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計劃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篇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有了動力。但是進入初三后,學習任務更加艱巨,特別是新課結束進入復習階段后,每天都是埋在默寫試卷中,他們的學習興趣更低了。在上新課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利用生動的故事、精美的圖片來激發學生興趣,但是在復習階段我們能都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就少很多了。我們可以轉變觀念,不斷改變復習的方式,利用不同的復習活動,特別是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關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基礎知識落實不到位的現象在每年都會存在。本學期需要完成初中階段6本書的總復習,內容繁雜且瑣碎,讓學生將所有的考點背出來,對于絕大多數的學生是不太現實的做法。對學生而言,記憶是一件看似簡單可實際上最為困難的事。對于重要的章節,采取“重點進攻”,讓學生把重要的內容識記下來,課堂上再默寫。學生通過默寫訓練,基礎知識不斷夯實。扎實的基本功是應對考試的第一步,中考的選擇題和材料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閱讀、理解、分析、比較、綜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針對中考題型進行有效訓練。題目是千變萬化的,關鍵是掌握解題方法。重視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尋找關鍵詞語”、?“先讀問題,后讀材料“等等,幫助學生提高應試能力。
審題不清,審題能力不強,再認、再現歷史的階段特征、基本線索和發展過程的能力不足,理解偏差問題嚴重,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的現象在每次考試中都會存在。歷年中考題經常涉及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系,這對歷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對學生進行專題復習。沒有相關資料,我們在集體備課的時候上網查詢、結合考綱,整理、編寫綜合性專題,再配以相關的練習題,同時將近幾年中考題分插到各專題中去進行訓練。專題復習使零散的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便于學生對歷史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歷史學習的綜合能力。在復習時應對教科書融會貫通,要重視整合專題知識,突出重點,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適當打破單元、課之間的界限,做到將基礎知識“聯線串珠”。復習時要重視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注意歷史的時代性,重視歷史的史鑒作用。把握時代脈搏,關注國家及世界重大的紀念活動,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時政問題,做到學以致用,能聯系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分析、比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大部分學生共通的問題,從初三開始,我們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不少學生都不會主動地進行默寫和試卷的訂正,所以這學期我們也努力抓好學生的訂正。尤其是試卷的訂正,很多學生只是把正確答案寫上去,其實到底錯在哪里還是沒弄明白,下次做?的時候還是錯在相同的地方,所以在訂正的時候要求學生寫上為什么錯,錯在哪。
進入初三后,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大了,時間也更緊迫了。所以我們決定立足于課堂這塊主陣地,緊緊抓住45分鐘,盡量讓學生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針對初三學生時間較為緊張,所以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既要簡明扼要,抓住重點,以節約時間;又要細致入微,交待清楚,盡可能的深入挖掘教材,來照顧到學生“先天”不足的問題。抓重點,帶一般的知識點,從知識結構上選取里程碑式的事件。從一個事件入手,注重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深入發揚知識,并由點及面,最終使所學知識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方法更適合應用于這些基礎薄弱、時間緊張的初三學生。
由于各班的學生在學習方面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如果只是使用單一的教學、單一的練習的話就不能夠面向所有的同學,尤其在復習階段,練習的機會更大了,這就需要對練習進行分層設置。比如說,可以把每次的練習分成必做部分和選作部分,對所有學生的要求是完成必做部分,對部分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做選作部分,另外,對于學困生加大基礎知識的訓練。對于資優生我們注重在難度和深度上進行擴展,幫助他們提升解題分析能力,而對于學困生,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側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進行個別輔導。
第1-2周:復習七下歷史。
第3-4周:復習八上歷史。
第5-6周:復習八下歷史。
第7-11周(一模前):進行6本書的一輪總復習。
第12-17周(中考前):完成歷史二輪復習。
高中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篇二
本學期我校歷史教研工作要繼續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提高初中歷史教師的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繼續樹立與時俱進知難而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進一步確立“以研促教”的思想,努力執行貫徹好教育局、研訓中心的工作思路,結合學科特點,扎扎實實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以《歷史課程新標準》為本,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宗旨,努力學習、不斷探索。針對我校學科師資現狀,通過多種途徑,以研育師,加快提高教師素質,為推進全校素質教育的深化而努力。
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認真領會和參與學校教學活動,精誠團結,加強教研組建設,使教研組成員不斷追求進步,超越自我。根據我校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加強常規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我校的教育教學成績在新的一年有比較大的突破做出貢獻。
1、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2、力爭非畢業班歷史在市、縣質量自查中名列前茅。
