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班主任兵法》讀后感500字篇一
我佩服作者能把古代的《孫子兵法》、《三國演義》、《論語》甚至現代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理論都恰到好處地運用在教育教學管理上,用兵法里的精髓來詮釋教育現象,那么獨到那么精辟。這本書的每一個標題,都有強烈的“吸引眼球”的功能:“倒轉乾坤”,“當頭棒喝”,“一石二鳥”……吸引著我仔細地將書看完。世界上那些經典的道理其實都是相通的,更多時候我們往往都是埋在自己的狹隘世界里,看不到外面,找不到出路。實際上,學生需要通識教育,教師也需要通識教育。這是我學習《班主任兵法》一書后的第一個收獲。
《班主任兵法》里一個個貼近我的班主任工作實際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我在不斷思考如果我遇到這樣的問題,會如何處理。班主任,一個班的中心、靈魂,如何才能把學生管好、教好、培養好?看來,在具體的工作中,必須從樹立自己的多重角色觀做起,不斷地調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好的班主任應該該剛的時候剛,該柔的時候柔。他可以為維護教師自身的權威而對班級不良風氣進行大刀闊斧的處罰,也可以在學生情緒激烈之時審時度勢,稍作退讓。而總體來說,班主任對待學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既有要求也有寬大為懷的氣量。班主任在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要體諒學生的難處,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學生犯了錯,要盡量原諒他,學生沒有取得預期的進步,要有耐心,永遠給學生機會。這樣的班主任學生自然信服。但是寬容并不等于放縱,該嚴厲時還是要嚴厲,絕對不能違反原則。否則將因為自己的過度寬容,而使自覺性不高的學生得寸進尺,以至于毫無顧忌地胡作非為,以為教師軟弱可欺。
《一石二鳥》中,以倒數第二取代倒數第一當數學課代表,既讓倒數第二傾盡全力,提高學習成績,做好本職工作,又讓倒數第一不肯甘心,奮力直追,二者相互促進,想不好都難!
《圍而不打》中,“女大王”李艷芳帶頭大鬧寢室,破壞公物,拒不認錯,情節惡劣,如何處置?萬老師設計從外圍突破,先幫助其他同學認識錯誤、承認錯誤,“女大王”眼睜睜挨到最后,不用再費唇舌便乖乖自動認錯,且“淚流滿面”。
《點石成金》中,對犯了錯誤已受處分的同學,提出要求,明確任務,給予其撤銷處分的機會,使他們“不再一蹶不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即將到來的每一天”。處分只是手段,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點石成金”的故事,包蘊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與點撥,理解與寬容,呵護與關愛!
讀到《自保第一》《攻心為上》《戰略戰術》《預篇》《形篇》《勢篇》等文章中對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時,說實話,我慚愧了——很多淺顯的道理原本也懂,在急功近利自以為是的工作中卻漸漸疏忽了,淡忘了,以至于處理一些問題不能得心應手,教育某些學生仍然屢戰屢敗,在抱怨自己被班級工作拖累得焦頭爛額之際,冷靜想想萬老師指出的“培養幽默感”“對癥下藥”“教育工作也要備課”“教育不能操之過急”等重要為師原則,有豁然開朗、撥云見日之感。在真誠率性、毫無保留的傾訴中,萬老師——一個年輕、聰明、充滿干勁與活力、不畏懼任何挑戰與挫折的小伙子,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他與我們身邊的某個人是如此相似,他的一招一式我們也似曾相識,他的經歷、故事我們也并不陌生,而他的自信、勤奮、智慧則令他從普通人中脫穎而出!所以,手捧他的《班主任兵法》,我們讀來是如此親切,那飽含著愛心與智慧的“用兵之術”,我們是如此容易便心領神會。
讀罷全書,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很感謝本書的作者,不過去實踐時我肯定還會遇到困難,但至少我的心態比以前好了。我羨慕萬瑋老師,也渴望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有一天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踏雪無痕”的境界。我會為之而努力奮斗的!
