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么你知道演講稿如何寫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護士節演講稿篇一
1854到1856年之間,為爭奪巴爾于半島的控制權,土耳其、英國、法國、撤丁先后向沙俄宣戰,進行了有名的克里米亞戰爭。一開始,法國陸軍醫院就有護土護理傷病員;而英國的戰地醫院管理不善,條件極差,又沒有護土護理傷病員,土兵死亡率高達50%多。弗洛倫斯·南丁格爾主動提出申請志愿前往戰地擔任看護工作。
在英國政府的邀請下,她率領護士38名抵達前線,在四所戰地醫院服務。當時前線用品蹬乏,水源不足,衛生極差,醫生還懷有敵意,但她毫不氣餒,竭力排除種種困難,為傷病員解決必需用物和食品,組織士兵家屬協同工作,增加他們的營養,從而使戰地醫院面目改觀,在半年左右的時間里,傷病員的死亡率下降到了2.2%。她的功績頓時傳播四海。
“5.12”國際護士節是為了紀念近代護理的創始人—英國護士弗洛倫斯·南丁格爾而設立的。
弗勞倫斯·弗洛倫斯·南丁格爾(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生于意大利中部歷史名城佛羅倫薩的一個富有移民家庭,后來隨家遷居英國。幼小時就勤奮好學,遍覽各種經典名著。曾就讀于法國巴黎大學,操英、法、意、德諸國語言。她的父母希望她發展文學、音樂才能,躋身名流社會,而她對此興致淡薄。她在日記中寫道:“擺在我面前的道路有三條:一是成為文學家;二是結婚當主婦;三是當護士。”她不顧父母的反對而毅然選擇了第三條道路。
南丁格爾出生在當時英國上流社會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她的一生完全可以不用為生計考慮,甚至可以隨心所欲的消費享樂,并且她所處的社會層次高貴到可以經常和皇室成員交往并可以出席女皇的招待會,而當時的英國正處在大英帝國最鼎盛時期。
在如此一個優越的環境中,她的成長過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著豐富的人文修養,她自身更是精通哲學、心理學、歷史、數學及多種語言,喜歡文學和藝術,本人也是個聰明、漂亮、氣質高貴的名媛。如此的生活環境和自身條件,簡直是許多人夢寐以求希望得到的。
青少年時期的南丁格爾由于高貴的天賦與文化修養更像個天堂中的天使,她也曾像個快樂的天使一樣到歐洲各地去游歷,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參加舞會去盡情地跳舞,盡情地享受天堂生活能夠給她帶來的幸福快樂。并在社交活動中結識了和她一樣有著高尚品德與見識的朋友,這些朋友成為了她后來事業上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與她同樣處在一個階層的女孩們的理想是找一個貴族的丈夫結婚,繼續過著她們天堂般的貴族生活。而南丁格爾的選擇卻大相徑庭,如果說南丁格爾所處的階層是“天堂”,我們普通百姓的生活屬于是“人間”,那么那些在疾病的痛苦中掙扎的貧民就相當于在“地獄”中。南丁格爾就是放棄了天堂卻選擇了地獄。
她的這種不同尋常的選擇真可謂是驚天動地!她的選擇讓很多人迷惑不解,更令她的親人們暴跳如雷。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選擇?她的動機是什么?她到底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內心世界?她的動機和與眾不同的心理品質就是所謂“南丁格爾精神”的實質。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女士,在幼年時就懷有一顆慈祥仁愛的心靈。她愛護生命,家里飼養的小動物受傷了,她細心給它包扎,讓傷口慢慢愈合起來。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懷有一個崇高的理想、認為生活的真諦在于為人類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做一個好護士,是她生平的唯一宿愿。
1844年,她從英國出發開始了歐洲大陸的旅行,足跡遍及法、德、比、意等國,對各該國的醫院進行了考察。1850年還到德國一所女護土學校,接受短期的醫護訓練。她的才智被發現了,1853年受聘擔任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的監督職。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慈祥可親,熱愛傷病員。她工作嚴肅認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卓越的組織才能。她日以繼夜地不停工作著。每次,當她手持油燈巡視四里長街的傷病員時,身影所到。士兵們都以親吻她的身影來表示對她的崇高敬意,并一致親切地稱呼她為“提燈女士”。一時成了英國傳奇式的人物,美國著名詩人朗費羅,還特地寫詩贊頌她的功績。
1856年,弗洛倫斯·南丁格爾任陸軍醫院婦女護理部總監。戰后回國,被尊為民族英雄,但她謙恭禮讓,自束很嚴,謝拒了官方的交通工具和一切招待盛會,決心為改善英軍的衛生條件而繼續努力。1857年,她促成皇家陸軍衛生委員會的建立,同年還開辦了陸軍軍醫學校。
