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紅讀書心得總結篇一
《班主任必讀》這本書的確是青年教師的法寶,讀完之后收獲頗多。以下就如何看待學生課堂聽課效率淺談我的見解。
有些老師遇到學生不注意聽講的情況都簡單的認為是學生對學習不重視,或者說不想學。老師的對策也很簡單,就是給孩子講學習的重要性,上課提醒他,批評他,懲罰他,請家長。這樣做太簡單化了,事情絕不是那么簡單,讀了書中筆者的觀點,我才領悟到了其中的緣由。
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我把學生分成兩類,一類是不注意聽講,但是成績還行;另一類是不注意聽講,但是成績很差。 這兩種情況區別很大。
1、學生不是不注意聽講,而是在用自己的特殊的姿勢和習慣注意聽講,或者比較注意聽講。這種情況一般男孩比較多,這樣的孩子一邊聽課一邊動,始終不抬頭,不看黑板,有的人手老不閑著,身子來回扭動。而我們老師會認為這樣的孩子和別人聽課狀態不一樣,以為沒有聽進去,其實他聽課了。把他叫起來問問題,他能答上來,考試成績還行,像這樣的學生,如果我們一味的批評他,會產生逆反心理,厭學等,久而久之他就真的不聽課了。通過查閱資料,知道這種學習行為叫作動作學習者,這種孩子要慢慢引導,不可對其強制性,而是要對他們給予關愛、保護。
2、學生對于老師講的內容早就會了,因此聽得不耐煩了。
有的孩子家長文化水平高,有的孩子在家提前學過,早就會了;還有的孩子比較聰明,聽一點就明白。這類孩子上課就不注意聽講。那么怎么知道他是不是這類孩子呢?鑒別方法是老師講點新鮮的、有難度的、他沒聽過的知識,如果他注意聽了,我們就會明白,他不是不注意聽講,而是老師說的這個內容讓他吃不飽,覺得沒味。這樣的孩子老師批評他不愛學習就大錯特錯了。正相反,他很愛學習 ,喜歡學習新東西,不愿意重復自我,這鐘孩子是學習的好料。可是我們老師經常會說:你多聽一遍,有什么不好?再說老師講課,你得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要是你每門功課都得100分,你就可以不聽課。但是書中的筆者認為,讓學生乖乖的在那里聽早已經掌握的知識,是很殘酷的事。這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做無效率的事情。所以這就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更高,也就是要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有適合他自己的收獲。
3、學生認為上課他不必聽課,原因是有人會給他在講一遍。我見過這樣的家長,家長回家后總是把老師講過的知識重新講一遍,一對一掰開揉碎的講解。這樣孩子就會覺得還是一對一的感覺好,所以上課就不愛聽課了。這種惰性、依賴性其實是害了孩子。這種情況需要和家長談清楚,及時改善。
這類學生一般心里問題較大。如對學習失去信心,基礎差、聽不懂,習慣性懶惰。智力類型與眾不同等。
綜上所述,只有找到學生的問題所在,才能有效改善孩子的習慣、成績。那么這個艱巨的使命就要靠老師不斷的研究、探索,逐漸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爭取做一名用腦去想、用心去做的教師。
紅讀書心得總結篇二
卡夫卡的《變形記》中,由于沉重的肉體和精神上的壓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質,異化為非人。這種變形,看似荒誕,違背客觀事物的表面真實,卻并不違背客觀事物的內在邏輯。主人公格里高爾原本是一個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責任感的小人物,辛勤工作賺錢養家,受盡勞苦毫無怨言。然而一夜之間變成一只無法再養家的大甲蟲,于是成為了這個困窘家庭的累贅。本來平平淡淡,溫情脈脈的一家人,也在日日夜夜間發生了質的變化。他的心理始終保持著人的狀態,他的意識即是小說的主體:他突然發現自己變成大甲蟲時的驚慌、憂郁,他考慮家庭經濟狀況時的焦慮、自責,他遭親人厭棄后的絕望、痛苦,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只是這種愿望終于被徹底的絕望所代替,彌漫在人物心頭的是無邊的孤獨、冷漠與悲涼。
同時所反映出的,并與之相對的是格里高爾家人們對于他的情感心理發生的變化——從驚慌、同情,到因他的存在增加的負擔和引來的無限麻煩而逐漸憎恨,再到忍無可忍,對他的死無動于衷,更決定去郊游。這種殘酷的人情反差,是因為當時社會生活對人的壓迫造成的異化,致使親情淡薄,失去自我,人性扭曲。
命運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而人們開始彷徨。一旦遭遇不幸,就不再被社會承認,失去作為人的價值,便被外部世界認為“非人”。于是,社會地位,人情,乃至尊嚴,都被剝奪殆盡。正如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文中所揭示的:“維系家庭的紐帶并不是家庭的愛,而是隱藏在財產共有關系之后的私人利益。”一旦切斷共同的利害關系的維系,則那種親熱的外觀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人總是那樣孤獨的動物,彼此之間,很多時候,實質是陌生與隔膜。這一點,哪怕是今天看似平靜和諧的社會,恐怕也仍然存在著,并會一直在人性中存在著。
卡夫卡在一封信中說:“我在自己的家里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彼坪跬ㄟ^《變形記》暗示我們,一旦自己作為哥哥得了一種致命的絕癥,久而久之,他最愛的妹妹也會像小說中的那位女孩那樣厭棄他的。事實上,現實正是如此,他因嚴重的肺結核而去世,死前在家中地位可謂全失。這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生存狀況,也許有時候,荒誕與現實,只是一層紙的距離。
又有誰為我們取走在背上留下傷痕的蘋果,在它腐爛變質之前?
