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篇一
《司馬光》是國標本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從落水到得救,情節扣人心弦。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因此,教學中不妨這樣做:
讀一讀,重感悟。
朗讀是語文課堂活動中的重要方式。朗讀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課文內容、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獲得充滿靈性的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讀書讀懂課文的內容,想象課文的情境。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腦中再現小朋友驚慌的表現,體會慌亂的場面。通過演讀,讓學生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背一背,重積累。
語文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積累,不僅應有生活材料的積累,還應有語言材料的積累。這個單元練習里"熟記成語"中的四個成語(從容不迫、多謀善斷、臨危不懼、方寸不亂),是對杰出人物臨危不懼、從容應變這一心理品質的贊頌,而小時的司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學時可讓學生背一背成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成語。從而豐富語言的積累。
說一說,重遷移。
語文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應充分利用文中插圖,情節的空白處,創設說話的情境,讓學生樂說、想說、會說。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小朋友驚慌的表現;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想象說說人們會怎樣稱贊司馬光,從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提示課題。
1、師述: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2、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并相機出示掛圖。生思考故事主要講的是誰?
3、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
4、師簡介司馬光。(司馬光是宋朝的文學家,"司馬"是復姓,"光"是名。)
【生動有趣的故事,對低年級兒童具有特別的吸引力。這一設計,旨在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興趣?!?/p>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通課文。
3、檢查朗讀。
(1)指名分自然段讀。
(2)讀完后學生互評。(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4、你覺得故事中的司馬光是處怎樣的孩子?
【故事情節簡單,通俗易懂,在引導學生主導通課文的同時,初步體會司馬光的品質。】
三、精讀課文,感悟提高。
1、輕聲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聰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討論。
2、學生回答,互相補充。(當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大水缸,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話: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危險的情景。
4、看圖觀察其他小朋友驚慌的表現,練習說話,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p>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體會當時慌亂的場景。
5、引讀第五自然段。讓學生抓住“舉起、使勁砸”等詞邊讀邊想還可以加上動作讀一讀。
6、齊讀第六自然段。
【閱讀不能局限于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應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創意地表達,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p>
四、創設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紛紛夸獎司馬光,人們會怎么稱贊他?(相機出示四個成語:臨色不懼、多謀善斷、從容不迫、方寸不亂。讀讀背背。)
2、把這個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這一環節是再一次感情司馬光的品質,同時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成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p>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別、那、嚇、到、都、叫"。
2、自學筆順,同步描紅。
3、分享成功經驗。
4、習字冊上描紅、仿影、書寫。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篇二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和三個偏旁,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教會學生認識自然段,初步了解課文段落。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和補充資料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體會秋天的美麗景色。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大聲朗讀,體會秋天的美麗。
【教學方法】
交流法、閱讀法、資料補充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激趣導入
1.播放視頻《美麗的秋天》。
2.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呢?
(秋天)
3.是啊,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我們現在所處的季節就是秋季。今天老師就領著小朋友們一起去欣賞這美麗的《秋天》。
(板書課題)1.秋天(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傾聽,注意不認識的生字。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3.學習生字詞。出示帶音生字:秋、氣、了、樹、葉、片、大、飛、會、個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集體糾正。
(3)同桌相互檢查讀生字。
(4)去音讀生字。
(注意指導:“片”是三拼音節,注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叭恕睘槁N舌音。)
過渡:下面,咱們給生字找個朋友,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你認識嗎?
秋天、天氣、走了、樹木、葉子、一片、大家、飛走、開會、幾個
4.認識自然段:
一篇文章有的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個自然段)。每一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的前面空兩格(兩個字的位置)。我們在段落的前面標上序號。(課件展示第一段。)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來標出課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進行細細的品讀,一起走進秋天,感受秋天。
三、精讀領悟
1.學習第一段。
(1)課件出示圖片,生邊觀察邊自己朗讀這一段。
(2)秋天來了,你的周圍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交流:
句子一:天氣涼了。學習“氣”,與“汽”比較。
(“氣”與氣體相關,“汽”和水有關。)
氣汽
(汽)水空(氣)
句子二: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①學習“樹”和“葉”(加一加:“木”加“對”就是“樹”,“口”加“十”就是“葉”。)
②引導學生發現“一片”和“一片片”的不同。(多了一個字,“一片片”數量更多。)
出示練習:
一個(一個個)一張(一張張)一座(一座座)
③出示黃葉圖片,學生感受。
(3)師指導朗讀,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本段。
(“涼了、黃了、一片片”讀得輕柔些。)
2.學習第二段。
(1)課件出示圖片,生邊觀察邊自己朗讀這一段。
(2)天空是什么樣子的呢?
