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法律需要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共同發揮作用。就如“巨嬰”被人們唾棄,人們從來在社會生活中有著自己心中的一桿秤以及不可逾越的底線。正因為如此,社會公德對大眾有約束、教化作用。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學生2021年全國道德模范事跡個人學習心得范文,有需要的同學們,可以參考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學生2021年全國道德模范事跡個人學習心得范文【一】
一個人的行為表現和他所接受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在“古代”,也許這樣說有些遙遠,但中國傳統的教育目的是教我們做人,做一個知道愛護、尊敬、關懷和幫助別人的人。現代人受到西方科技文明的沖擊,將這個傳統的教育有些舍棄了,注重科技而忽視思想道德。特別是近些年,盲目效仿西方科技教育,崇尚競爭。可競爭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升級為戰爭。我覺得先人的教育觀值得我們去思考,去重新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乃至人與大自然的關系。
我們中國的教育從兒童開始,就教我們尊重長輩,待人接物有禮貌,愛護大自然,這是愛的教育。儒家教學的理念,非常重視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仁愛的教育。時時處處,遇境逢源,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弟子規》一書在中國差不多有一千年了,從宋朝開始推行。無論讀書不讀書都學,才會有那么好的社會,那么好的風俗習慣。
從拍的古代的電視劇、電影和記史料記載等各個方面都能從中感受到孝敬老人,與人為善的氛圍。在當時那種氛圍中,不會有那么多玩忽職守、不孝敬老人、貢高我慢的人了。
作為一名平凡的機關職工,我要向道德模范人物學習,通過多看、多聽、多學等不同的學習形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使自己的行動向道德模范人物靠近。
時代在前進,潮流在更新,但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去隨波逐流。社會的進步而人的思想不能止步不前,我們既要寬恕自己,從宿命的束縛中解脫自我,同時,我們應用一顆博愛的心去幫助和善待我們周圍的朋友和親人乃至整個社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同享和平社會中的美好的同時,我們也要勇于共同面對和頂扛海嘯、地震、洪水、暴風和黃沙等帶給我們人類的不幸和災難。我們身邊的模范人物已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兢兢業業、尊老愛幼,幫弱扶殘,拋棄利己主義,這正是我們傳承中華文明的美德!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個人品質的一種根本體現,一個且具有崇高品質的人,也同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
道德和法律有相同之處,即都可以約束人。但道德對人的約束更多的取決于個人的品質。而法律對人的約束則是外在施加的,是一種強制性手段。因此,法律是制止違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但同時也是一種治標的手段。而道德雖然不是制止不良風氣的有效手段,但卻是治本的手段。所以,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最終需要每個人道德素質的提高。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今社會,權、錢、色等欲望讓人們不惜做出重大的犧牲而做出違法的事。因此在全社會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道德觀念深入人心,本身就是一個漫長和過程。但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加快這個過程。現在,胡提出了“八榮八恥”,我認為這必定是提高人們道德素質的一種很好的催化劑。
今天,國家推同了307位道德模范的代表人,我是其中一位。x一行,使我有機會接觸到了更多的先進事跡,看到了很多品質高尚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身也有很多以前沒有發現的缺點,自己也必須向其它的道德模范們學習。這讓我想到,我們雖身為道德模范,但并不意味著我們的道德素質已相當高了,我們知道,十全十美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我們上大力提倡公民向道德模范學習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這些道德模范也要學習,不僅要學習其它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也要學習那些未評上道德模范的優秀人物。
