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味道作文初三篇一
——題記
記憶如一條淙淙流淌的長河,在那清澈見底的水流中,常常會有飄散著清香的花瓣浮水而上,等待你去打撈……
依舊記得兒時,我去太婆家的一些往事。太婆很愛我,但我對她并無好感,因她的穿著土氣。每次去,太婆都會為我煮一碗桂花圓子湯,碗里散發著桂花的淡淡清香。那時,太婆會端起碗彎下腰來喂我,而我卻總會跑著躲開。
那時的我,年齡還小,不明白什么是愛,因此才會躲著太婆,覺得她很老,又是農村來的,感到她土里土氣。
十歲那年,太婆得了一場重病,住進了醫院。住院那天早上,她還在我家煮了一鍋湯圓,而后就暈倒了。隨后,爸爸媽媽把太婆送進醫院,家里留下了我一人。這時,樓下鄰居家的姐姐和弟弟來我家玩,我把他們請進屋后,走進廚房,拿著湯匙,盛起湯圓,并說道:“這可是我太婆煮好的桂花圓子呢,我盛兩碗給你們嘗嘗。”然后,我們圍坐在餐桌邊,嘗起了湯圓。姐姐開玩笑地說:“你不是特討厭吃太婆做的桂花圓子嗎?”我低著頭,默不作聲。她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得,問道:“對了,你太婆呢?”我怔了怔,苦笑道:“太婆?她……她生病住院了。”我的心中不禁有些酸楚。
不久,太婆就離我們而去。我不知道太婆離世時臉上是什么表情,有沒有因我的不懂事而難受呢。我想,太婆去世,也許就和秋天時的桂花一樣吧?上天注定,終會飄落。
也是在太婆過世后,我才有所頓悟。我終于明白了太婆對我深厚的愛,以至于現在我每次吃桂花湯圓,都會安安靜靜地細細品味、慢慢咀嚼。上了初中后,功課多了,每天做作業都很晚,有一次,媽媽煮了一碗桂花湯圓端進我的書房。那晚,我咬著湯圓,鼻頭一酸,眼淚情不自禁地掉了下來。那縷甜津,化在我的口中,竟是一絲咸味。這碗花香,勾起了我對太婆的濃濃思念,我會將這味道深深地埋藏心底。
那時花開,那時花落。那時的記憶,雖是一碗花香,卻已溶化進我的心里,輕輕地、輕輕地呼吸,彌久不散。
味道作文初三篇二
時光流轉,韶華似水,回首,媽媽已經伴我度過了十三個春秋。她逐漸蒼老,我漸漸長大。
臨近中考,學習負擔的加重壓得我喘不過氣,只夜夜挑燈奮戰迎戰考試。
那天晚上,剛剛寫完作業,便拿出了書包中的復習資料,繼續奮斗。
隨著時間的緩慢流逝,墻上的鐘表輕輕地響著。
不知不覺的,時針指向了數字10,門外突然響起了一陣敲門聲。“家豪,九點鐘了出來休息一下吧,我給你熱了一杯牛奶。”媽媽溫柔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我抬起頭看了看時鐘,又看了看房門,然后又低下頭去看書,嘴上有些不耐煩地說道:“晚點吧,時間還早,等我學習完再出去吧。”“好,早點休息吧,不要讓自己太辛苦了。”抬起頭看了看房門,輕輕地撇了撇嘴,心里想到“又想讓我考個好成績又叫我不要太辛苦,怎么可能呢?”想著,我搖了搖頭,嘆了聲氣,便又低下頭看著書。
墻上的時鐘又悄悄地轉了一圈,已經是十一點鐘了,疲憊感終于擊敗了我頑強的意志,揉了揉已經略有些紅腫的雙眼,伸了伸懶腰,像我的臥室走去,走到房間門口,我下意識的朝著客廳望去,看到客廳中微弱且有昏黃的燈光,我好奇的走了過去,看到了一個女人躺在沙發上,他的身旁是一杯涼透了的牛奶。
母親竟然在沙發上睡著了。我上前一步,看著她想要叫醒她,喉嚨卻已經哽咽地說不出話了。
昏黃的燈光照在母親的臉上,歲月已經在她的臉上留下了痕跡,她的兩鬢早已被染上了點點秋霜。
昨日還風韻猶存,美麗動人的母親,今日怎么換了個模樣了呢?
母親老了!臉上的黑眼圈一圈一圈的,清晰可見,仿佛揪著我的心。
母親真的老了!十三年的時間,不僅僅是讓一個瓜瓜落地的嬰兒長大成了一個成熟的男孩,還將一個憧憬著美好的生活的的女人變得蒼老!我不禁咬緊牙關,忍著不讓在眼睛中打轉的淚水噴涌而出,然后拿起母親身旁的牛奶走回房間。走進房間,輕輕地將身子靠在墻上,輕輕的抿了抿杯子中的牛奶。口中的牛奶很甜,很絲滑,雖然有些冰冷,卻依舊讓人溫暖。
品著這杯牛奶,眼淚卻再也止不住了。淚光中,母親在這十三年中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如電影鏡頭般浮現在眼前。
味道作文初三篇三
沿著竹簡的絲絲紋理,順著布帛的脈脈條痕,在醉人的晚風中,攜一抹清淺月光,走入時光深處,去尋覓悠長歷史中詩詞的味道。
詩詞的味道,如酒,濃醇渾厚,入口只余斷腸淚。吟那一句“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那一口濃烈的濁酒仿佛也流入了我的心底,刺得人眼淚直打轉。想將士們在戰場上百轉千回,卻終究還是思歸不得歸。又嘆一句“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又是一口醇酒灌在心田。瞬間,仿佛就體味到了詩人獨自登高望月的凄愁與哀思。那萬般無奈與深深的孤寂,催酒成淚啊!