《班主任兵法》讀后感500字篇二
這本書是本學期初新教師培訓上,一位有多年經驗的班主任給我們這群“菜鳥”新教師推薦的。雖然我在這個學年沒能擔任班主任一職,但是冥冥中覺得這本書對我在今后與學生的相處交流會有很大幫助,所以我找到了這本書來閱讀、來學習。這本書中的觀點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認真研讀了這本書,收獲頗豐。
《班主任兵法》是一本介紹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的一本書,此書的作者是萬瑋老師。它記述了作者在擔任班主任期間與學生之間“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我讀過之后,覺得許多做法操作性強,有借鑒意義,收獲很多。 這本書主要是把古代的《孫子兵法》恰到好處地運用在教育教學管理上,用兵法里的精髓來詮釋班主任工作的點點滴滴。作者把兵法運用于班主任管理實踐中,這種做法很創新。 這本書一共分為二個篇章,上篇:理論篇:自保第一、攻心為上、戰略戰術、陣地戰、游擊戰等篇。又給我們生動地詮釋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理論,幽默風趣,獨到精辟。下篇:實踐篇,書中的每一個標題,都是四字詞語:倒轉乾坤、一聲嘆息、當頭棒喝、敲山震虎、順水推舟、一石二鳥等,新穎的題目帶著我們走進幾十個動人心魄的故事,他以愛學生為前提的,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想方設法去教育學生,去引導學生,去影響學生,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讀書的時候回想到一些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時時對照自己的做法,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一次語文老師跟我們分享學生的作文,作文主題是學生眼中的老師。從她口中我得知自己原來在學生眼中是一個“沒有威嚴”的“和藹可親”的“大姐姐”,學生們表示一點都不“怕”我。書中提到,“對一名新教師而言,與學生保持一定距離是自保的一條途徑。因為新教師還不太懂教育的規律,與學生太近,很容易被學生所傷。這就好像與敵人作戰,如果敵強我弱,那還是與敵人離得遠一點比較好。與學生保持距離,可以彌補新教師經驗的不足,因為離學生太近,被學生一眼看出虛實,從此對你沒大沒小,甚至稱兄道弟,這教師的威信可就一點都沒有了。很多有經驗的老教師,是絕對不會讓學生靠的很近的。學生對他們可謂既敬且怕,一些平日里不茍言笑對學生冷若冰霜的教師偶爾露出一點笑臉,學生會覺得特別溫暖。里都會寫上。而新教師即使對學生笑得再燦爛,學生可能還不會買賬?!?/p>
對學生如何保持距離,是不是意味著就要遠遠的離著學生呢?這顯然也是不合理的。與學生“近身戰斗”,首先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走進學生內心教師首先得敞開自己的心靈,這需要老師很高的技巧。這個技巧需要我在今后的學生工作中不斷的實踐積累。
言傳身教是老師影響學生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身教也是自保的重要途徑?,F在的學生和家長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很強,對于教師和學校的一些做法,部分家長會選擇投訴。平時的言行舉止不要太過隨便,自己覺得是不拘小節,但是在學生眼里他們會想“老師這么做,是不是意味著我也可以”。上學期末晚自習坐班的時候,一個學生向我請教問題,我給他作了解答,等解答完畢時我發現許多同學在交頭接耳。當我讓大家安靜下來的時候,他們告訴我自己在問問題,并且老師你也在給人解答,問什么我們底下就不可以?當然,夾雜在中間,事實上還有很多渾水摸魚聊天的同學。這種情況就是我沒有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與學生相處,想要獲得學生的喜愛,比較好的做法還有要保有一些自己的“絕活”。比如有的老師有特殊的技能。和我搭班的一個老師,會彈吉他,并不一定談得特別棒,但是軍訓期間,他就憑借這手絕活,俘獲了班級學生的認可。比如專業知識非常淵博,如果一個老師在學生問問題時都回答不了,那又如何讓學生信服?如果有這種情況,也許就該多看專業書,多做練習題了。
幽默感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同樣水平的老師,有幽默感的那個一定是更容易與學生拉近距離的老師。如果幽默感實在太差,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多參加體育活動。更學生一起打個羽毛球,一起討論一下籃球比賽。也許,在學生心中這樣的老師一定更受崇拜。
書中提到: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以善于用兵著稱。他的軍隊,常常以少擊多,以五百人、八百人打敗金軍幾千人、幾萬人,金兵哀嘆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治軍,除了嚴之外,更強調“恩”。部下如果生病,岳飛會親自參加探望親自熬湯煎藥,部下將領中如果有人遠征,岳飛就派自己的夫人去探望他們的妻子,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部下戰死,岳飛親自參加葬禮,憑吊死者。所以從普通士兵到將領,無不感恩戴德,愿意以死相報。戰斗中,人人向前,從來沒有怕死退縮的。在對待下屬中,岳飛是把他的“恩德”做到了極致,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如果也能這樣對待學生的話,他不成功都很難。普通任課老師如果也能這么做,他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能受到更多支持。