1860年,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用英國政府獎勵的4400英鎊公眾捐款,在英國圣托馬斯醫院內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土學校--弗洛倫斯·南丁格爾護士學校。隨后又創辦了助產士及濟貧院護士的培訓工作。她對醫院管理、部隊衛生保健、護土教育培訓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后世譽為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
1901年,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因操勞過度,雙目失明。1907年,英王頒發命令,授予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功績勛章,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個接受這一最高榮譽的婦女。她逝世后,遵照她的遺囑,未舉行國葬。
1912年,在國際護士理事會倡議下,世界各國醫院和護士學校以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生日5月12日為國際護士節,以此紀念這位英國護理學先驅、人類護理事業的創始人。5月12日是全世界護士的共同節日。
在這一天,世界各地舉行紀念活動,激勵廣大護士繼承和發揚護理事業的光榮傳統,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治病救人工作。護理戰線上的“白衣天使”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把真誠的愛心無私奉獻給了每一位患者,她們學習和發揚著近代護理學創始人弗洛倫斯·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精神。
1912年,國際護士理事會把南丁格爾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也叫5.12護士節。旨在激勵廣大護士繼承和發揚護理事業的光榮傳統,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做好護理工作。最初稱“醫院日”,也稱“南丁格爾日”,在中國稱為“國際護士節”。在這天里,大力宣傳護理工作,鼓勵護士們學習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護理界的一件盛事。從1988年開始,每年的國際護士節都設有一個主題。
如今,在英國倫敦的街頭還豎立著她的一座銅像,在10英鎊紙幣的背面也印有她的半身像,她就是近代護理學的奠基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在黑暗的深夜,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手持油燈巡視病房,傷兵們為表示對她的崇高敬意,親切地稱她“提燈女士”。
英國人把她看做是英國的驕傲,美國著名詩人朗費羅還特地寫詩贊頌她的功績,贊美她的高貴精神,稱她為女界的英雄——看,就在那愁悶的地方,我看到一位女士手持油燈,穿行在暗淡的微光中,輕盈地從一間房屋走進另一間房屋。像是在幸福的夢境之中,無言的受傷士兵慢慢地轉過頭去,親吻著落在暗壁上的她的身影,那盞小小的油燈,射出了劃時代的光芒。
潔白的燕帽,象征著圣潔的天使;燃燒的蠟燭,象征著“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每逢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醫院、護士學校等都會舉行莊嚴的護士授帽儀式,并慶祝“節日”的到來。
授帽儀式是護生成為護士的重要時刻。在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像前,伴隨著“平安夜”的莊嚴樂曲,護生直跪在護理前輩面前,前輩為護生戴上圣潔的燕帽,護生接過前輩手中的蠟燭,站在南丁格爾像前宣讀誓言。
神圣而莊嚴的授帽儀式結束,護生正式成為一名“白衣天使”。她將學習和發揚護理前輩“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她將履行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人道主義護士天職,把真誠的愛心無私奉獻給每一位病人;她將為預防疾病、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和促進人類健康事業奉獻青春與熱血。
護士節演講稿篇二
為進一步落實“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方案”,改善護理服務模式,提高護理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為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
1、提高服務質量,實行責任制護理,每一位病人分別有一名責任護士和生活護士分管,護士定時巡視病房,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減少病人自己叫液體現象,使病房呼叫器呼叫率大大降低。