原來,詩詞的味道,似酒,帶著無限哀情與愁思,令人苦澀難言。
詩詞的味道,更是如花。在夏末秋來之際,吟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讀著讀著,便似有一縷清幽的夏荷殘香,自手中書卷撲面而來,點染著空氣中的絲絲秋涼,只余點點若有若無的閑愁與凄苦繾綣于心。或是在零零的落花邊輕詠“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不似鮮活的花朵般潤作文澤,塵中落花的絲絲余香,和著細塵、清風,鉆入鼻腔,味道是干燥的,耐人尋味的,需要用心去捕捉。正如落花之品德,它或許為人所輕視,其實細細觀察,便能被它一生默默奉獻的無私而感動。
原來,詩詞之味亦如花,清新,溫潤,柔膩,看似則無,實則余韻無窮,感人肺腑。
詩詞的味道亦是似風。“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春風徐徐而過,一絲春日的芳香輕輕拂過鼻尖。更令人動容的便是這種入春風的曲,帶著點兒風中的暗香,款款侵入心底,潤濕眼眶。思故人,懷故園的情愁愛恨,帶著春日的綿綿的芳香,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在這深夜江畔的微風中,夾雜著夜獨有的清涼味道,江岸旁的濕潤味道,細草獨有的清新味道,和著詩人沉郁的優思。晚風的清冽之味,輕而載重,似重而輕。
原來,詩詞有著風的清朗之味,徐徐漫過心底。
拂去歷史的塵埃,輕捧書卷淡看庭前花開,輕吟詩詞,細品其味,未嘗不是一種靜然安好的生活……
味道作文初三篇四
大清早迷糊間,聽到外面似乎下雨了。早上起來,果然是下雨了,地面濕濕潤潤。這雨應該下得不是很大,草坪還沒濕透。
余光中在夢里聽雨,聽的是鄉愁,倒讓我想起家鄉。
我的家鄉也是雨多,春天時下起來綿綿一片,一連幾天不絕,夏天就來勢洶洶,引得河水暴漲,有時還有內澇之患,到了秋天和冬天,那風雨的寒,仿佛順著水氣要鉆到骨頭里。
初來東莞時,不太適應這里不分明的四季,似乎常年夏天,而雨大多是急匆匆來,又急匆匆去,秋冬的雨也是一掠而過。
如今在翰林已多年,也逐漸適應這里的氣候,覺得也不錯,因為女生愛美,不用穿得臃腫,常年穿裙子也是不錯的。
前幾天,家中友人問我什么時候回,說請我吃家鄉菜,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心里的饞蟲。其實這里并不是吃不到家鄉味,而是吃的記憶。
一個人的口味習慣,早被家鄉味養成,走到哪里都改不了。記憶里做飯的人,一起吃飯的人,卻不能跟隨。我經常懷念親人團坐的溫馨,三五好友對坐的暢談,這些都存在腦海里。待那些熟悉的香和辣沖進鼻子里,胸腔里,記憶的閘門瞬間就被打開,仿佛時光倒流滿分作文網,我們又團團而坐。
那幾年夏天,每個暑假,瓊都會來我家玩,住幾天再回去,我倆都不會做飯,所以我倆的午餐,經常是一碗豆豉,加上雞蛋炒剩飯,但是我倆端著碗,對著電視劇,吃得津津有味。后來,其他的事和細節都已漸漸模糊和淡忘,只剩下這個場景,還有那碗豆豉的味道存了下來。
家鄉菜口味偏咸偏重偏辣。初到廣東時,簡直是食不下咽,這邊菜口味清淡,講求原味,但是我不適應,分外地想吃辣椒。但是為了不餓肚子,還是要吃。
慢慢的,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覺得這里的食物也很美味了,青菜的甜,海鮮的鮮,老火湯的醇,也能令我吃得開懷。每次餐間,看到孩子們吃得滿足,同事們的笑語晏晏,這食物的味道,也存在我記憶里了。
每年的夏天,都是畢業季,看著一批批孩子離去,既傷感又欣慰,他們總要長大,高飛離開,這里是他們記憶中的家鄉,以后總會回想和懷念。
余光中說,賈島的七絕詩里,如果十霜已足成故鄉,則我的二十霜,多情又何遜唐朝一孤僧?
我比不了余老在寶島的二十霜,但在翰林也有了十霜,是不是也像賈島一般,他鄉也變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