這次,國家推出的307道德模范分為5大類別: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見義勇為。但這并不表示各個道德模范只在其所在的一個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質,而是這個方面的事跡最為突出。所謂道德模范應該是一個全面的模范,而不應該只是某一個方面的模范,否則就不能稱其為道德模范了。我們學習道德模范時,要全面的去學習,而不能只學習其某一個方面。
我們一方面用道德模范的事跡去感召人,另一方面發動人民群眾向道德模范學習,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如果只讓優秀的事跡去感召人而不提倡大家去學習,或者只提倡去學習好的東西而沒有實實在在的事跡,這都是行不通的。
學生2021年全國道德模范事跡個人學習心得范文【三】
“雷神”杜富國榮立一等功,現為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大隊戰士,在____坡掃雷過程中突遇當場昏迷,深受重傷,年僅27歲并且今年剛結婚,便失去了雙手和雙眼。
年輕英雄的重傷無疑是悲痛的,帥氣陽光的微笑讓我們不忍相信上帝的無情,英勇無畏的軍人氣質讓我們肅然起敬。今天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銘記在我們的心頭,是英雄身上充滿著榜樣的特質,蘊含著榜樣的力量,指引著我們學習的方向。
27歲的他,已經有8年的軍齡。19歲應征入伍,保家衛國,向往成為英雄,但是不懼成為烈士。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軍人的初心和立志當高遠的先進做法,他也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秀作風。
“你退后,讓我來!”這是杜富國受傷前說的一句話。當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氣對同組戰友艾巖說。這是軍人的擔當精神與責任意識,更是不怕犧牲敢于主動承擔危險的大無畏。新的時代賦予了軍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責任,當然新的時代,也需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負起新的使命擔當。鐵肩才能擔道義,新時代的青年也要有擔當責任的膽量和氣魄,充分認識擔當作為的重大意義,堅持做到心中有責,心中有德,心中有學。
伴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那一側。下意識的倒向自己的戰友,保護自己的戰友,是軍人的義、團結和隊友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家庭精神,充滿著和諧、信賴、保護的團隊氛圍,維系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靈契合。團結的力量源于統一的目標。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種力量匯聚到一起,并朝著同一方向疊加累積,進而真正達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共同的團隊擁有共同的理想,秉持著共同信任,貫穿著舍己為人,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深化團結意識,踐行舍己為人。
“雷神”的重傷讓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勵著你我勇往直前。我們一定不忘初心,謹記責任擔當,注重團隊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時代下發揮新時代力量。
學生2021年全國道德模范事跡個人學習心得范文【四】
