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和諧演講稿200字篇一
大家好!
清脆的鳥鳴,綿柔的微風,晴朗的天空,我感受到了,這是大自然,這是大自然的氣息,大自然的聲響,大自然的美景!尤其在深秋時節,一塵不染,晶瑩透明;天空像是一只大鳥的豐滿的翅膀,全是白色羽毛般的浮云,白云之間是藍色的背景,金黃色的太陽從那里出來了,它剛對大地看了一眼,就改變大地上的萬物;天空靠著地平線,是緋紅色的,在較高一些的處所轉變成了淡金色,再上去是黃的,再上去又是碧色,再上去到了天頂,則是一種清澈而鮮明的藍色……
走近大自然,你會發現它是多么的美妙。看,一只肥大的蟈蟈在草地上穿梭,它那草一般的綠油油的身子,好像只為大地而生。聽,知了在樹上鳴叫,“知了,知了”,它的脾氣可真不小。到草地里去捉螞蚱,到河里去摸小魚,還可以在夏天的晚上傾聽大自然最美妙的聲音。
大自然中,也有許許多多奇妙的故事。大樹上,一只小烏鴉在喂老烏鴉吃食,那是在教育我們學會感恩;草原上,一只跑得太慢的羊羔被狼吃掉了,那是在告訴我們,競爭很激烈;土坑旁,一群螞蟻合作把肥大的蠕蟲抬回它們的巢穴,那是讓我們知道,團結就是力量。
藍天、白云是大自然的恩賜,然而,貪婪的人們并不珍惜它們;登高遠眺,煙霧籠罩,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氣味,令人喘不過氣來。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如此惡劣,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質量竟如此糟糕!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生活廢氣……短短的時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消滅了蔚藍色的天空!如果大自然有個法庭的話,人類該當何罪?大自然不能審判,并不等于我們能逃脫受罰,歷的倫敦“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就是大自然對我們人類的深沉懲罰。
把一個清澈透明的天空弄得烏煙瘴氣,實在有愧于地球上最富有智慧的“高等動物”這一稱謂,追根溯源,就是人類需索無窮的自私本性,為了自己的舒適與方便,置自然環境和其他生物于不顧,導致了大量的生物種類滅絕,和諧的自然環境慘遭嚴重破壞。正如一位學者描述的那樣,人類文明的腳步走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一片荒蕪。
大自然是我們可靠的朋友,它們無時無刻不陪伴著我們。人類只有和大自然互相依存,才能共同構成和諧的自然界。
和諧演講稿200字篇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學校的林××,我演講的題目是“創建和諧社會,爭做文明小衛士”。
我們的國家在構建和諧社會,我們的家園也在創建文明城市。在父輩們齊心協力創建美麗家園的時候,我們作為有著優良傳統的××小學學生應該怎么做?我們應該展現新時代小學生的風采,弘揚運河文化,積極倡樹文明新風,爭做文明小衛士。
我們祖國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創建和諧社會,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城市里的每一個角落,注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就會發現還有很多不文明的行為,不和諧的因素。有人還在大街上打架斗毆,有人還是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有人還不知道尊老愛幼,有人還在不停地制造城市“牛皮癬”。
看我們自身,有很多同學做的也不夠好,校園內總能看見五顏六色的垃圾,有的同學卻視而不見,認為這是正常現象,應該由值日的同學打掃;有的同學在走廊里追逐打鬧,講臟話粗語;還有人隨意攀爬欄桿、污損公物;走出校園,也忘記了文明公德,忘記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有的同學在家里也是唯我獨尊,成了名副其實的小霸王。
所以說,我們應該號召全體同學來開展”爭做文明小衛士”的活動。
在學校,我們要珍惜每一寸光陰,學好每一科知識,遵守每一項紀律。敬愛的老師教我們認識了真善美、假惡丑,培養我們養成講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我們要虛心接受老師潛移默化的教育,深刻領會老師的良苦用心,做一個好學生。
在家里,我們要認真完成作業,做好復習和預習,保證每天的閱讀時間,吸取豐富的課外知識。我們要熱愛勞動,力所能及地幫父母做些家務,體諒父母工作的艱辛,不耍脾氣,不迷戀上網玩游戲,做一個父母喜歡的好孩子。
在社會,我們要牢記八榮八恥,牢記文明公約,時刻展現新時代小學生的風采,敢于和一切不文明的現象和行為做斗爭。做尊老愛幼的典范,做倡導文明的先鋒,做愛護城市的衛士,做少先隊員的楷模,讓雷鋒精神永駐,讓浩然正氣長存。.