2、為改善護患關系,每天除了按常規做好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外,發現患者的生活或護理中有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會第一時間為患者及時處理,解決基本到位。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使患者滿意度得到提高。
4、貼心舒適護理,細節體現關愛,護理實現價值。優質護理的特點就是注重細節護理,能讓人感動的也是細節。每日至少兩次為病人打熱水,每周兩次為病人剪指甲、洗頭、洗腳、皮膚護理等,真正將視病人為家人的理念深入骨髓。
二、完善護理繼續教育
護理繼續教育是護理人才質量提高的重要途徑,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眾多的新業務、新技術不斷地在臨床應用,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要求。根據我院實際情況,護理部制度了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及繼續教育工作計劃,實施了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繼續教育方法。
2、鼓勵護理人員參加多種形式的在職教育,由于護士工作的特殊性,自學考試成為提高護士學歷水平最普遍的學習方式。積極鼓勵護理人員參加自學考試、電大和函授學習,,對參加學歷教育的護理人員在時間和排班上給予傾斜。
3、堅持加強繼續教育培訓。
三、堅持規范管理,注重內涵建設
理規定》、《醫囑提示本相關規定》、《各班護士細則》《護理操作培訓的相關規定》等,并以新制度規范為準則對臨床護士進行考核。
2、護士是人類健康的保護者,生命守護神,護士的行為舉止對病人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護理部為規范護士行為,出臺了《手機使用規定》,對護士接打電話的時間、地點派兩名護士長參加護士禮儀培訓班,回來后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禮儀、行為方面培訓,增進護患情感,拉近護患距離。
3、為保持治療室環境整潔,藥品物品分類放置,防止混淆、誤用和錯用,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差錯,規范了治療室標識,要求所有治療室內藥品、物品位置固定醒目,統一擺放,建立賬目,定時專人查對。使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大大提高,減少了護士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復性,實現了人、物、場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優化組合。
四、熟練掌握臨床藥物知識
藥物治療是疾病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效果不但取決于醫生的治療方案是否合理,而且還取決于護士嚴謹的工作態度,科學的執行力度以及對醫藥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為了使護士了解掌握藥學知識,減少醫療事故發生,科學執行治療方案,保證用藥最佳療效,護理部組織各科室上報十種本科室常用靜脈、口服藥物的名稱、劑量、適應癥、不良反應、禁忌、用法用量。使本科室護士熟練掌握,保障臨床工作中用藥有效、合理、科學、安全。
五、認識不足,不斷完善
1、加強細節管理,如科室藥品的管理
2、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帶物品較多,病房欠整潔。
3、基礎護理不到位,新入院病人衛生處置不及時。
4、個別護士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牢,急救知識欠缺。
5、健康教育不夠深入,缺乏動態連續性,術后病人宣教不到位。
6、護理文書書寫存在漏項、漏記、格式不正確、書寫不及時,有些近記錄過于流于形式等缺陷。
7、從思想上,行動上作到真正的主動服務。
護士節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非常榮幸今天能站在這里與大家共同迎接屬于我們的節日——5.12國際護士節,在這個神圣而溫馨的日子里,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同學向工作在一線的護理人員以及為護理事業做出貢獻的護士們送上最美麗的祝福:祝福她們永遠健康、平安,因為她們是人間的天使,用無限的愛照亮了整個世界。
一襲飄然的白衣,一頂別致的燕帽,帶著對生命的熱愛,她們踏入這片神圣的領域,用愛譜寫著一首首生命的贊歌,人們賦予她們一個美麗的名字——白衣天使。
天使,是人們心靈的燈,她們在寂靜中光明,“急病人所需,想病人所想”是她們的宗旨,她們用自己的微笑和真誠牽起了護患之間的橋梁,用柔軟的雙肩扛起了生命的希望。
同學們,我們是南丁格爾的后人,已經有千萬人奔走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們應該像南丁格爾那樣,以一顆同情的心和一雙勤奮的手,以真心、愛心和責任心,為病人減輕痛苦。請讓我們大聲宣誓:不忘今天的決心和誓言,熱愛專業、堅守信念、忠于職守、兢兢業業、勤奮好學、努力進取,接過前輩手中的紅燭,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平凡而崇高的護理事業吧!
謝謝大家!