(那么藍、那么高。)指導“那么”要重讀。
(3)這么美的藍天下,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4)(大雁南飛……)
師補充資料:大雁是一種候鳥,冬天來了,它要飛到溫暖的南飛去過冬,等明年春天來了,它們再飛回來。
(5)大雁飛行時隊形是怎么變化的呢?
(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你能試著讀一讀大雁飛行的句子嗎?指導朗讀。
(6)有感情地齊讀第一、二段。
強調讀音: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會兒“一(yī)”字
3.學習第三段。
(1)秋天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與眾不同的畫面,這么美的秋天,你喜歡嗎?師出示秋天圖片。
(2)是啊,樹葉黃了,落下來了,天空變得更藍了,大雁也飛回南方過冬了。我們知
道:啊!秋天來了!(齊讀)
(3)學習生字“秋、了”。
(加一加:“禾”加“火”就是“秋”,組詞:秋天、秋季;比一比:“了”和“子”。)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秋天的變化。
5.拓展:小朋友們,秋天來了,想一想,秋天里還有哪些變化呢?你還感受到了秋天哪些美麗景色呢?(鼓勵學生大膽說,不怕出錯。)
6.指導書寫“了、子、人、大”
(1)生觀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說說筆畫位置。
(2)師范寫生字。
(3)生描紅,書寫,師巡視指導。
7.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秋天來了,它現在就在你的身邊,讓我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秋天的足跡吧。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學完了本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1)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并知道了秋天的美麗和變化。
(2)喜歡大自然,有了留心大自然的興趣。
五、課堂練習
1.我會寫。
秋天來了,樹葉黃le(了),一片片葉zi(子)從樹上落下來。
2.我會變。
一片(一片片)一根(一根根)
一個(一個個)一幅(一幅幅)
六、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畫一畫自己眼中的秋天。
【板書設計】
秋天
秋、氣、了、樹、葉、片、大、飛、會、個
美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和一個偏旁,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說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媽媽與孩子的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和補充資料,讓學生感受小蝸牛一課四季的美。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體會各個季節的美麗。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以及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夠用自己的話講給大人聽。
【教學方法】
交流法、閱讀法、資料補充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播放視頻《蝸牛和黃鸝》。
2.同學們,你們首歌曲里唱的是哪兩個小動物嗎?(蝸牛和黃鸝鳥)
3.對了,可愛的小蝸牛,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今天老師將帶領給大家來學習一個小蝸牛的故事。
(板書課題)14.小蝸牛(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傾聽,注意不認識的生字。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3.學習生字詞。出示帶音生字:住、孩、玩、吧、發、芽、爬、呀、久、回、全、變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集體糾正。
(3)同桌相互檢查讀生字。
(4)去音讀生字。
(注意指導:“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詞中讀輕聲;“住”是翹舌音;“吧、呀”是輕聲。有錯及時糾正。)
過渡:下面,咱們給生字找個朋友,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你認識嗎?