最近,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舉辦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共評選表彰了助人為樂模范、誠實守信模范、敬業奉獻模范和孝老愛親模范等五個方面53名模范人物。此舉動既符合社會現實實際,又具有重要的社會引領作用,同時,還十分具有可操作性,體現了人們常說的“重在建設”中的道德建設,得到了全國各界人士的贊同和認可。通 過“十一”假期期間我認真閱讀了《全國道德模范事跡簡介匯編》后,我深深的體會到:以他們為榜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實踐社會 注意榮辱觀,努力營造知榮辱、講義氣、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社 會風氣、文明風尚是一個社會導向的反映,社會風氣、文明風尚需要強力引領。中華民族從來就有重視道德建設的光榮傳統和文明傳承。道者,取向也;德者,德行 也。提倡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提倡誠信,處處以誠待人;提倡伸出援手助殘扶弱救困濟危;提倡路見不平見義勇為;以及提倡敬老奉親感恩孝敬,從來是有作為的 政治家、思想家們大聲疾呼的事情,也從來都是全社會心向往之的目標。現在政府正強力建設和諧社會。在人民群眾心目中,“做個好人”即具備起碼的做人道德,從來就和豐衣足食的物質追求相輔相成的。國人世代尊崇的漢唐社會,人們常常津津樂道的,不僅僅指國力強盛,還十分垂青“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清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俠,“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義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本分……一句話,道行與德行,是一個人一個社會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
學生2021年全國道德模范事跡個人學習心得范文【五】
“這世上也許有惡,但善良從不缺席。”
白巖松在一次新聞報道中如是評論。的確,即使存在一些不如意,這依然是個美好的世界,從不缺乏好人和善舉,總有一些人讓我們感動,時刻提醒著我們存在于世上的種種美好:
有這樣一位戶籍民警,34年如一日地熱心幫助街坊鄰居調解各種“家務事兒”,他叫邱娥國;
有這樣一位老師,以生命為代價從死神手中奪回學生的未來,她叫殷雪梅;
有這樣一位保姆,16歲那年主動承擔起兩名棄兒的撫養重任,她叫李澤英;
有這樣一位鄉村醫生,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在索道上穿梭來往于患者與診所之間,他叫鄧前堆;
有這樣一個大男孩,把青春奉獻給精神障礙的父親和并無血緣關系的妹妹,他叫洪戰輝……
這樣的人在中國有很多很多,他們就像夜晚的一盞盞街燈,執著地照亮腳邊的黑暗。
他們也許會傷心,也許會流淚,但他們是中國的力量、中國的魂。
助人為樂——大愛無言,大義無聲
我們常常追問自己生命的意義。苦思冥想、引經據典地擠出一堆漂亮話,然后欣賞著這些華麗的文字洋洋自得,事實上卻連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個座都得猶豫半天。生命,極諷刺地,恰恰在舞弄無意義的文墨和或大或小的自私中虛擲了。魯迅先生極反感光說不做,他告誡時人“少說些漂亮話,多做些有益的事”,因為生命的意義從不在于追問而在于實踐,在于幫助有困難的人,在于毫不吝惜地把自己這滴“水”投進善行的大海。微小得掀不起波瀾,又偉大得讓自命光鮮不群的露珠羞慚。
幾十年前說起雷鋒,所有人的反應都是一致的贊許和景仰;然而幾十年后,在“雷鋒”已不再僅僅是個體而成為一種符號的今天,大概會有不一樣的聲音了,尤其在經歷過一次或多次浮于形式的所謂“學雷鋒活動”后,關于“雷鋒是否已經過時”的質疑越發強烈。
必須承認和反省的是,現今的某些領導者的確將一年一度的“學雷鋒日”從靈魂教育降格為形式主義。但這曲解了“助人”的本意,不是真正的雷鋒精神,是必須加以辨別和摒除的。
與此同時,更應肯定和重申的是,盡管時代變了,雷鋒精神也并未過時,并且永遠不會過時:正是有了雷鋒精神,才有為了資助貧困學生不惜“向生命借貸”的慈善歌手叢飛;正是有了雷鋒精神,才有為幾百名孤兒傾注全部身家的“陽光院長”楊紹軍;正是有了雷鋒精神,才有“平民慈善家”“愛心天使”“最美洗腳妹”……雷鋒在幾十年前離開了我們,可他留下的精神是那么偉大,而偉大永存。
這是個并不新鮮的倡議,也是個永不過時、永遠正確的倡議:不要吝嗇你的愛心,盡你所能地去幫助身邊的人、去實現生命的價值吧!不必轟轟烈烈,也沒有橫幅和配樂,因為一顆時刻裝著他人的心,再裝不下虛名和過譽。
請記住,也許愛心不能使人腰纏萬貫,可指尖玫瑰留下的沁人芬芳不會散去;也許善行不會帶來一時煊赫,可生命卻能在義舉中得到升華。大愛無言,大義無聲。人生如此短暫,只有崇高,方能延續。
愛崗敬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人們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人們還說,干一行,愛一行。
為了謀生而工作,是求職的“初級階段”。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崗位,將其作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則不僅是求職的“高級階段”,還是做人的一種較高境界。