護士節演講稿篇四
“家”這個字眼在我們的心中非常的熟悉,“家”是我們擁有的第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也是我們無論身在何處甚至異國他鄉,卻經常想起甚至在心里永遠也放不下的一個地方。“家”讓我們多了一份情感,多了一份思念。但這個“家”是屬于我們自己的小家,我們還擁有另外一個屬于自己的家,那就是我們一天的絕大部分時間里為之奮斗、為之努力的工作崗位,在_醫院,我們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想,相遇、相識、相知。
轉眼我來到_醫院工作快一年了,做為急診科的一名護士,每次協助醫生搶救一個個病人,將他們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的時候,心里總有莫名的成就感。可當我們盡全力還未挽回生命的時候,又會感慨生命的脆弱。我們每天有著戰士一樣的斗志和一顆熱忱的心,認真對待每一位病人,與病人一起對抗著疾病與傷痛。面對患者渴求的目光,我們義無反顧;面對工作的一貫平凡,我們任勞任怨;面對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們責無旁貸。
在_醫院這個大家庭里,我每天認認真真的工作,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當閑時與家人和朋友聊天,會很自然的把醫院的這些事情講給大家聽,他們都會說,你是不是很愛你的醫院?我與我的同事都沒有這樣的表白,但是,大家的表現無疑都證實了這一點。
在急診科,從主任、護士長到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會隨手關掉長流水,關掉不該亮的燈,看到臟物會隨手清理。有時一個班次下來,累的連飯都不想吃,倒頭就睡,有時下夜班,卻不能回家休息,忙到中午也沒時間吃飯;每到花好月圓,萬家團圓時,有多少人還加班在手術臺上,還忙碌于病房之間。是他們不想回家嗎?是他們想得到表揚嗎?不,那是因為他們愛這個大家庭,在為自己的事業全心全意的付出。
作為一名護士,人們給予我們一個響亮的稱號——白衣天使。我為有這樣的稱號而感到光榮和自豪。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肩上擔子的份量。春秋輪回,歲月如梭,回首自己在護理崗位上度過的日日夜夜,所做的點點滴滴,我感慨萬千。
當我們看見病人把生命托付給我們的期盼的眼神,當我們看到自己用辛勤的努力,把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到生命的春天時,面對那些失而復得的生命,那些來之不易的歡笑,我們就會感到欣慰,感到無怨無悔。因為我們的雙臂撐起的是希望,我們的雙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陽。這里是我們實現夢想的地方,我們懷揣夢想成為一名白衣天使,她成為我們的指路明燈,指引我們腳踏實地、百折不撓,譜寫最絢麗的篇章。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詠我的崗位。然而,我是一名白衣天使,我要感謝我的職業,是它讓我知道怎樣平等、善良、真誠地對待每一個生命!我要感謝我的職業,是它讓我懂得奉獻的價值和樂趣!
護士節演講稿篇五
潔白的燕尾帽,象征著圣潔的天使;燃燒的蠟燭,象征著“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獻精神。
每逢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醫院、護士學校都會舉行莊嚴的護士授帽儀式,并慶祝節日的到來。
伴隨著“平安夜”的莊嚴樂曲,“入位、下蹲、授帽、起身、鞠躬”護生們接受的不僅是帽子,更是一份責任!
以真為美,以善為美,最美的我們,最美的青春。護士,是天使的化身,美麗,優雅;護生是正在蛻變的蝴蝶,等待破繭時刻的輝煌。然而美麗不是一刻形成,勇氣不是一時練就。
在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新一代護士們更需要具備優秀的職業素質、精湛的專業技能、良好的溝通技巧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來達到人們對護理工作提出的高要求、高標準。
燕尾帽一直是白衣天使的象征!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護士帽這一傳統意義上護士身份的象征,在實際護理工作中的作用卻漸漸淡化。
護士帽在無菌操作中不能有效發揮避免污染的作用;清洗困難使其成為一種傳播感染病菌的途徑;在工作中經常發生護士帽與輸液架蹭碰,奔跑搶救帽子容易脫落;此外,由于長期佩戴護士帽,還出現了護士職業性脫發的現象。
為了更便于臨床護士開展護理操作,結合國內外先進醫院護理人員脫帽上崗的成功經驗,為便于臨床工作我們選擇做出的一次大膽嘗試與創新,打破了以往護士著裝的固定模式——取消燕尾帽。
再見了,燕尾帽……
燕尾帽已戴多年
早已成為護士的代言
然而有一天
終于要說再見
雖不舍卻也心甘
因為這是職業發展的必然!