紅讀書心得總結篇三
我們就結合本年級的具體的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好班級
的讀書計劃。積極發動學生參與到“我讀書 我快樂”的讀書活動中來。在語文教師的指導帶動下,在班主任的號召下,動員學生向班級捐獻自己平時的愛看的各種名家作品,并能主動地介紹給其他同學。 讓孩子讀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外文章,讓他們在閱讀中得到實踐,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生活的豐富,家庭與校園的和諧,人生的美好。引領每一位學生在書的海洋里遨游,以書為友,努力增長學生的知識水平,并且,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1 為了籌集到更多的好書,滿足學生的課余閱讀,首先想到的就是發動學生向班級自覺捐書,建立本班的圖書角,書香屋等,并且發動孩子把家中有《弟子規》《三字經》書籍能帶到學校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另外教師本人向同學們捐書,也放進了圖書角。并且,在班級里選出班級內圖書角的管理人員,每天做好班內圖書的借閱登記以及整理。
2在實施的過程中,每個班級都堅持每天晨誦《弟子規》與《三字經》,還利用早晨早讀的時間給每位同學一個交流的平臺,除此之外,還在每個周五的班會上專門就本周精讀的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開展一個主題班會。給孩子們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并且交流完后整理出來,謄寫清楚后貼于班內黑板報處。中午堅持做完課堂作業后午讀,利用每星期二的活動課時間右語文老師作閱讀指導。同時班內還開展各種活動來激發與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說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背誦名人名言比賽等,并且能適當獎勵優勝者。其次還能響應校少先隊的工作,參加各種征文比賽等活動。
3 另外,本班同學人人都有一本美詞佳句本,勤摘錄,勤做讀書筆記,而且人人都能寫出1--3篇簡短的讀書心得,人人都能繪聲繪色地講出兩本書的主要內容。
朗讀之星 杜凡 楊憬瑞 張誠 等人(每班評選出優秀的朗讀之星,并給與獎勵)
讀書活動雖短,可是學生的讀書興趣有了較大的提高?,F在,一到休息時間,學生能習慣地跑到班級的后面的書報架上拿書、看書了。我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 ,一定會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書香班級!
