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翻過那座山篇一
我不知將去何方,但我已經在路上。
——題記
“羅袖熠淺色兮,望殘煙火倚翠,葳蕤燈火繾綣,滿目星辰,獨倚斜闌”。看著同桌執筆,三兩下寫出幾句美詞,一種熟悉的、時時光顧著的自卑在心底暗自滋生,無力感隨之涌上心頭。
我也曾有一個遙遠而熠熠生輝的夢啊!我也想像一代文豪一樣自在揮灑指點江山。我朝著夢踽踽前行,為之拼盡全力,但終歸是慢了些,太慢了些。
后來我在深深的迷惘中親手將夢想掩埋。而今看著過去一起奮斗的朋友們都在闊步追夢,我終于下定決心重拾夢想這顆滄海遺珠。
我讀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領會俠女的精神與氣節;我讀白居易的“頓疏萬物焦枯意,定看秋焦稼穡豐”,悟懂他與民同樂的情懷;我信步在李煜的樂宴中,看他大廈將傾、頹勢無可挽的孤寂與落寞。我愛余光中筆下的李白,愛海子書中的人間,愛王小波詩意瘋長的個人世界。
書籍充實了我的大腦,我在文學的滄海中一葦以航,在翻閱文學這座山丘的途中以勤奮為拐杖。
我負星而起,在釅白的紙頁上收納紅日銜山,霧靄云翳的美景。在無數個夜里,我枕經席文,在文學的萬花世界中樂以忘言。冷風襲人,夜未央,我看著那皎月波銀撒金,洋洋灑灑地寫下心中靈思,決心不辜負這份熱愛。
進步依舊很慢,但我已不再心慌,因為我只與自己比,這叫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卡萊爾口中的“要迎著晨光實干,不要面對晚霞幻想”。我做到了,那么剩下的,便只管交付于漫長的熱愛與不盡的努力。
我單槍匹馬地闖入這燦爛的世界,只為活出自己的模樣,抵達夢想的山峰。所以,任大山如何高,如何陡,我都會腳踏實地地將它翻越。
翻過那座山篇二
翻過那座山,或許正需要那份堅持,那份謙虛,那份奮斗......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當你翻過那座山,前方是星星在閃爍,鋪出熠熠生輝的路。
【堅持為己,不負己】
練好書法很重要,正如“筆落興亡定三端之妙,墨寫清白盡六藝之奧”。但過程卻不簡單,緊握紫毫筆的那雙手變得淤腫,像一座座凸起的山峰。歪歪扭扭的字跡,“無筋無骨,寫來何用!”是老師最嚴厲的訓斥。
如果翻過那座山有捷徑,那么這條路一定叫堅持。重新握起紫毫,一遍遍地臨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為走好這條捷徑,為以后人生多一個選擇,不負自己的辛勞。
【虛心為群,不負師】
虛心焠火,方為重劍。一個人需要虛心求教,方可成就大器。虛心接受批評,才能翻過坎坷那座山。
老師將你的錯誤指出,虛心接受,遇到不會的題,要虛心請教。不應不求甚解,否則將在那座山越攀越搖搖欲墜。
將虛心為漿,知識為舟,在學習的海洋內暢游。只爭六月,不辜負老師的點點栽培,翻過坎坷那座山。
【奮斗為國,不負家】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新型肺炎拉開了2020年的序幕。火神山,雷神山,鐘南山,一山更比一山高,無數醫護人員都在為國家傾力奮斗。他們定不會辜負家園里家人們那滿懷期待的目光,定會翻過那座山!
青年之擔當,是正義,是為世界不平之慷慨!以夢想為筆,書寫奮斗奔跑的篇章。停課不停學,自律自由,不懈奮斗,奮斗成就,只為國,只為家!今年您們守護我們,待我們學有所成,往后換我們攜手你們翻過那座山,護你們周全!
用堅持為燈芯,以虛心燃火,奮斗為光亮,去翻過那座山。看啊,那便是星星鋪的路,亦是我摘取月亮——未來人生和國興所鋪的路。
翻過那座山篇三
從黑暗中醒來,拉開窗簾,光線從中透進來,撫慰著我朦朧睡眼。“goodmorning,sunshine!”今天是漫長的等待后迎來的一個星期天,它讓我在醒來時就見到那一片屬于我的陽光。
初三了,為了在人生的第一次選擇時干得漂亮些,只得奮起拼搏。我的開始是黑暗,結束也是黑暗,只有在星期天才把開始、結束填滿陽光。山,一個象征著幽靜、輕閑的字,同樣也是一個飽含滄桑、艱辛的字。在上山的過程中,可能伴隨的是一路歡笑和汗水,可能是一片寂寞與無奈,就看各人表現了。若山高了,有人半路折返,有人堅持不懈,有人抄小道,有人只顧攀爬,似心無旁騖,憋著滿腹艱辛。初三,就是一座山,它沒有頂峰,就看你爬到哪兒。青春是張揚的,但在沒爬過一些山、收獲一些陽光時,它無法閃出它的光彩。
我,一個正值青春的少女,正在用我的方式攀爬著我眼前的山,父母、老師希望我能爬高點,能收獲大片的陽光再下山,用那些陽光在我攀登另一座時充當明燈,好讓我避開一些羈絆,登得順利些。我也正在努力,希望陽光能眷顧我。但每個人都知道,除了用一些捷徑幫助,只能靠自己,而所謂的捷徑要付出大量金錢。
對,靠自己,但在無數次攀登后難免麻木,那時自己就像一臺機器,無休止地運行。
在暗的末端,我疾走;在光的初始,我飛奔。再向上一點!遠遠近近迷茫的影,散落一路,不經意游走間,已是風雨兼程。山那邊黎明的光線,是我路途的方向。翻過那座山,托起那片自己的陽光。
翻過那座山篇四
小時候,在鄉下上小學,那所小學規模不大,只是和我家之間隔著一座山。山上荊棘叢生,坑坑洼洼,每次,小孩上學都得由大人接送。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媽媽就去廣東了,爸爸在外打工。全都是奶奶把我帶大。那時候,奶奶已經年近六旬了,爸爸又在長沙,所以,沒有辦法,我便只能獨自去上學。
那一天,我照常去上學,卻發現山上的樹好像被人砍了一些,地上的雜草也被扒開了一些,形成了一條簡易的路。我可以順著那條路輕松的上下學。日復一日,大約半年后,那座山也已經不再是障礙,就算是沒有大人接送,也能安全回家或到校,大家的心里也都很感激這個開路的人。
當那天我像往常一樣回家后,卻看見了令我終生難忘的一幕,奶奶正拖著一捆柴放進以前的土磚屋里。那里面堆滿了柴,我好想明白了什么,但又不敢肯定。幾年后,我再回想,才知道自己好傻,那條路就是這個年近六旬的老人家開出來的呀!那一條路一直護送著我上學和回家,讓我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