再見了,燕尾帽……
和燕尾帽說再見,讓我們的心中不免產生淡淡的傷感和不舍。
接受授帽的緊張、初次佩戴的激動、頭戴護士帽的自豪……
所有美好的回憶都在心中慢慢浮現。但我們知道,再見,并非結束,亦是另一個開始,在再見中看到回憶、看到不舍、看到感動、看到未來……讓我們把燕尾帽深藏在心底,讓它成為我們隱形的力量,將它所代表的“無私奉獻、服務人民”精神永遠傳承下去,讓這一聲再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再見了,燕尾帽!
護士節演講稿篇六
從事護理工作二十余年,提起自己的職業我已不再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的信誓旦旦;也不像當初那樣受一點委屈、遭一些挫折就灰心喪氣、得一點表揚就沾沾自喜;回想自己從懵懂的衛校學生成長為一名讓病人信賴的主管護師,看著身邊和自己一樣勤勤懇懇工作的姐妹們,我對“護士”這個稱謂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做合格護士需要一種堅持
我想許多人和我一樣,選擇護理專業并非自己的初衷,而是陰錯陽差走進了衛校的大門。也就是從踏進學校大門、走進醫學殿堂的那一刻起,我們暗下決心——要做一名合格的護士!但十幾歲的我們,還是在第一次走進解剖室時,被刺鼻的福爾馬林液熏得隱隱作嘔;第一次做實驗時,被小白鼠嚇的陣陣尖叫;第一次練習肌肉注射時,含著眼淚將針頭刺向同學的肌肉……那一刻我們真的很難受、很恐懼,覺得每一天的課程都是那么難捱!可年輕的我們堅持住了,漸漸地我們熟悉了福爾馬林的氣味,喜歡起不停跑動的小白鼠,肌肉注射、靜脈輸液只要能在自己身上做的操作都是同學間互相練習。
憑著優異的成績,我們夢想著自己將會如何優秀,怎樣大展宏圖。但來到病房,走上工作崗位,真正的護理工作并非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只有作為白衣天使的自豪,只有救死扶傷的神圣感,讓我們體會更多的是瑣碎、繁忙,夜班的辛苦,白晝的難眠,更讓我們難以承受的是患者投來的不信任的目光甚至直截了當的拒絕。那一刻我們真的很茫然、很痛苦,也有人選擇了離開!但看看眾多的護理前輩無怨無悔地穿梭在病房,聽著患者對她們充滿真情的感謝,我們知道: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夢想,我們也會成為被患者尊重、信賴的護士。
做優秀護士需要一種執著
為了取得患者的信賴,我們知道僅憑在學校學的那些知識是不夠的。所以在休假日、在下夜班我們堅持去上夜大、讀自考,如饑似渴的汲取新知識;為了讓自己在給病人操作時得心應手,工作之余我們堅持護理技術操作的規范訓練;為了科里的患者我們帶病堅持在工作崗位……漸漸地,患者向我們投來了信任的目光,也有患者點名讓我們去為他打針、輸液,護士長會在檢查時肯定我們的工作。那一刻我們真的很欣慰、很快樂,我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護士的幸福!但我們并不會滿足于此,我們在執行護理常規、操作規范的同時,會去總結、去創新,我們會為了進行一項護理技術革新扎進書海,會不厭其煩的試驗;我們會想如何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我們積極投入。做一名責任護士時刻圍繞在患者床旁,對病情了如指掌,專科知識運用自如,健康教育、功能鍛練、協助洗漱事事都是我們來做,一會兒不見我們的患者就會找自己的責任護士,我們已經成為患者的依賴。
不離不棄源于一種信仰
許多時候我們在一夜辛苦之后還要背負患者的指責與誤解,又有多少時間我們強忍著自己的委屈微笑著面對患者家屬,我們中能有多少姐妹沒有在工作中受過傷,小到安瓿刺破手指,大到跑樓梯時摔成骨折。我們,一群普普通通的護士,每天做著平凡的工作,時過境遷,有過人生價值的困惑,有過世態炎涼的悲觀,但我們從未動搖過自己的信念,依然堅守在護理崗位,因為我們已經把南丁格爾誓言作為始終不變的信仰!我們愿以自己的畢生精力,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搶救患者的生命,減輕患者的痛苦。我們愿在辛勞中享受這一種只有我們才能感受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