用委婉的言語,以免傷害他的自尊;而對于文化水平不高的社區服刑人員,不能盡說文縐縐的話,否則他會覺得你不真誠,而不愿與你溝通。比如我所有一位60高齡的矯正對象孔某,因犯交通肇事罪接受矯正。
該對象為文盲,且該次犯罪的情況比較特殊,系用自己的三輪車熱心搭載同村人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所致。該對象在接受的時候曾頗多微詞,認為自己是好心幫助人,發生這種事只是運氣不好而已,怎么就要判刑了?我們也了解到如果單純的用一套對于他的理解程度上有困難的專業理論教育他,恐怕收效甚微;所以我們以拉家常的方式開始,使孔某與我們先建立起初步的溝通意愿,然后再切入該矯正各案本身,對其樂于助人行為表示充分肯定,但也使其意識到對于所造成的傷害要勇于承擔起責任,以平靜的心態接受,同時對于孔某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我們也盡量予以幫助解決,并為其聯系村委落實一定幫扶政策。到最后,孔某不但完全轉變了以前覺得不公平的觀念,還積極參加矯正的各項活動,每個星期最積極的事竟然成了向司法所長、工作人員打電話“拉家常”。
二、工作必須“幫”“教”并重在實踐工作中,作為矯正工作者,我們不能只是單純的進行幫助或教育,應當將兩者辯證的統一起來。如果單純“只教不幫”,案主的許多自己無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就會成阻礙他改造的“絆腳石”,直接影響工作成效。而“只幫不教”雖然幫助案主解決了許多困難,但忽略了從他的思想根源上對他的教育,忽略對他的法制觀念的培養,一旦生活環境有所改善,個別案主就會“故態復萌”,重蹈覆轍。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幫”“教”并重,缺一不可,比如有些社區服刑人員其實素質挺高,因過失犯罪被判刑,對他們主要是給予心靈上的溝通,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而有些社區服刑人員,法律法規他們可能比我們還要熟悉,沒有必要給他們講大道理,而要和他們拉拉家常,幫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我鎮目前在冊的三名犯群體性聚眾斗毆罪的矯正對象因一時哥們義氣犯罪接受矯正,司法所在對他們的日常矯正中就嚴格貫徹幫與教結合的矯正措施,一方面加強其法制法規教育,同時針對其在溝通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年輕氣盛、做事沖動、不計后果、好逸惡勞等不良心理現象進行矯治。原來三為矯正對象都是動輒在外打鬧惹事,對家里事漠不關心,從不幫父母分擔家務,接受矯正后,我們針對這些情況一一進行矯治,使其擺正心態的同時樹立起責任意識,體諒父母的不易。現在其家人都反映三位矯正對象改變很大,不但能幫家里分擔些事情,經常給他們一些家用,而且現在遇到事情也會和他們溝通商量,連村委也反映三位矯正對象現在能夠主動幫助人,有一次村委搭臺唱戲,一時人手不夠,他們冒雨幫忙,前后真的判若兩人;另一方面我們積極聯系村委對其家庭予以適當的關心,并及時向其提供一些就業信息及就業機會,讓他們在改造的同時也能服務社會。
三、以身作則,培養公益勞動的積極性每一次組織公益勞動我都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加入到勞動中去,讓每一名參加勞動的矯正人員都能夠感到他們并不是在從事被懲罰的勞動,而是在參加一種奉獻愛心的公益活動;我所的公益勞動基地為鎮敬老院,每次在敬老院的勞動都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在為老人們奉獻愛心,而老人們的交口稱贊也使他們在勞動中獲得尊重的同時,重拾了信心。因此培養參加公益勞動的積極性只有將參加公益勞動變成案主們的一種習慣、一種要求,在他們中形成良好的勞動氛圍,才能使公益勞動變得真正有意義。
在縣司法局領導及司法所的關心下,我將繼續努力工作,通過實踐,逐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提升工作經驗,做一名合格的專職工作者。
社區實踐心得體會500篇三
作為一名鄉鎮司法員,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幾個月的工作實踐中,我不斷學習、實踐、改進,循序漸進、周而復始地不斷摸索、提高和完善,使自己的工作業務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通過這些寶貴的工作經驗,我對目前洞坪鄉司法所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如何開展好此項工作有了自己的一些淺顯認識。
存在問題一:矯正對象對缺乏正確理解,產生主觀上的錯誤認知。我所在的鄉就有這樣一名矯正對象,他現年37歲,離異,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兩個月,緩刑兩年。他第一次來司法所報到時,說了一句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這每個月來報到學習都只是形式而已,筆記、資料那些你幫我寫就是,我不一定有時間來。”他的這種認知態度,給剛開始接觸這項工作的我當頭一棒,我才認識到工作遠不像我以為的那般可以從容應對。
存在問題二:民眾對工作不了解,群眾評議工作開展困難。今年3月底司法所開展了第一季度的社區工作者群眾評議活動,當我拿著評議表到矯正人員所居住的村組時,很多人一聽是關于給某人進行評價打分就直接拒絕了,有些人會聽你說完這項活動的主要目的,但要他們簽字打分時就猶豫了,似乎覺得這是在給自己招惹是非……這一認識的偏差遠遠出乎了我的意料,一份份沉甸甸的評議表握在手中,更是壓在我的心上。