住手、孩子、好玩、好吧、發芽、綠芽、爬行、好呀、不久、回來、全部、變化。
4.看圖猜一猜
下面幾幅圖里都是什么?你能夠在圖畫的幫助下,猜出下面加點的字是什么字嗎?加油,相信你一定能猜出來。(蝸牛、發芽、草莓、蘑菇)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進行細細的品讀,一起感受小蝸牛的故事。
三、精讀領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蝸牛一家住在小樹林的旁邊。)
(1)課件出示第一段,生自己朗讀這一段,找出蝸牛家與樹林的距離。
(2)感知“旁邊”,并用“旁邊”進行造句練習,感知詞義。
()的旁邊坐著的是()。
()的旁邊是()。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媽媽對小蝸牛說的話。
(“孩子,到小樹木里去玩吧,小樹發芽了?!保?/p>
(2)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呢?在文中找出來
(3)小樹發芽。春天還是什么樣子的呢?生自由交流,可做適當提醒。
(冰雪融化、燕子回歸、小草發芽……)
(4)有感情地讀讀第二段,感受春天的美麗。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感悟“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
(讀的時候語速要慢,“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讀,讀出小蝸牛的慢。)
(2)出示,小蝸牛對媽媽說的話,“媽媽,小樹長滿了葉子,碧綠碧綠的,地上還長著許多草莓呢?!?/p>
(3)同學們讀讀看,小蝸??吹降倪@些景象是哪個季節的?為什么?(從文中找出來)
(4)通過“長滿”葉子,地上草莓,感悟夏季特點。
(5)展開聯想,我們的夏天還是什么樣子的。(生自由交流)
4.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小蝸牛對媽媽說的話,“媽媽,草莓沒有了,地上長著蘑菇,樹葉全變黃了?!?/p>
(2)同學們讀讀看,小蝸??吹降倪@些景象是哪個季節的?為什么?(從文中找出來)
(3)通過樹葉“全變黃”,地上長蘑菇,感悟秋季特點。
(4)展開聯想,我們的秋天還是什么樣子的。(生自由交流)
5.學習第七、八自然段。
(1)出示,小蝸牛對媽媽說的話,“媽媽,蘑菇沒有了,地上蓋著雪,樹葉全掉了?!?/p>
(2)同學們讀讀看,小蝸??吹降倪@些景象是哪個季節的?為什么?(從文中找出來)
(3)通過樹葉“全掉了”,地上蓋著雪,感悟冬季特點。
(4)展開聯想,我們的冬季還是什么樣子的。(生自由交流)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變化。
7.指導書寫“對、媽、全、回”
(1)生觀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說說筆畫位置。
(2)師范寫生字。
(3)生描紅,書寫,師巡視指導。
8.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小蝸牛用它慢慢的足跡,給我們展現出了美麗的四季景象,希望我們能留心觀察身邊的事務,感受美麗的季節。
四、總結拓展
1.課堂總結:同學們,學完了本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1)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并知道了一年四季的美麗和變化。
(2)喜歡小蝸牛,并能感受到身邊季節特點。
2.課堂練習
(1)按課文內容填空
一年有_____季,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個季節的景色都很美。
(2)我會填。
春天來了,小樹()了。
夏天來了,小樹()了葉子。
秋天來了,小樹的葉子全()了。
冬天來了,小樹的葉子全()了。
五、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將小蝸牛和媽媽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篇四
《小池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到了,細心的你發現了什么?
2、過渡:春天多美啊,老師想帶著你們一起去郊游,想去嗎?讓我們一起唱著《春天在哪里》出發吧。
教師彈奏,學生全體起立唱歌踏步。
3、好了,我們來到了一片青草地。(貼小朋友的圖)
小朋友,快看,你們看到了什么?
讓學生認真看黑板上的圖,說清圖意。
二、學習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
(1)過渡: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清清的小池塘顯得格外可愛。小朋友,讓我們輕輕地打開課本,一起來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讀課文。
(3)指名分段讀課文。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閃動,池塘邊的蘆葦隨風飄動,多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寫的這個美麗畫面,請小朋友們讀讀第一自然段,你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說說自己的理由,然后通過朗讀,把小池塘的美讀出來嗎?
(2)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并進行評議。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們能看到些什么呢?請你接著讀讀第二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3)誰來說說看?
(4)指名讀課文。并把相對應的圖片貼到黑板上去。
(5)美麗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陽、月牙、星星,還會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劉老師讓小朋友來動手畫一畫,誰想來展示展示?
(6)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畫圖,貼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說話。
4、學習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現在的小池塘美嗎?對呀,引讀“美麗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裝點得格外漂亮。讓我們拿起書,把小池塘的美景看個夠吧!
(2)齊讀課文。
6、時間不早了,我們就要離開小池塘了,此時此刻,你想對小池塘說些什么呢?
7、在我們偉大祖國廣闊的土地上,美麗的景色還有很多很多,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觀察,用心去體會,這樣你會發現更多更多的美!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本課8個生字,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4個生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認識東、西、南、北方位。
教學重點: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生字。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東、西、南、北方位。制作太陽形狀的生字課件,生字組詞開花課件,指南針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謎語導入
1、猜謎語導入新課。
謎語:“有位老公公,滿臉紅彤彤,天天早早起,按時來上班?!睂W生猜謎(謎底:太陽)。(學生猜出謎底后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太陽。)
2、老師提問:孩子們知道太陽有什么作用嗎?想知道太陽怎么幫助我們識別方向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做操”于已畫的“太陽”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范讀課文,用手指課文,看誰聽得最認真,指得最準確。
2、分小組自由朗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請會讀的小朋友當小老師教讀。
3、齊讀課文。
三、自主合作,識記生字
1、圈字游戲:
(1)課件出示本課8個生字的太陽狀卡片。
(2)聽到大家的讀書聲,課文中的字寶寶高興地跑出來了,想和它們交朋友嗎?快用筆在課文中圈住它們吧!