3、初三歷史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4、教研組每個成員每學期開校級以上公開課至少一節、縣級以上論文、課題至少一個。
5、教研組其他活動。
1、以新課程理念指導學科教學。深入理解新課程理念,堅持以夯實基礎知識為基礎,以發展學生思維為核心,以溝通學生情感為橋梁,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努力探求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2、備考工作。初中三個年級統籌備考,初三尤為重要,扎實做好新課準備工作,提高新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集體備課與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根據學校實行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集備課組和教研組集體智慧,努力探求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高中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篇三
在學校新一輪三年發展規劃出臺的背景下,根據學校教導處和教研組工作的要求,以培養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核心,注重實效、務求有效、追求高效,重在執行,加強對常規工作的檢查,嘗試在備課組內進行目標管理項目,做好學科德育的實踐工作,確保歷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
1、課堂教學反思力爭常態化,并做實中考、期末考沖刺復習工作。
2、抓住教學公開周的機會,不斷探索思考歷史教學的有效課堂模式。
3、研究特殊班級、特殊學生的教學方法,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必須確保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
4.做好備課組活動記錄,注意備課組的檔案收集工作,做好制度化建設。
5、從提高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目的出發,積極參與教研組內的組本培訓活動。
1、進一步落實教學常規”五環節”,加大教學工作自查、互查力度。
(1)注重備課質量,按學校的要求撰寫教案,配合好定期抽檢。
(2)規范作業要求,重視作業各個環節,強化作業布置、批改的規范性。
高中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篇四
本學期我們歷史教研組將全面落實學校的工作計劃,深入學習領會我校的課改理念,圍繞構建高效課堂這個目標,全面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貫徹一個標準(課程標準),提高兩種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及教師挖掘教材資源整合資源的能力),注重實效,為我校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作出我們的努力。
1、加強備課。強化本組的集備功能,發揚團隊協作精神,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做到資源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
2、認真上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做好教學活動的設計、分析、評價和總結工作。注意方法的指導,及時將知識歸納、總結,形成知識網絡;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重視考前訓練和講評,研究中考,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扎實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現代教學技術的學習與應用,使每一位教師都能靈活靈活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加大對學生的檢查力度,課堂上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展示;每個單元之后要進行單元測試或單元練習;并且及時召開備課組分析會,及時診斷,及時反思,及時研究制定調控方案,并在教學中及時解決。
4、堅持相互聽課、相互評課。嚴格執行組內公開課制度,組內多討論,多交流。通過聽課等形式促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與示范性。保持本組“傳幫帶”的優良傳統。新教師不光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多聽課,多請教,更要多鉆研。老教師也能從新教師身上感受不同的教學風格,取長補短,做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6、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群策群力,匯集全組智慧,推進校本研究,以開拓進取的精神搞好常規教學工作。組織本組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和課標,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一方面了解最新的教改動態和信息,另一方面,也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組織者和一個引導者,倡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靈活運用“自主、合作、展示”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提高,真正讓學生愛學習,會學學習!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和拓展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
1、教研要與歷史學科中考熱點、疑點、難點相結合。要梳理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主干知識,中考重點。明確學科基本技能以及學科能力要求達到的相應標準。研究學科基本觀點、思想方法并體現對學生認知結構,思維發展應實現的水準。弄清制約學生發展的瓶頸或最薄弱的環節,選好復習的切入點、突破口。研究復習的策略、對策,結合學科專題解決好復習課怎么上。通過復習研究課、觀摩課等形式探討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
2、集體備課要按照學校制定的基本程序進行:分配任務→制定計劃→主備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細備→分散上課→教學反饋。主備人的發言要圍繞以下內容來進行:
1新授課的主題是什么?
2對新授課設計的問題是什么?
3對新授課的要求是什么?
4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么。
3、積極參加聽評課活動。每個備課組要結合教研每周推出一節公開課,每一位任課教師都要積極參與聽評課并進行反思,做到人人都有材料。
4、主動、積極投入課改,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教學總結,撰寫教學后記、教學論文,了解、學習前沿知識,開闊眼界,在教學上瞻前顧后,高屋建瓴。
最后,在教導處直接領導下,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歷史教研組一定能夠團結協作,以大局為重,圓滿完成本學期的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