做文明小衛士,要從自身做起,要從點滴做起,要從現在做起。我相信每一個同學都能成為一個講文明衛生、有禮貌修養、愛勞動學習的好學生,都能成為一名光榮的文明小衛士。
同學們,為創建和諧社會,快快行動起來吧。為我們美麗的家園升起那嬌艷的紅旗吧。讓我們的紅領巾飄起來去繪畫美好的明天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和諧演講稿200字篇三
同學們:
早上好!我是*年級的,今天我講話的內容是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創建平安和諧校園,讓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燦爛!。
你知道這樣一些故事嗎?
12歲的北京女孩金易,她聽信了一名中年婦女的話:“我們阜陽可好玩了,跟阿姨去阜陽玩吧。”就這樣她被拐騙了,這“一玩”就是7年,被拐賣當了7年的童養媳?
還記得那是個有“流星雨”的夜晚,14歲的少女馬雯看見一個手提了橡膠警棍的人,便輕信他是警察,那個人問她:“你有學生證嗎?跟我上趟派出所。”馬雯就和那人走了。最后慘遭殺害。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山西大學女研究生韓捷的悲慘遭遇。那天,下午2點多,在校園里,一個模樣文靜的陌生人上前搭話,“你好同學!我是‘學生科’的老師,你的學費為什么不交,跟我到‘學生科’走一趟。”當韓捷被帶到外校的一個地下室時,才明白過來,等“救命”二字喊出來,為時已晚。
一樁樁悲劇,一件件慘案的發生,追根溯源,那就是孩子們的自我防范意識太差。有關人士指出,在不少教育發達的國家,孩子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要接受有關生存的教育,如:面對壞人怎么辦?發生火災怎么辦,發生地震怎么辦等。而我們在維護未成年人權益時,更多的是關注社會保護、學校保護、家庭保護和司法保護,而忽視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然而,事實告訴我們,自我保護是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一個關鍵性環節,只有廣大未成年人增強了自護意識和能力,其他幾種保護才更具實效。
那么孩子們怎樣做才能“自我保護”,遠離危險、防患于未然;如果真的遇到了危險情況,應采取什么措施來“自救”,為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王大偉教授,是這樣說的:兒童一定要堅守“不和陌生人說話”的原則。中國的許多孩子都曾被教導“別人跟你說話,你不回答就很不禮貌”,其實恰恰就是處于禮貌,才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據有關部門統計,拐賣兒童90%以上是犯罪分子以花言巧語欺騙兒童的。而在英國,“不和陌生人說話”是兒童的權利。他們沒聽說過不與陌生人說話是不禮貌的行為,只知道他有這個權利。所以,在西方發達國家平均犯罪率已達600件/萬人,比中國高出30倍以上,但兒童卻很少出事。
王大偉教授還對孩子說,如果你遭遇被搶,不論是搶錢還是搶東西,如果當時的力量相差甚遠,應遵守“生命第一”的原則,答應犯罪分子的要求,給他錢或者東西,不要用尖叫聲或者說:“我認識你,我不會放過你”之類的話,這樣很容易激怒犯罪分子,使他做出過激行為。本不想殺人,由于受到外界刺激,沖動之下就會殺人滅口。
如果你被劫持,想要逃生,一定要運用“斗志不斗勇”的原則。電影《小鬼當家》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
這里黃老師給大家推薦幾種自護自救方法:
1、學會識別誘惑.
