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考滿分作文《光》篇一
在我看來,不要以事物的接近程度來判斷事物。
縱觀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朝代更迭,混亂延續,往往能讓人沉思。作為擁有最高權力的君主,人民的取其性命、殺人的權力無疑掌握在他們手中。可以說:“君主的每一步都關乎人民的生命。”就是這樣,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小人,他們在拍馬屁,拍馬屁,巴結自己,讓君主的每一個毛孔都異常舒服。于是這些人贏得了君主的“吻”,甚至壟斷了權力,消滅了朝綱。明末魏忠賢的威權不是證明嗎?英明的君主渴求人才,相信人才。正因為他明辨是非,懂事,他才知道哪個近,哪個疏。
在人類社會中,既然‘大道隱,親子各親其子’,家庭就成了維系這個社會的堅實牢不可破的精神紐帶。人們往往認為親戚對自己總是好的,所以總是對的,不是錯的。對另一些人來說,不可避免地會有一顆心在一個邊界和另一個邊界之間。所謂‘人心隔’,難免對別人有偏見。故事中的富人就是這樣的典型人物。
祁黃羊的《不避諱內養孩子,不避諱外敵》。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與其判斷對錯,不如坦誠可貴。
另一個是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他在廣大人民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擔任南京臨時政府主席后,他的權力達到了政治生涯的頂峰。各界人士推薦孫中山的哥哥孫梅為廣東巡撫。這時候孫中山先生只需要稍加批準,就能保證他弟弟的成功。但偉人并沒有這樣做,只是婉言謝絕,說了一句:‘我哥天賦有限,擔不起這個重任。’這么賢惠怎么能不被人佩服?
不以親近來判斷是非,就是拋棄小我和自己的私利,去成全小我,去尋求真理;不以接近來判斷對錯,就是約束感知,關注理性,讓理性之光照耀!
不以個人差異判斷對錯,其實就是一種廣泛的愛!
高考滿分作文《光》篇二
晨,多么美妙的一個字眼!
先是那晨曦。微微泛出魚肚白的空中,漸漸透出些紅火,淡淡的鵝黃之后,接著便有了點粉紅色的光澤,有濃有淡,隨著那云層的厚薄變化,反射著不同的光線。不一會兒,或粉、或桔、或黃或白,間隙中也有些淡藍,如此絢爛,如此多彩,如此迷人。
再等一會兒,那朝陽終于蘇醒了,伸個懶腰,從被子里透出一撮發絲,便給遠山鑲上一道金邊。接著,朝陽一點一點挪了出來,透出火紅的額頭與兩只眼,凝視著整個大地。金光照亮了半邊天,那草葉,那花瓣,總有幾個光點,似是天使撒下的一粒粒明珠,在空中緩緩飄浮著,播撒著希望。這便是晨的另一大主角,甘露。這是觀音大士凈瓶中的神露吧!
太陽仍在繼續上升。此時已幾乎不見紅光,只有耀眼的金黃映亮天空,以及遠處未盡的一絲黑夜之氣,一點點殘余的湖藍,在太陽的千萬支金箭中漸漸隱去了,等待著下一個黑夜,回來俯瞰寂靜的大地。
朝陽已從遠山頭上透出了大半個臉,仍照耀著露水。嫩綠色的樹葉、草尖也被蒙上了一層亮色,仿佛鍍了金一般,美麗動人。朝陽終于又伸了個懶腰,從地平線上跳了出來。
晨風,帶著一點點涼爽,迎面撲來。我被這風一吹,便猛地醒了過來,活力充沛。倘若天朗氣清,舉目四望,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便有一種全身心投入,再創造的美好沖動;倘若有一點晨露,另有一番風味——就像仙境中騰云駕霧一般,讓我們感受大自然的幽靜與神秘。
露漸漸地升騰了,它們飛向了太陽的國度,又回到了天使的懷抱之中,鼓勵著我們:快啊,趕緊從現在開始努力,像我們一樣奔向自己的天堂吧!
太陽也脫離了山的懷抱,抖擻精神,把自己的熱獻給我們,驅散黑暗,讓每個人看清眼前的路。
晨,多么美妙的字眼啊!
它代表著青春與活力,它高唱著贊歌迎接每一個日子。晨,開啟了日;日,累起了年。年復一年,人類充滿生氣的不息勞動,不就是晨之精神的體現嘛!