好的老師應該是剛柔相濟的。該剛的時候要剛,該柔的時候要柔。他可以為維護教師自身的權威而對班級不良風氣進行大刀闊斧的處罰,也可以在學生情緒激烈之時審時度勢,稍作退讓。而總體來說,老師對待學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既有要求又寬大為懷。老師在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要體諒學生的難處,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學生犯了錯,要盡量原諒他,學生沒有取得預期的進步,要有耐心,永遠給學生機會。這樣的老師學生自然信服。既要把談心看作是心理溝通的過程,更要把談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過程。談心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說教,而是為了達到教育目的和學生的一種互動。談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在談心的過程中要學會聆聽,聽學生的想法,聽學生的心聲!才能建立良好的談心氛圍,才能談的攏、談得好。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是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金子”,讓每一顆“金子”都閃閃發光,讓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書中關于新教師應該如何對待學生,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的部分對我的指導意義是會非常重大的。
《班主任兵法》讀后感500字篇三
接觸《班主任兵法》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記得起初只是打發時間隨便的翻看,也沒有多少感想,只是覺得這位老師好厲害,能把那么多調皮的學生“制服”。 現在自己也做班主任了,感覺班主任工作真的是一門學問。重讀《班主任兵法》,想在里面取取經。這本書主要是用《孫子兵法》作為指導思想,來細細地分析班主任工作的點點滴滴。它的指導思想為:學校教育工作是復雜的,但我們常常一味地把問題簡單化處理,要么對學生嚴加苛責,不留余地,要么民主寬容,給學生犯錯誤留下可乘之機,兩者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使我們疲勞和痛苦的,不是學生,而是我們對教育規律的忽視。
看完這本書,我心頭一些關于教育的疑團也逐漸化解,使我觸動較大的有以下幾點,如有不當,請大家多加指正。
首先,要從思想上關心。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十分豐富的世界,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琴弦,教師要想撥動這根心弦,就必須在教育學生時,應努力尋找與學生的共同點,從而獲得共同的語言。誰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著收獲肯定和贊譽。這要求我們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學生,堅信學生是可以教好的,關鍵是如何教。這需要教師具有轉化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信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充分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能激起學生心靈的漣漪,緩解他們的抵觸情緒,從而達到轉化引導之目的。
特別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處于叛逆期的他們有了自己不成熟的人生態度,如果犯了錯誤,老師跟他們正面交鋒的話往往他們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者即使嘴上承認了心理也是不服氣的,下次還會變本加厲,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軟”處理跟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處理往往會比嚴厲批評他們有效果。
我們班就有這樣的一個事例,陳月同學曾是我們班問題最大的女同學,上課不聽課,頂撞老師,與外校不學習的青年交友廣泛,在校內引發打架斗毆事件等等,起初嚴厲的批評雖然讓她在我面前言聽計從,我也沒太多想。但后來經過很多同學不敢正面說,含沙射影的告訴我,我才知道,陳月在我面前是謹守規矩的樣子,我不在了,她就又猖狂起來了,對班級同學也極其不友善,更是欺軟怕硬!