孩子們,面對陌生人請求幫助或尋找失物之類的事,應該保持警惕,這是犯罪份子誘拐兒童兩種慣用的策略。如,有的人洋裝認識你,叫出你的名字,其時,他很可能是看到你衣服上的名字,或跟蹤你時,聽到有的人這樣稱呼你。
2、敢于大聲呼叫
小孩子身單力薄是打不過犯罪人的,但你卻能吸引周圍人注意力的事情。比如,大聲呼喊:“救命!他不是我爸爸!”這樣會引起其他人圍觀,爭取得到救助。
3、要勇敢地說“不”在有人威逼你做無禮或危險的事情時,孩子要敢于說“不”!
4、能盡情傾訴
在日常生活中,你與父母要經常進行交流。一旦遇到不愜意的事或被人搔擾了,能夠向父母盡情傾訴。減輕心理壓力,并能及時讓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5、明確身體隱私部位不可能觸摸
孩子們,你們應該明確,游泳衣、褲遮蓋的部位是個人隱私,任何人都無權觸摸,這是你的權利。
6、注意網上安全。
最后,祝愿大家平安一生,一生平安!
和諧演講稿200字篇四
不知道您有沒有在供銷西巷,看到一位這樣的特殊的環衛工人,穿著普通的藍色、黑色服裝,已經年過八旬;不知道您有沒有在早晨的巷子里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媳婦,攙扶著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緩慢地走在路上;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咱們壽陽的第一家殘疾人就業基地是誰建起來的?
你的腦子里或許已經有了答案。也一定很想知道我的答案。
這位八十多歲的環衛工人其實是退休老干部張海根,每天,他都不止一次地打掃巷道的衛生,清理垃圾池邊的雜物,維護公共廁所的清潔。每到冬天,他的工作量就更大了,下雪后,拿著掃帚一次次的掃,手持鐵鍬一鍬鍬地鏟,然后推上小推車一車車地倒,嚴寒的冬天他卻是滿頭大汗。那段路面需要重鋪、哪塊路面磚需要墊高、哪個路樁需要加固,他都一清二楚,一有空閑就在路上修修補補。有大一點的工程自己一個人干不成就把附近的黨員都號召起來一起干!沒事的時候就在巷子里散步,為走親訪友的過路人指路、提供幫助,監視流竄的可疑人員,維護居民小區的社會治安;
這個媳婦叫朱艾華,二十多年前她結婚的時候就決定把公公婆婆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孝敬,隨著老人年紀增大又身患冠心病、關節疼痛,行動一天比一天緩慢,艾華擔心老人如果不活動,躺在床上不起來,怕老人受罪,每天早飯后都堅持陪老人出去鍛煉。至于平常的給老人洗臉、洗腳、理發、剪指甲、擦身子、洗衣服、晾被子、整理床鋪、調劑飲食,艾華更是做的面面俱到、有條不紊。老人高興的經常告訴人們:"媳婦對我關照好,我舒心、高興,才能活到今天。";
那位建立壽陽第一家殘疾人就業基地的人是位企業家,他叫李千保,他做的可不僅僅是建立殘疾人就業基地。他還曾無償提供裝載機、翻斗車,動用土方8萬立方米,歷經3年寒暑,在壽陽、平定交界處開鑿了一條8公里的掛壁公路,把最偏僻的梨園村建成了壽陽路南地區出縣大通道;他還在家鄉修建了奧康博愛小學;20xx年又為家鄉開工修建了三座水泥橋,20xx年這三座橋已經分別投入使用。他還積極參加"新晉商萬企聯萬戶感恩行動",與農村老紅軍、老八路、老黨員結成幫扶對子,為他們送去生活必需品,捐增慰問金;并且每年都為家鄉55周歲以上老人送去的米面油,累計價值已經超過20余萬元。他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已達300余萬元。還為景尚敬老院所有在冊老人發放慰問金共計5萬余元。20xx年的時候,他又資助了10名壽陽一中的貧困學子,并承諾一直資助他們到大學畢業!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友善,那么像張海根這樣志愿服務是友善嗎?像朱艾華這樣孝敬老人是友善嗎?像李千保這樣助人為樂是友善嗎?