高考滿分作文《光》篇三
天氣一天冷似一天,裹緊了身上的棉衣,望望遠處的天空,藍得沒有一絲痕跡,樹丫光禿禿的,昔日嘰嘰喳喳的鳥兒不見了蹤跡。
這便到了深冬了吧。雪萊說過,冬天到了,春天就不遠了。春天,那就是20xx了吧。
掰著指頭一天天數日子的時光再也沒有了,不想承認卻也不得不承認,二百天后的我們將坐在中考考場上,將面臨分別,將各奔東西。我們總是害怕那一天的到來,卻又明白我們必須面對那一天。
三年的時光走得無聲無息,一千多個日子,歡笑、落淚都留在這個喚作實驗的地方。我們無不緬懷那逝去的時光。但我們更明白,我們應該向前看,向20xx看。
站在人潮擁擠的大街,看著人們匆匆的神情與步伐,看看手機上的日期,是啊,塊過年了,人們都在為新年準備吧,蕭條的冬景也有了幾分和顏悅色。我在心里默念道:我在期待你,讓我們一起倒數計數吧,你好,20xx!
回顧我的20xx。
20xx年的365個日子里,我學會了很多。那些天真、稚氣像是在那一瞬間全部都脫變了。我終于學會了審視自己,審視20xx不成熟的曾經,我也終于敢面對了,現在的我可以勇敢面對我是一名畢業生,我要做的還有很多,而不是站在原地恐懼彷徨。
期待我的20xx。
我想用奮斗的汗水充實明天,我想用努力的付出積累成功,我想用不懈的堅持創造嶄新的20xx。我還有很多想要做的,我想在未來的某一天,想起我的20xx,依舊笑容滿面。
我感懷20xx,我歡迎20xx。因為,新的明天,我必用我所能做的一切來回報過去,回報父母,更回報我自己。我想用這三年付出的一切來迎接20xx年6月的那一天,我將把那一千多日子投注在那一天上。
20xx,我滿懷信心期待你。
再見舊時光,再見我付出過的昨天。
你好,20xx,你好,美好的明天!
評語:逝去的舊時光里,有我們純真的記憶,即將到來的20xx,我們播下希望的種子,用勤奮的汗水,澆灌出成功的果實!
高考滿分作文《光》篇四
當下,碎片化閱讀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席卷而來,處身其中的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每天每天,我們都在接受著往來不絕的信息的沖擊,而完整的、深入的、豐富的“深度閱讀”,正在與浮光掠影的淺閱讀做斗爭。當深思熟慮、嚴肅理性淪為雞零狗碎、東拼西湊的碎片時,閱讀的本質便發生了扭曲,我覺得,這是閱讀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我們群體的悲哀。
碎片化的閱讀,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早晚刷幾條勵志微博,公交車上用眼一瞥今日新聞,下班后用電子書“秒殺”網絡小說——我們將閱讀時間分解,用簡化了的語言闡述了更大的信息量,我們在急促的生活節奏下擠出一點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靈雞湯。但是,我們卻忘了,雞湯雖好,卻不管飽。
碎片化閱讀,暴露了時代文化生活的弊端。其實,真正的閱讀是不可復制的個人體驗,它能帶給人精神的觸動與心靈的升華。薩特曾這樣描述自己的閱讀體驗:我在書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書里重新開始我的生命。是的,完整、深入、全神貫注的閱讀,才能直抵靈魂最深處。而碎片化的閱讀,最終只會讓我們的思想成為風中的柳絮,碎片化的閱讀,難以帶給人內心的震撼與精神的洗禮,更不必說靈魂的凈化和提升。
碎片化閱讀不僅反映出破碎的生活,更折射出個體精神碎片化的困境。當整片美文被撕扯成碎片,當斷章取義引發越來越多的誤會和矛盾,當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滲入到了人的思想,于是,我們的生存語境便成為一地雞毛,雜亂無章。我們對長篇巨著和深邃哲理的理解感到無力,對功利與平等的渴望令人奮不顧身投身于成功學的羅網。于是,教授為官、文壇出位,文化淪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里警告人類:我們將毀于自己所熱愛的東西。的確,碎片化的閱讀表面上看起來提高了我們的閱讀量,但也正是這碎片化閱讀碎片化了我們。
“我們真正感到悲哀的,不是因為不會笑與不會思考,而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為什么笑與為什么不再思考。”在面對碎片化閱讀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為時代文化的失落與精神文明的失陷敲響警鐘。
高考滿分作文《光》篇五
曾經,我們對飲于清輝之下,賞明月,共話嬋娟;而如今,小學生都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顆死寂的星球。那么,再當你執起酒杯時,是否還有"但愿人長久"的憂情?愈近的距離,讓充滿詩意的文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帶來便利、知識的同時,也將我們僅剩的一點意象剝奪了。在對美好的事物進行追求時,我們是不是更應存一份謹慎之心,與美好事物保持一份距離,讓美好的事物更美?