2、小組合作,自主識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3、齊讀生字,去掉音節讀,開火車再讀生字。
4、交流自己最得意的記字方法:你最喜歡記哪個字?怎樣記住它的樣子的?
5、生字開花游戲。
課件出示—空花盆,問:想讓花盆開滿鮮花嗎?那就給生字找伙伴(找到一個花盆就會開出一朵漂亮的鮮花,并送你掌聲)。
四、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這些字不但要求小朋友們會讀,而且要求小朋友們會寫。(出示帶田字格的生字)學生齊讀生字。
2、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仔細觀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說一說怎樣才能寫好這一個字。
3、學生交流一個字,教師就在田字格中范寫,并讓學生跟老師一起書寫,口頭說出筆順。
4、你認為哪個字容易寫錯,需要給小朋友提個醒。
5、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完成描描寫寫。學生寫字之前,先背誦正確寫字姿勢兒歌: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書本一拳頭,手離筆尖一寸長。并注意提醒學生寫字的姿勢。
6、學生自主在投影儀上展示自己寫的生字。
五、讀中感悟,指導背誦
1、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可邊讀邊做動作,感知方位;可對讀……
3、師生賽讀:師讀—生評—齊讀。
4、表演朗讀,指導背誦。
六、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1、圖文對照,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在圖中指出東、西、南、北方位,相互交流,說說理由。(相機板書方位詞)
2、做方位游戲:師喊口令,讓學生先練習向左(右、后)轉,再說說自己前、后、左、右各是哪些同學,向后轉再看看自己前、后、左、右各是哪些同學。
3、想一想:傍晚時,我們面向太陽,前面是什么方向?
4、你還知道用什么方法來辨認方向嗎?(出示指南針實物,讓學生觀察了解指南針的作用。)
5、布置學生課后收集辨認方向的其他方法。(引導學生可以通過問別人、看書、到圖書館、上網查閱等途徑收集資料)
教學反思
教完這篇課文我想主要談兩點感受:
一是檢測生字、詞語、句子的掌握情況時要注意“跳讀”。因為在教學中,我發現現在的兒歌較為短小,生字較少,孩子的機械記憶力又特別強,到后來他們完全能按照課文的順序把生字或者詞語背誦下來。把生字從課文中單拿出來的時候,有的學生就不認識了。這就要求我們要創設新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識字,做到真正地認識,而非機械地記憶。使他們既能單獨認識,回到文中、句中也認識。
二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朗讀的訓練,這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很多孩子在反復朗讀之后,在那哇哇背誦,以為越是大聲表明讀得越好。這時就要讓孩子知道,朗讀時聲音要響亮,但不是喊不是叫,也不是聲音低得聽不見。在這一階段,應當避免孩子容易出現的“頓讀和唱讀”現象,由于課文是兒歌的形式,可以適當訓練學生朗讀的節奏。這就需要發揮范讀的功效了。例如在老師范讀時,要求學生認真聽,聽準讀音,學會停頓,注意語速。在老師范讀時,也要注意學生拿書的姿勢,讓他們明白書怎么拿,要求他們把書放直,離眼睛一尺的距離,或把書放平,用手指隨老師范讀指讀。培養學生拿書及指讀等良好習慣。朗讀時要注意發揮學生間的榜樣作用以及評價機制。教師的評價則以激勵、鼓勵為主。
又比如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除了老師說的話,對于同伴的回答和說話也應當認真、安靜地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一個獲得更多知識的好渠道。
另外寫字習慣的培養也不容忽視,要時刻教導學生不要急著下筆,在下筆前要先學會觀察,在一定的觀察分析之后才開始落筆,書寫時要時刻注意“一拳一尺一寸”的口訣,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因為這些方面都是很容易被孩子所忽略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和一個偏旁,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能仿照例子積累“的”字短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和講解讓學生感受夜晚天空的美麗。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晴朗夜空的美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感受句子的優美,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想象詩歌描繪的美景,感受夜空的美麗。
【教學方法】
交流法、閱讀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小朋友們,咱們一起猜謎語吧。看誰先猜對。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彎刀。
(月亮)
2.出示彎彎的月亮圖片。彎彎的月亮兩頭翹起來,像什么呢?