"友善"這個詞,應該拆分成兩部分來看:"友"是友好,表現友好,這是行為要求、是表面現象;而"善"是善良,心懷善意,這是心理要求、是內心態度。心懷善意然后用行動表現出來,讓別人感受得到,就是友善。志愿服務是友善、孝敬老人是友善,助人為樂是友善,領里和睦是友善,家庭和諧是友善,見義勇為也是友善。
《孟子》里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是君子的德行。也是今天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每個人的要求。
張海根、朱艾華、李千保,他們是作為一個典型而為我們得知,其實,我們回顧一下,看看我們的四周,我們周圍還有很多的張海根、朱艾華、李千保,他們或許做的比這些人還要好,或許是有那么一兩件事值得驕傲,或許正在準備這樣去做。但是,也有一些反面的聲音恐嚇著我們:
20xx年的春晚,開心麻花的小品"扶不扶"再次引起人們對與摔倒老人到底是扶還是不扶的思考。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沒有一些訛詐事件的發生,我想,大多數人如果看到摔倒老人的話,還是愿意幫助他,把他扶起來的。然而,正是在我們身邊可能發生了一些"做好人沒好報",反而攤上大事兒的例子,讓我們在"扶不扶"面前打了退堂鼓,而媒體在這些事件上也有夸大的作用,本來是一個個例,如今卻似乎成為了一個社會現象。但就像小品演的一樣,誤解終將被消除,世上總是好人多。
并不是每個老人都為老不尊,也不是每個人都見死不救。假如哪天我們真的摔倒的時候,是不是也希望別人攙扶一把?幫助別人的時候,同樣也是在幫助自己。友善的人多了,就能形成一種氛圍,那些不愉快就會減少,那些陰暗的一面就會被抑制下去。
建設和諧社會,對于我們普通的每個人來說,友善不是最簡單的努力嗎?別人的友善會幫到自己,也會讓自己感受到快樂。同時,我想給予別人友善的人,他的心情也自然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友善是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核心之一,作為一個中國人,每個人都應該讓自己心中的善良釋放出來,行動起來,做一個友善的人,從自己,從現在開始吧!
和諧演講稿200字篇五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和諧校園需要你我》。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是校園的臉面,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在10月這個文明禮貌月,到處充滿豐收的喜悅,也即將迎來嶄新的一年,也意味著我們該有一個嶄新的面貌。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里呢?
首先,我們小學生的著裝要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特別在升旗儀式的時候,最為莊嚴。我們一定要穿好校服,佩戴好紅領巾。國旗下的我們一定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其次,對老師和同學講文明,懂禮儀。前幾天,在班主任老師課的課堂上,我和幾個同學在私底下玩游戲網游戲,被老師嚴厲批評,并叫了家長。當時我滿不在乎,認為是很小的一件事。后來,在老師和家長的耐心說服下,我反省了自己的行為。是啊,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這些小事中孕著大道理,比如,下課后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說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如果同學之間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如果我們總是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這就錯了。我們一定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再次,我們離開校園,一定也要把文明禮儀帶到那里。一次,我乘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兩個大人為了一個座位,大聲爭吵。最后,我把座位讓給了其中的一個人,他們才停止了爭執。所以,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不要為了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甚至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于說對不起。我們一定要做到,見了老人和抱小孩的,一定要主動讓座;麻煩了別人一定要說一聲“對不起”。另外,管好自己的嘴,不隨地吐痰、亂吐口香糖;管好自己的手和腿,不在文物上亂寫亂涂,不踩踏草坪。
文明禮儀,離不開你我;和諧社會,離不開你我。中國是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我們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祖國是個大花園,你,我,便是其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于未來,無負于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