行走于心靈,徊徉于紅塵的林徽因便是如此。當一位才華橫溢的小生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詩歌,當一位才子手執一把油紙傘在雨巷中靜靜守候只為與你擦肩而過,敏感的心難道不曾為此動容?然而,愛情至美,青澀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終究會成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持了一位女子的堅守,選擇了一個合適的距離,讓兩個人的故事被傳為佳話,而不至于讓徐志摩和自己都受傷。在這若既(即)若離的朦朧距離中,他們在對方眼中都變得更美好了。
張愛玲曾經說:"白的天上是一輪明月,而紅的則是墻上的一灘蚊子血。紅的成為了一朵紅玫瑰,而白的便成了一粒飯米粒。"她這般說,自己也確有這般體會。曾經,她相信愛情,相信胡蘭成,然而情感與空間距離的愈來愈近,卻將兩人都撕扯得體無完膚。距離的接近并沒有給他們之間以絲毫的美感,反而讓他們之間的距離更遠。
在科技館中,曾經保持著一份童真,對著美麗的蝴蝶有著無限的幻想的同學們是否依然有著對美的幻想?看過蝴蝶的翅膀結構后,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見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與詩意,而只能聯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結構了。
紛繁的世界里,我們保持人與人之間的一線距離,人與物之間的一尺距離,人與事之間的一丈距離。或許,曾經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讓你回味無窮;拉近一線距離,那些曾經美的故事、事物會在瞬間瓦解。
保持一線距離,別讓顯微鏡破壞了你,更遠你在我眼中更美。
高考滿分作文《光》篇六
我們都有一扇窗,窗內窗外是不一樣的世界。每個人的窗外,也都是不一樣的風景,用怎樣的心情打開面前的窗,看到的便是怎樣的風景。窗景即心境。
我站在我的窗前,任時光輪回的手將光陰剪成了煙花,一瞬間,就以為看盡窗外繁華;任季節更替將枝芽開成一樹繁花,只一眼,便以為賞全百色爭艷; 任一張白紙將腳印刻成了印記,才 一步,還以為走過萬水千山。
高一的時候,喜歡一次次的重復一個相同的動作:站在窗邊盯著對面教學樓的某間教室發呆,看欄桿前的男生們嘻嘻鬧鬧。因為那時暗戀一個高一級的學長,似乎靜靜看他一眼便是全世界最美好的事情。高二的時候,厭倦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的重復,從一摞摞書本的縫隙看過去,窗外春去夏至的綠意深深淺淺,層層疊疊,真是誘人極了,筆尖停留在還未完成的試卷某處,想著若能和朋友一起出去瘋玩該是多么愜意。高三了,時間變得短暫,要做的事情都還沒來得及完成。抬眼間,窗外遠處的山不知什么時候已經郁郁蔥蔥,遠方我不曾見過的海浪聲聲正等著我去聆聽。
窗外的景色總是隨著境遇不斷變化著,有時陰郁得令人不解,偶爾幾下電閃雷鳴,驚嚇的我甚至想要逃避。關上窗短暫的調理,平和地再次打開窗,窗外的景色依舊陽光明媚,葉子在枝頭翠綠,長發又安靜地伏在肩旁。
窗外的景色永遠豐富永遠斑斕,我們之所以看到不同是因為心境不同。窗子就是一個畫框,我們看到的窗外景色如何,就要看我們打算用手中的彩筆如何繪制這幅圖畫。每個人使用的顏色不用,方法不同,看的窗外也不一樣。
在窗外種下一顆彩虹樹,當你積極地以樂觀心態打開窗子,微笑著去看吧,它定能幫你開出最美的夢想。
荼蘼花開時,關上窗,一切又回到原點,卻不再是初始的模樣,這就是窗外帶給我們的成長。下一次準備推開窗之前,窗外是否有你想看的花兒,是否有你想跋涉的遠行,問問你的心境,它知道。
高考滿分作文《光》篇七
每天早上,從容地把自己攤開成一張白紙等,用陽光灑進我的靈魂;每天晚上,我清空自己,然后添加風,星星,螢火蟲……總之,盡量添加所有有詩意的東西。我只是想提醒自己,了解自己,并在我的時間做我自己。
我知道我在尋找什么,我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有人說,看摩天大樓的人,其實是在看自己的幸福。我不是,我的幸福感沒有那么高。
我的幸福如塵埃。