存在問題三:專業技巧掌握不夠,工作方式方法單一。在實習期間更多的是學習如何做好相關檔案臺賬資料,缺乏工作經驗,缺乏與矯正人員直接面對面的交流,這就導致我在實際工作中面對產生的問題不能有效運用專業技巧去解決,理論與實際操作出現脫節現象,單一的工作方式方法更是讓工作的順利開展步履維艱。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必須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開展好這項工作:
一、加社區工作者制宣傳力度,提高人民群眾對的正確認識。蘊涵的懲罰性和恢復性考驗著社會的人道主義和法治建設,教育改造好社區服刑人員,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依法監管,嚴格落實監督管理制度,積極創新監督管理機制方法,通過正確的宣傳引導人們對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古語有云:“木受繩則直,人學法則慎。”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入矯教育,通過扎實的組織_各項管理規定使其從思想上擺正態度、找準定位、積極服從監管;另一方面,在開展普法宣傳活動時將的有關解釋和規定納入普法的內容當中,全面提高本鄉民眾對工作的準確理解,避免出現認知誤區。
二、豐富工作方式方法,“幫”“教”并重。社區工作者是社會上的特殊群體,他們都有著不同的經歷和故事,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著不盡相同的思想缺陷和被扭曲的心靈,這都是我們在工作中需要發現并予以解決的問題。面對一些不服從監管的矯正人員,我們要靈活工作方式方法,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剛柔并濟”。首先,在日常監管中必須嚴格管理、獎懲結合,通過法制教育學習提高他們的遵紀守法的思想認識;其次,采取打電話“拉家常”的形式更好地了解其近期生活情況以及內心觀念、思想狀況的變化;最后,可以通過發送有關法律法規的短信來促使其加強法律學習,不斷改進工作方法,逐漸形成長效機制。對于一些積極進行的罪犯,我們在規范日常監管的同時不能只是單純的進行幫助或教育,應當將兩者辯證的統一起來。通過加強交流、傳遞關懷,促使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并逐步養成一種習慣勞動、要求勞動的態度,利用法制教育學習和參加公益勞動相結合的方式讓他們多與人交流,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三、及時與矯正人員家人朋友進行溝通銜接,嚴格落實監管制度。家是港灣,親人可以依靠,朋友懂得傾聽。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矯正人員家人和周圍朋友的支持和配合。家是無論你受了多大的傷害,你都可以依靠的避風港,親人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關懷的眼神都會給予我們無窮的力量。對待社區工作者這樣“特殊的家人”,親人更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關心。同時,作為他們的朋友要懂得傾聽,委婉的語言和關愛的態度會給他們更大的心里安慰,讓他們感覺不再孤獨,不再是被排斥的對象。這樣將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從思想上提高認識,規范自己的行為,早日以嶄新的面貌、陽光心態回歸社會大家庭。
作為社會化的一種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這不僅體現了對人的尊嚴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滿足了罪犯再社會化和實現自我發展的需求,讓社會變得更加公正、和諧。我深感自己身上背負的責任,同時更加深刻的認識到這份工作的重大意義和其特殊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提升工作經驗,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開展工作。
社區實踐心得體會500篇四
近日,在街道的統一安排下,我有幸與街道領導、民政科干事、各社區主任一起去某某社區等先進社區進行參觀交流。參觀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社區工作人員熱情的接待,各位同事的暢所欲言、積極探索,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慨良深,受益匪淺。下面我就某某社區的成功經驗,談幾點體會:
一、聯系居民、服務群眾
可以說,參觀的先進社區基礎設施無論在硬件條件,還是在為民服務的軟件建設上都做的非常出色,“服務是生產力,服務是競爭力,服務是吸引力”得到充分體現。要想群眾支持社區工作,實現追趕跨越的目標,社區工作首先要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的疾苦,為居民做好事、辦事實,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我認為社區工作應該按照“功能齊全、設備完備、制度完善、運作規范”的要求,針對居民的不同需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供規范優質的服務,著重解決社區居民關注的就業、就醫、就學、治安、環境、文化等問題,提高服務群眾的硬件平臺,把為民服務的面加大、加寬。
二、注重宣傳、政策透明