當時我剛當班主任,聽到了這樣的事情,馬上就沉不住氣了,把她的家長叫來了,在老師和家長面前,她的下場可想而知。但她的問題并未因此而得到解決。漸漸的我從她的眼神中看到了抵觸情緒,而能用的辦法都用了,我開始思考,怎么能打破這樣的局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班級里的群上和同學們聊天,她也參與了!如此幾次下來,我發現她在網上很活躍,于是我就找到機會,和她聊些她們喜歡的明星、星座,漸漸的她對我似乎沒有那么多抵觸了,后來,我們又聊了很多,才發現,這個學生還有很多我沒發現的優點······如今,她已經是班里活動的主力了,說話做事也一板一眼,脫去了“壞學生”的形象!
其次是生活上的關心。學生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在校時,還不免有頭疼腦熱,作為班主任,就要把關心學生的“小事”掛在心上,常跟他們談談心,聽聽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需求,爭取讓他們無學習的后顧之憂。如果我們能及時幫助一把,學生就會心存感激與幸福,主觀上會更努力表現。當學生對老師心存感激時,班級管理難道還會不成功嗎?
我雖然尊重我的學生但是尊重并不等于放縱,該嚴厲時還是要嚴厲,絕對不能違反原則。我個人認為在班級管理上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有一定的原則性,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無論你是班干部還是后進生只要你違反了班規都得受到批評(我們班在剛組建的時候由學生自己制定了一套班規,班規的制定是從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中學來的)。當然有罰也有賞,而且適當的獎賞是很必要的,只罰不賞很容易引起人的逆反心理,而且要記住犯錯誤的畢竟只是一部分同學,還有很多人,他們至少沒有同流合污。對全班發火連這些同學也打擊進去是很不公平的。想想也是在管理班級的時候難免有同學會犯錯誤,有時候自己往往會氣的火冒三丈,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每次批評完總覺的有些不太對勁,發覺學生的情緒有些低落,自己看著也感覺挺心疼的,現在我豁然開朗,原來自己是忽略了“賞”,所以以后的工作中要注意這點。其實老師的口頭表揚是最廉價卻是最行之有效的獎賞,只是多動幾下嘴皮何樂而不為呢,我們老師經常聽家長說因為老師的一句表揚學生回去興奮了好幾天,確實是這樣的每個人當自己的行為受到他人重視,自己的行為被認為有特殊的重大意義時,人的主觀能動性便能夠被充分激發,潛在的能量才能夠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和運用。
當然,賞罰只是外部的力量,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內在動機。所以要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以前我總覺得我在與學生個別談話的時候,好象并沒有起到一個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對一些本來就很有個性和思想的學生。在《班主任兵法》的預篇中提到,“找學生談話是十分慎重的事情,每次談話之前,都要仔細設計談話的策略,尋找切入點,預想學生可能的反應,準備好幾種應對情況。這樣想幾次,心中有底之后,再把學生找來。”我這才發現我的問題所在,每次自己找學生談話之前,都沒有進行適當的“預”,也許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應該說些什么,在這么迷糊的情況下教育學生怎能收到好效果。所以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應當做到凡事都要事先想清楚,甚至可以像備課一樣,把自己所要對學生講的內容和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記錄下來,切不可打無準備的“仗”。
班主任老師如果能選擇比較得力的學生擔任適合他的班級職務,發揮每一個人長處,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選擇班干部成績是次要的,能力才是最主要的。有時候我看著學生們,感慨就比較多,確實每個學生都有她的閃光可愛之處。
當然,我覺得書中也有不適合現在學生的地方。因為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學生又是有個性差異的。所以我們也不能過于迷上所謂的“兵法”那只是一般個人工作的總結,不是真理,也不能解決我們身邊發生的所有問題,而要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有自己的個性,主要靠自己在實踐中摸索、研究,從而在原有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話,實踐,總結,再實踐,從而達到理想的要求。
《班主任兵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理論依據。我們可以在實際問題中把它作為思想的導引, 在實際教育中不斷摸索,不斷創新,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