世界上成功的人數不勝數。他們頭上的光環令人羨慕,無數崇拜者和模仿者紛紛效仿。然而,這是你想要的嗎?生活不是要復制別人的成功,而是要做你自己。
有的人幸福如瀑布山洪,有的人幸福如涓涓細流。
屋檐上有成群的鴿子,院子里的花。你最喜歡的小狗,即使你在它吠叫的時候撞到它的小臉,它仍然喜歡依偎著你安靜地睡覺。還有那不打擾的明月,還有可飲的露水……這一切都是我渴望向你表達的,我安靜的幸福,我真實的自己。
在如此高速的輪回中,我們失去了什么,又撿到了什么?看看令人窒息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令人窒息的人。看著名人背后追星的追星者,一味模仿成功人士之路的人……眼中滿是名利卻失去了藍天,耳邊充滿了奉承卻失去了鳥鳴。他們迷失了自己,迷失在他人的方式和時間中。
在我的時間里,我會做我自己,追逐我落入塵土的小幸福。
我經常背著背包去附近的山上遠足。在大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當茂密的樹葉遮住午后的陽光,故意漏掉一兩片,打在潮濕的地面上;當深秋的第一棵樹或黃或紅的樹葉在我面前搖曳而下,伴隨著低語而停。我的悲哀,當南風吹拂著我的頭發,帶著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這一刻,時間在外面的世界里一點點流逝,卻似乎與我無關,因為我找到了自己的時間。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從容的跟自己說話了……
在我的時代,我只想做我自己,我只想像個孩子一樣,在你面前愉快地闡述我簡單的想法。在自己的路上,在忠于自己,做自己的幸福中,就像陽光下的水邊飛翔。
隨風吟唱輕舞。
高考滿分作文《光》篇八
冬日午后,我慵懶地坐在書桌旁,手捧一壺香茗,細細品味。陽光悠然地灑在身上,小河轉了個彎,靜靜地流淌。信手翻開了日記--這個陪伴著我走進青春的朋友,它已記錄了太多太多……
走在人生的路上,我腳步匆匆。漸漸地,我淡忘了一切,忘記了欣賞沿途的美麗,忘記了昨日嬉戲打鬧的場景,忘記了放學時夕陽的余暉灑在臉上的愜意,忘記了母親在門前焦急的等待,忘記了星空下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但每當我翻開日記時,往日的一幕幕又浮現在眼前。是啊,我的日記記錄下了我昨日的歡笑、憂愁、興奮或迷惘……
茶語人生,便是我日記的名字。它太重太重,記錄著我的一切,需要去慢慢品讀,品讀它的點點滴滴,品讀它的喜怒哀樂。它的第一頁是幾行歪歪扭扭的漢字:“今天媽媽背了我,長大以后我一定天天背媽媽。”頓時,我思緒飛揚……
那是一個夏日的午后,媽媽在前面走著,腳步匆匆,而我則在后面有力無力的走著,最后干脆坐在地上不想走了。這時媽媽則轉過身來將我背起。那時小河里的水在夕陽的照耀下泛起片片銀光,水鳥站在水面上似乎在享受這里的一切。那個時侯媽媽對我說:“現在媽媽背你,等你長大了也能背媽媽嗎?”“能,一定能,”我瞪大了眼睛說,“以后我一定天天背媽媽。”想到這兒,不覺間我的眼眶已漸漸濕潤……
時間在流逝,現在我已經步入了高中,失去了昔日那純真的笑容,臉上增添了些許疲憊和淡淡的憂傷。《茶語人生》成了我的感情寄托,它記錄著我高中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它的腳步不慌不忙,一直伴我左右。
手捧一杯熱茶,看著攤開的日記本,細細品味逝去的光陰,那些錯過的美好瞬間,那個純真的年代所做的那些純真的事兒,這便是茶語人生。或者,手持一把花折傘,佇立在湖畔,天空中摻雜著絲絲細雨,串在一起,消失在湖面,翻開《茶語人生》,記錄下這稍縱即逝的瞬間,待日后翻開它時,定會成為我一生中的財富。
秋風,泛然四起;落葉,飄飄灑灑;天空,已漸暗淡;孤雁,已漸南遷;青春,跌跌撞撞。但是,我不孤單、不退縮,因為我的《茶語人生》,伴我成長,給我力量。
高考滿分作文《光》篇九
畢業前比較后一節課,教師對學生說:“我再看看你們。”
即將說再見,教師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長,可教師能陪伴學生走過的,終究只有一段路。這段路是艱辛的,傳道、授業、解惑,都是這條路上必經。教師要對學生們傾囊相授,讓學生從不知到知之;要對學生正確引導,讓學生不僅學會知識,還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對學生倍加關懷,讓學生感覺到他們不僅在得到知識,尋找真理,更在獲得教師的愛。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圖中的教師如此,普天之下的教師也莫不如此。也因著這一顆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們”的那份不舍。