參觀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各先進社區的宣傳工作。以“對內增動力、對外樹形象”為宗旨,加大了對外宣傳力度。各項制度上墻工作、花神藝術園成果展示、財務情況公務表、黨費收繳制度等等,讓人一目了然。這樣不僅規范社區工作程序,提高了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極大的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了各自的工作,而且也宣傳了社區工作,對辦事群眾給予了正確的引導,為群眾參與社區工作監督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整合資源、形成特色
某某社區的花神藝術園的展示讓我感慨之余,得到更多的是一種啟發。結合社區自身實際,開展特色工作,一直是制約社區發展的瓶頸。究竟如何在保證社區各項常規工作的同時,又能整合社區各方面的資源,兼顧社區各層次人群的需求,更好的開展特色工作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注重在這一方面的探索,調動社區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努力開創社區特色活動,并依托“一居一特”創建活動,著力塑造和放大社區個性,實現一社區一特色、一社區一品牌,以特色展示社區魅力,以特色促進社區發展,建成文化娛樂型、經濟發展型、綜治平安型、便民服務型“特色社區”,不斷升級社區服務。
通過參觀學習,不僅使我認識到與先進社區的差距,而且極大地開闊了工作視野,激發了開展好社區建設工作的熱情,增強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聚人心、維護穩定、促進和諧已成為社區干部的共識。今后,我們的社區建設工作要緊密圍繞建設和諧社區這一目標,不斷探索社區建設工作思路,將“如何提供優質服務體現人性化管理,體現和諧社區總體要求”作為時常思考的重要問題,爭取把社區建設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社區實踐心得體會500篇五
“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句話道出了春天對于全年的重大意義,在這新年伊始,在這重要的時刻,我作為一名社區干部有幸來到了梁平黨校學習,我感到無比的榮耀,通過3月9日至13日的學習,我收獲很多,總結出一句話就是:“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常態,我們要記住希望與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爭做一名合格的社區工作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
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面對著紛繁復雜的社區工作我們應該: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
社區工作多而雜,涉及到黨建、民政、社保、計生、群團工作、社會事務等方方面面,牽涉到的鄰里矛盾更是千頭萬緒,唯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爭做社區工作的多面手,才能為居民解決實際問題,如果自身能力不足,想不清楚,說不明白,又怎能做的好,所以說加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是作為一個合格社區工作者的前提。
二、加強服務意識和發展意識
加強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社區處在和群眾接觸的第一線,我們來之于民、服務于民、為之于民、這是我們為之存在的根本所在,只有加強服務意識才能和群眾形成血肉聯系,才能和群眾打成一片;服務的本質是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社區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學會用發展的成果來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更好的為居民服務,實現持之以恒的可持續的服務,可以說加強服務意識和發展意識是做好社區工作的根本所在。
三、創新社區治理新思維,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四個全面”中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高屋建瓴,標志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向著現代化邁進,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最末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社區工作者應該深刻認識到實現基層“法治、共治、自治、德治”建設的重要性,著眼“為誰治理、靠誰治理”的社會治理新思維,始終堅持依法治國的核心地位,最終實現“善治”的狀態,而達到“無為而治”的最終目標。創新社區治理新思維,實現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區的重要一步。
最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剩5年之際,“面對著新常態,面對著困難與希望,面對著機遇與挑戰,當今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爭做一名合格的社區工作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而努力。
學習感言:希望與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爭做一名合格的社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