紅讀書心得總結篇四
課外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語文質素,這個認識在教學實踐中已得到教師們充分的認可。但目前小學開展的課外閱讀往往處在自發階段,教師們讓學生大量地接觸種種語文現象”,卻缺乏指導,期望學生在接觸中自我感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一、好詞句,記下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倡導記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記讀書筆記是培養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質量的重要措施。為此,我們對學生的要求:不動筆墨不讀書,隨讀隨記。要求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感、讀有所用,每人建立讀書筆記,將閱讀中看到的精彩片段、名言佳句、好的開頭結尾隨時摘錄下來。
為幫助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每學期進行讀書筆記展評,從而促使學生記好讀書筆記,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讀書筆記對教師來說,也便于布置和檢查,教師可以隨堂布置布置與課堂相關、相似內容的文章查找和閱讀,完成“每日讀書”卡片的填寫,完成好詞好句的摘抄;星期六、日則布置與單元教學內容相關、相似內容的查找和閱讀,完成對好的段落、甚至是好的篇章的摘抄。每周檢查一次。因為是摘錄和抄寫,作業比較好改。因為偏重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只要書寫比較工整,即對其進行鼓勵。對學生講,形式不多,力求簡單,同時兼有閱讀訓練,容易形成能力。
讀書筆記養成習慣后,學生的閱讀面廣,摘抄量大,隨之帶來思維的活躍,思想的開放,觀點的創新,同時又促使寫作面的擴大,寫作量的增大,寫作內容的增多,點面結合,擴大了視野,開拓了思想。
二、讀過了,講出來
在復述、聯想、想象、仿作之間,四者固然都重要,但我覺得首先應加強復述訓練,復述是再創造,是基礎,聯想、想象、創作是提高,有了基礎才能提高。
學生復述能力的提高有一個過程,不是一二天所能提高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抓緊進行系統訓練,我認為可以先易后難,先復述一些簡單的記敘文,后復述寫景散文、議論文,先短后長,先復述文章篇幅較短的,逐漸增長;先局部后整體,先復述一小段,后復述全文。
學生課外閱讀的小說故事等文學作品,教師要創造機會讓他們講述,可定期舉辦故事會,讓學生登臺講述自己讀過的,精彩的故事情節,既鍛煉了說話能力,又加深了對讀物的印象,同時對其他同學來說,也增長了見識,真是一舉多得。
本次讀書筆記展評活動,激發了學生閱讀與寫作的積極性,還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相信,同學們會更加熱愛讀書,我?!昂米x書,讀好書”的風氣更加濃厚。
紅讀書心得總結篇五
父愛是什么人都不能代替的,但是獨一無二的父愛的教育又是何等的重要。
文中的爸爸是對女兒很厲害又非常愛女兒的人,對待自己的教育工作一絲不茍,對待女兒選擇事物中賞罰分明,就如。
逼我上學事件,爸爸表現出了嚴厲,打女兒是父親對女兒深沉的愛;只是用這種方法來表達出來罷了。
從這一件事件之后,女兒去上學的時候從未遲到過,這就是爸爸教育后的結果。
雖然很嚴厲,但是不這樣做,女兒或許就不會改掉懶床的壞習慣了。
爸爸為了女兒能夠自立,爸爸要女兒英子獨自去寄信,使女兒培養獨立的能力,讓英子成為了一個堅強,鎮定,安靜的成熟女孩。
我非常贊同這位爸爸的做法,雖然嚴厲,但是教育的結果很好。
我們應該學習這位爸爸的做法,來教育孩子,能夠早日成熟,我們應該發揚這種教育精神。
紅讀書心得總結篇六
我一向對名著不太感興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將其冷落在旁?!冻悄吓f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涌現。
《城南舊事》中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由一個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著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著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里鉆;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本書的每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后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小學畢業呢!看著無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為本書畫上句點。。
紅讀書心得總結篇七
本周二,我們班同學舉行了讀書交流會活動。
在本次的讀書活動中,孩子們共同交流了那本《最讓孩子快樂的經典童話》的讀書收獲,課堂上,同學們踴躍發言,氣氛熱烈。大家介紹了自己在這本書中都認識了哪些朋友,懂得了哪些道理,盡情分享著讀書的快樂。
在讀書交流會上,幾個平時熱衷讀書的孩子,分別給大家帶來了好聽的故事。雖然孩子們在講故事時還不能完全脫離稿子,可看著他們已經能用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來將故事讀下來,大家也能聽得津津有味,我的心里還是有幾許欣慰,因為只要愿意讀書,喜歡讀書,相信他們會慢慢進步的。
在我發言的這個環節中,我專門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個故事《羅蒙諾索夫與書》,讓孩子感受到書對于人一生成長的重要性。然后,又和孩子們交流了他們讀過了哪些書,以前又是怎么讀書的。如有的同學說: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不認識的字他們可以教我。有的同學說:我在學著看拼音讀故事的。還有的小朋友說和哥哥姐姐一起讀,和別的小伙伴一起讀,跟老師讀等等。孩子們已經知道當自己在讀書中遇到問題是該怎么辦,這更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本次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活動的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只是讓幾個學生進行了展示,以后應多給孩子創造這樣展示的機會。
總之,本次讀書活動的開展,增強了班級的文化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快樂,讀書的美好,變要我讀為我要讀,使孩子們切實感受到閱讀是人生中的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