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語文老師心得感想
在工作室和學校教研組的組織下,我先后觀看了兩場專家的權威解讀講座,分別是xx師范大學xx教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xx師范大學教授xx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同時也注重從“人民教育”“微言教育”“教研網”等多個官方平臺瀏覽關于新課標的學習資訊。在學習中我關注到這樣幾個詞頻繁出現,成為學習的熱點。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近年來文化建設討論中一個高頻詞,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但出現在課標里,這是第一次。目的顯而易見,更大力度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統編教材的改版開始,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在不斷滲透。尤其是對古詩文的要求,課標明確要求不死記硬背,提倡熟讀成誦。因此在我的課堂中,除了常規的通詩意,悟詩情等常規教學方法外,我還經常通過“古詩新唱”“古詩配畫”“古詩手勢舞”等方式引導學生更有興趣地背誦古詩。孩子們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無形中增強了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二、學習任務群
與2011版課標相比,新課標增加了“課程內容”標準,對語文到底教什么和學什么內容進行了定位。xx師范大學課程資源與教師發展中心主任xx說:“課程內容是課程標準修訂最為實質的問題。課程內容不變,核心素養理念很難落地。”如此重要的課程內容,新課標從“主題與載體形式”、“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兩方面進行了表述。而“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則重點提出了“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課標中按照內容整合程度發不斷提升,分為三個層次設置學習任務群。
我想讀懂這三個層次的任務群,下一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怎樣轉變自己的角色,設計好學習任務,并指導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任務群中如何更有效地學習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過程性評價
新課標在第三部分“實施建議”的“評價建議”中,從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運用多種評價方式,變成了“過程性評價”。這一改變讓我想到了佐藤學博士的《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書中告訴我們,我們應當追求的不是“發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要學會等待,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教師要自始至終仔細地傾聽每個孩子的發言,積極地應對,精彩的發言要表揚,膽怯的發言要鼓勵,錯誤的發言要引導,要用真心欣賞的態度鼓勵學生發言。同樣我們的評價不能只以成績論英雄,過程性評價勢在必行。“雙減”浪潮下,我們正在開展的無紙筆測試,優化作業設計等都是在逐步的實踐中。
理念決定教育的深度,學習拓展教育的廣度。新課標學習才剛剛開始,我們唯有不斷地努力,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給自己、學生的成長提供堅實的保障。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語文老師心得感想】相關推薦文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5篇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精選三篇】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優秀三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心得體會5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心得體會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