(像小船、像鐮刀……)
3.是啊,彎彎的月亮像的東西可真不少。今天老師就領著小朋友們一起去欣賞《小小的船》。(板書課題)小小的船(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認真傾聽,注意不認識的生字。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3.學習生字詞。出示帶音生字:的、船、兩、頭、在、里、看、見、閃、星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集體糾正。
(3)同桌相互檢查讀生字。
(4)去音讀生字。
(注意指導:“船”是三拼音節,注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按?、閃”為翹舌音。)
(5)讀一讀詞語:我的、小船、兩個、兩頭、在這、里面、看見、見面、閃亮、星星
(6)找出偏旁“白、門”的字,學習這兩個偏旁。
(的、閃)
4.學習課題。
認讀“船”:這個字是“舟”字旁,這個偏旁的字一般與船有關。
從題目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船?
(小小的、可愛的、很輕的的小船。)
過渡:這首美麗的小詩真的只寫小船嗎?讓我們一起去讀一讀吧。
三、精讀領悟
1.整體感知,練習朗讀。
(1)這首小詩一共有幾行?又有幾句話呢?
(有四行,共三句話。)
(2)課件出示停頓的句子,學生自己按照停頓讀一讀。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3)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師指導評價。
(4)我會填,練習疊詞朗讀。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5)讀完這幾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月兒是小船,小朋友正坐在“船”上看著藍藍的天空和閃閃的星星。)
2.學習第一、二行。
(1)課件出示圖片,生邊觀察邊自己朗讀這兩行。
(2)“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呢?
(“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因為月亮兩端是尖尖的,船的兩端也是尖尖的,它們的形狀又都是彎彎的,樣子很接近,所以把月亮比作小船。)
指導“彎彎的、小小的、尖”要讀的歡快一些。
(3)出示句子:彎彎的月亮像小船。
(因為月亮和小船有相似性,我們把這個句子叫“比喻”句?!啊瘛木渥右话闶潜扔骶洹?。)
(4)練習比喻句:()像小船。()像()
(5)有感情地齊讀第一、二行。
3.學習第三、四行。
(1)讓我們一起到美麗的夜空去尋找彎彎的月兒吧。出示三四句,指名朗讀。
(2)在這美麗的夜空里,“我”看到了什么呢?
(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
(3)是啊,夜空中有“彎彎的月兒、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空”(課件),多美啊!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語嗎?
(大大)的(眼睛)
(小小)的(螞蟻)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美麗的夜空。
5.拓展:小朋友們,如果你到了月亮上,你可能會看到什么?你的心情怎樣呢?(鼓勵學生大膽說,不怕出錯。)
6.指導書寫“月、兒、頭、里”
(1)生觀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說說筆畫位置。
(2)師范寫生字。
(3)生描紅,書寫,師巡視指導。
7.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太空中有很多的秘密,你想探索這些奧秘嗎?那就多學知識,增長本領,將來有一天你也去探索這些奧秘吧。最后,讓我們一起學唱這首《小小的船》。(播放歌曲)
四、總結拓展
1.課堂總結。
同學們,學完了本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1)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積累了優美的詞語。
(2)感受了奇妙美麗的.星空,更加熱愛大自然,對夜空有了向往。
2.課堂練習。
選詞填空。
座坐
(1)我把(座)位讓給一位老奶奶。
(2)每天早晨,我都(坐)車去學校。
根據課文填寫詞語。
藍藍的(天空)
小小的(船兒)
閃閃的(星星)
彎彎的(月兒)
五、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觀察夜空,畫一畫美麗的夜空。
【板書設計】
小小的船
月兒像小船
星星、藍天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篇七
這是一首凝練、傳神、充滿藝術張力的詩,表達了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飾不住的激動無比、無限期待的心情。全詩共三節,三節中作者都用了同一個感嘆詞“唉”,三次重復,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表達力度。所有的興奮、激動、盼望……盡在“唉”中。作品完全沒有正面寫遠足,卻讓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遠足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同時也刻畫出了一位充滿童趣、有好奇心的孩子形象。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們的無限想象力,重視他們個人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感受生活,走進課文,與課文對話,在讀中有所感悟。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學寫4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各種學習和朗讀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詩歌的學習,感受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飾不住的激動無比、無限期待的心情。
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兒歌。
難點
感受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飾不住的激動無比、無限期待的心情。
教師:字詞卡片及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2課時
第一課時
1.認讀生字,學會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2.朗讀課文,把這首詩讀通讀順。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這個周末老師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布置了一個任務,就是帶你們外出游玩一天。這個周末就能去郊游了,你們的心情怎樣?