當然,除了不舍,還有希冀。
正如圖中教師對學生說的那句:“你們再看看書。”
對于教師而言,即將揮手作其他是學生。教師期待學生再看看書,字短情長:再看看書,學生們才能更熟練地掌握所學知識,更好地應對考試,更穩健地走好未來的路。
師生一回,學生們終究要遠行,教師能給他們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場充滿愛的目送。
這樣充滿愛的目送,我一定是擁有過的,可惜的是,在我擁有的時候不曾有太強烈的感受,直到畢業多年,才在回憶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學畢業后回東北故鄉探親的時候,小學班主任遠遠看見我并喊我名字,說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身曾經教過的學生,說這些話的時候,班主任教師眼里滿是真摯。
那之后我在反問自身,假如是我遠遠看到教師的背影,我認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語文教師在多年之后托人打聽我的手機號碼,同我聯系,只是想了解我過得如何樣,她說她會為我驕傲,而我呢?接到語文教師電話那一刻,我除了感動,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對教師也是有一樣的牽掛?以上種種,應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教師對我們那份愛,那份不舍與希冀,總是在分別之后,才被感知。
教師們了解的,是分別時,他們對學生們那一場愛的目送。
教師們不了解的,是分別后,他們也正在或終將成為學生們心中一道愛的風景,隨著時光永恒。
今天,因著圖中這一場愛的目送,也讓我想對曾經教過我的教師說一句:“請讓我再看看書,也請讓我再看看您!”
高考滿分作文《光》篇十
羊腸小道,阡陌交通。
不知多少莊稼人踩在它身上,忙于田間。
又是一年夏季,又是一個西瓜大賣的季節。村子田間到處都是西瓜藤。不禁又令我想起幾年前家家開始種西瓜的情形。
幾年前,不知什么原因,村里鄰間紛紛開始種起了西瓜來。鄰家林阿婆也不例外。但她種西瓜的方法卻與別家不同,另顯風度。
別人一門心思的侍候西瓜藤,林阿婆卻養起了數十只雞。曾在餐桌上聽爺爺奶奶議論:“不照顧西瓜藤,卻養起了雞。等西瓜熟了,我們賣西瓜她賣雞,那十幾只雞能賣多少錢。”偶然聽到林阿婆的兒媳和林阿婆關系弄僵了。
春風吹,綠了大地,紅了花兒。西瓜藤也開出了淡黃色的花兒,綠油油地嫩葉在陽光下照得翡翠。天漸漸暖了,家家也忙活了起來。田間小路又一次熱鬧起來。家家開始推著小推車,扛著鋤頭,給西瓜藤施肥,除草。唯有林阿婆一家從容淡定,過著玩出早歸的生活,別有一番風度。
漫長的等待可急壞了莊稼人,但很快西瓜藤便結出了一個個如同綠瑪瑙的小西瓜,這可喜壞了莊稼人,家家又開始忙著施肥的、打藥、除草,一個都不能少啊。
但是林阿婆卻很少去田間,而是每天侍弄著自己養的那盆盆栽,澆水、剪枝。悠哉自然,風度翩翩。是不是逗逗家中的那只黃狗,累了就躺在古木藤椅上,曬曬太陽,閉目養神。
西瓜熟了。但人們怎么瞧也不對勁,收西瓜的人都往林阿婆家跑?蹭過去瞧瞧,還是不對勁,為啥她家的西瓜比自家的大,還比自家的甜?
林阿婆一家高興得合不攏嘴,為啥?因為并未花什么錢在種西瓜上,甚至連精力都沒有。至于蟲子嘛,草嘛都被雞吃了,肥料嘛,雞肥中不中。這時大家才拍拍了拍腦袋,恍然大悟。
忙季過去,空氣中依舊充斥著汗漬味。林阿婆依舊過著修建盆栽,逗弄黃狗的愜意鄉村生活,悠閑從容的風度盡顯。不同于別家的種法,不同流的風度盡顯。
站在陽臺上,望著林阿婆家田地里的西瓜,皆如綠寶石。我想,他生活的風度,和為人處世的風度應該和她種田時那種從容不迫的風度一樣吧。
是啊,每個人的風度都會在自己所做的事中體現出來。往往還伴隨著一個人的智慧。林阿婆的風度,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