終我一生,所求無他,善吾業耳。懷揣這股信念,導游文花枝在危急關頭優先搶救游客,自己因耽誤治療失去了雙腿也從不后悔;保潔人員李影自覺承擔職責外數倍的工作量,只為創造一個潔凈的公廁環境;退休的人大代表楊善洲不取家鄉分文,把座座荒山改造成片片新綠……令人景仰的職業操守和堅不可摧的人格力量,正是華夏五千年的“忠義”精神在當代最好的綿延。
一份職業的意義,于小人是利,于君子是誠和義。作為社會分工的具體體現,任何一種正當職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都有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我們常說做人要“誠信”,其實敬業本身便是一種最大的誠信。誠者,信也,無欺也。對自己的職業抱有敬畏之心,謹慎嚴肅地做好每一件分內事,即是對社會的誠,對公眾的信,對人格的無欺。
關于自己的志向、以及未來將從事的事業,青年馬克思曾如此慷慨書就:“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后來他果然將一生都獻給革命事業,離世之日,全世界革命者為之痛哭。
謹此向所有愛崗敬業者致以最真誠的敬意,你們是無上人格的衛士,崇高人生的導師。希望所有青年學生能在將來選擇職業時心懷敬意,畢竟無論從事哪一行,它都應是神圣的,都會化入骨血和靈魂。
敬業者,人恒敬之。
孝老愛親——生命不息,奉獻不止
冰心寫道:“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他們也曾擁有無憂的童年,本應在父母呵護下和別的孩子一樣快樂成長。突然有一天,父母中的一方倒下了,整個家塌掉半邊,瞬間,蔭蔽失去、樂園崩潰。哭是沒有用的,能擦干他們眼淚的人如今只能依靠他們生存;小小的肩膀還未開始成長,便要獨自承擔起令人窒息的重擔。
黃來女和孟佩杰,兩個經歷相似的女孩。在照片里,我注意到她們都留著簡潔的短發——為了騰出更多時間給重病在床的至親,正值青春的少女毫不眷戀地拋開本應屬于她們的美麗。這還只是照片。孝子孝女們,付出的遠比那多得多。
“孝老愛親”,短短四字于他們,卻是比自己的生命更大的重量。在幸福、完整家庭長大的我們,又怎能像他們那樣對生活、對擔當、對親情有著深入骨髓的理解?只能想象孤立無援的夜晚,照顧久病的親人安睡后,也許他們會放縱早已超負荷的自己痛哭一場,然后在天亮前擦干眼淚,準備一家的早午飯、幫助親人起床和梳洗、掃地、洗衣、買菜……開始新的、忙碌的一天。難嗎?難。可他們從未放棄,用一日日的點滴行動詮釋“擔當”一詞,用并不強壯甚至柔弱的身軀守護著“家”這朵被命運無情吹打的花。花開得艱難,但無比絢爛。
在我們贊美孝子孝女們的同時,也許會心存疑問:這些早已成人的“少年”,是否哀嘆過上天不公?
戴著一副樸素的廉價眼鏡、渾身散發出書卷氣的洪戰輝沒有回答,只是微笑——溫暖純凈,宣告著幸福與無悔;這個笑容包含了太多東西,獨獨沒有哪怕一絲不甘——登時一切疑問都顯得那么膚淺無聊。
他曾經在詩歌《蝸牛》中寫道:“也許逃避、放棄可以使我跑得飛快/但責任又讓我寧愿忍受苦痛/扛也是苦/放也是痛/苦痛中腳步不停。”
弱者認命,強者抗命。即使迷茫過、痛苦過,如今站在我們面前的,也已是一個個在與命運的斗爭中大獲全勝的英雄。他們以不息的生命與不止的奉獻,一路披荊斬棘,讓陽光照進風雨飄搖的家庭,用親情溫暖被春天遺忘的角落。
有失必有得,有愛就有家。堅強如斯,不會懼怕、更不會怨恨命運。
我堅信,這就是他們的心聲。
有人陷入困境時,他們伸出援手,彰顯愛心與善意;利益和原則沖突時,他們堅守正直人格,詮釋敬業與道德;家庭突遭變故時,他們不離不棄,守護親情與責任。人性之路上從無對錯,只有快慢。全國的這些道德模范們也都只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唯一不同的是,面對道德選擇,他們從未猶豫,順由善的本心指引,在絕大多數人遲疑不前時勇敢前進,直到我們這些愚人的視野幾乎不能及。
但是畢竟我們都在向前。畢竟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時代都在向前。至善者追隨至善,其他人又追隨至善者。浩浩蕩蕩,前赴后繼。
終有一天,再猶疑的旅人也會學會果敢;蒙塵的心靈,也將在榜樣的引導下重新變得清亮。
終有一天,整個中華民族都能在人性之路上步調一致,在道德追求中完成永恒和不朽。
這些支撐起民族精神的中國脊梁,令我可以自豪地說:那一天,絕不會遙遠。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學生2021年全國道德模范事跡個人學習心得范文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可圈可點一直關注學習資料,為大家提供優質文章,更多內容請各位同學持續關注可圈可點。
【學生2021年全國道德模范事跡個人學習心得范文】相關推薦文章:
2021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觀后感 關于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觀后感范文
2021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觀后感(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