2.我能理解大家的這種興奮、激動的心情。有一個人,她也十分了解。我們現在一起來認識她。(出示作者方素珍個人簡介)她就寫了一首表達這種激動心情的小詩《明天要遠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小詩吧!
3.齊讀課題。理解“遠足”。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對照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讀不順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齊讀,在課文中圈畫生字。
把課后我們要認識的、要求會寫的字畫出來,借助拼音讀一讀。
3.讀帶拼音詞語。這些藏在課文里的生字寶寶,相信大家都認識了吧?現在它們來到屏幕上了。(出示生字詞)
快和它們打個招呼吧!(自己練習讀一讀)(指名領讀、開火車讀)
4.現在拼音寶寶和它們的詞語朋友分手了,請你再讀一讀。(指名讀,同桌互查)
5.摘掉拼音帽子,你還認識他們嗎?(指名讀)
6.下面,讓我們把生字送回課文中,自由讀一讀,看誰能把課文讀得更通順,更流利。
三、再讀課文。
1.現在你能把整首詩歌讀準確嗎?小朋友們自己再讀一讀。
2.師范讀,后指名讀。齊讀。
3.這首小詩寫的是什么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句意)你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地方讀不懂?把不懂的詞句畫出來,我們下節課來共同探討。
四、教學生字詞。
1.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要學會寫四個生字:“才、明、同、學”。
(1)學生認讀。
(2)觀察:你們認為哪個字難寫?(學生任選)
(3)課件演示“才、明、同、學”的筆順。
一遍:請看清字的筆順。
二遍:請認真看每一筆畫的書寫位置。
2.記字形:組織學生討論“才、明、同、學”的筆畫筆順。
3.指導書寫。
(1)才:最后一筆是撇,不是提。
明:第二筆是橫折,第六筆是橫折鉤。
同:先外后里,第三筆短橫不要漏掉。
學:第一、二筆為右點,第三筆為左點。
(2)學生書空后描寫書上的字。
4.學生描紅和仿影,教師巡視指導。
五、課堂作業設計。
l.朗讀課文。
2.寫出下列生字的筆順。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查資料,看看遠足前必須做哪些準備工作。
第二課時
1.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點名認讀生字、詞語。
2.齊讀詩歌。
二、朗讀感悟。
1.出示第一節,女生朗讀。
(1)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大海嗎?你認為大海都有什么顏色呢?
(2)學生說:藍色、黑色。(學生回答完畢,老師講解大海的顏色變化)
(3)老師指導朗讀:“唉——睡不著。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師說的,那么多種顏色嗎?”(“唉”讀出好奇的語氣,問句要讀出好奇的心情)
(4)自由讀,男生齊讀,指名讀。
2.出示第二節,男生朗讀。
(1)小朋友們,你們平時觀察過云朵嗎?你們知道白云都有什么形狀嗎?
(2)學生回答:長方形、橢圓形……
(3)老師指導朗讀:“唉——睡不著。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學說的,那么潔白柔軟嗎?”(“唉”讀出好奇的語氣,問句要讀出好奇、期待的心情)
(4)女生齊讀,點名讀。
3.出示第三節,全班齊讀。
(1)思考:詩中的小主人公那么急著等天亮了去干嘛呀?(遠足)你建議小主人公為了明天的遠足應該做什么準備呢?
(2)小組交流、討論,點名說。
(3)自由讀,全班齊讀。
4.你覺得這首詩中哪個地方寫得比較有趣?說說你的理由。全班交流,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想象。
1.你覺得小主人公的心里還會想些什么?如果你是這首詩的主人公,你還會想些什么?
(分小組交流)
2.試著寫一寫:
翻過來,
唉——
睡不著。
那地方的__________,
真的像__________說的,
那么__________嗎?
3.小組內評一評寫得較好的作品,再全班交流,評議、欣賞。
明天要遠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