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機械課程設計心得體會篇一
剛開始拿到題目后坐在圖書館看書,一開始覺得無從下手,如此龐大的工程不知從何開始,而現在回顧設計的整個過程,只要按序就班的依照例子去設計,一切都會迎刃而解,雖然在設計的過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一開始的那種迷茫的感覺已經不再,而這時候人已經深陷其中,茫然不見泰山,糾結于細節,對于整體完全失去把握,等到最后檢查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而一開始也很難從檢查中分析出錯誤的原因,這都是因為隨著設計的推進,對于鍋爐的認識已經被割裂為分隔的爐膛、前屏、后屏、高在、高過、轉向、低再、旁省、主省、空預等各部分,而隨著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與檢查,這些部分被水蒸汽流程和煙氣流程串聯起來,雖然現在還難以既宏觀又細微的去把握鍋爐,但那種感覺有了,那種感覺很難描述,就跟考前復習一樣,復習了一段時間你覺得你可以去考試了但其實心里還是沒底的那種感覺一樣,因為對于鍋爐,還是似懂非懂,因為設計是按照例子一步一步來的,覺得能考試是因為我現在還有書在手,但書拿走或者沒了例子,那種底氣就沒了。
剛開始是在圖書館筆算熱力平衡,而這就為將來的大錯埋下了伏筆,一是我當時的排煙溫度用的是150度而不是120度,二是我的鍋爐熱效率算錯了,這不禁讓我堅信一個龐大的工程一開始一定要打好基礎,和同學們多討論討論,否則就會成為“比薩斜塔”,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而我后來意識到這個錯誤的時候還認為這不過是一個小錯,后來排煙溫度總是難以校核通過,這是經強大的華老師指點才明白這個錯誤對于整個鍋爐計算式多么的嚴重,做工程真的來不得半絲馬虎,現在也明白國內很多的不好的工程很有可能就是從這樣的小錯開始的!
在算煙氣焓溫表和煙氣特性表的時候發現這就是鍋爐原理的作業,于是果斷找出當年作業的excel文件瞬間搞定,這時我一時到excel實在是算這種大場面大問題的利器啊,我們自己計算時可能會搞錯,但excel不會,除非他抽瘋了,事實也證明在excel里關聯數據就是檢查修改的利器,一天從頭到尾改十遍絲毫不再話下,前提是如果你的眼睛不累的話。說實話,在這段過程中每天早上九點起晚上一點睡,中間眼睛很少得到休息,確實有點吃不消,但這段時間也可能是我大學四年最充實的時光了,有時候不禁在想,當我畢業了回想大學四年,我會想起些什么呢?我真的不想最后老無所依,活在新聞聯播里。我得努力的去給自己留下些回憶,等到某一天我已年老,激情不再,突然想起這段時間做鍋爐設計的日子,想起這段日子痛并快樂著,應該會有一絲滿足溢出嘴角吧!
當這些初始工作都計算完之后才是真正痛苦的地方,對于每一部分都需要進行結構的設計和熱力計算,而且這兩部分之間需要配合嚴密,而且主受熱面的誤差和輔助受熱面的誤差分別不能超過2%和10%,而且最后總的熱量差不能超過0.5%,說實話,在剛開計算的時候,我真的很難相信最后的誤差可以達到這么小,畢竟這么大的計算量,怎么可能將誤差減到那么小,這不禁讓我產生強烈的欲望想看看最后的結果會怎樣,是不是真的能夠達到這樣小的誤差,然而欲速則不達,一開始計算過快導致最后的排煙溫度的誤差達到5度,這樣的誤差已經很大了,于是只有重新回去再檢查,這時候才發現自己熱平衡計算時將計算燃料量算錯了,幸好我在計算的時候將所有的數據都關聯了,否則的話,從頭開始算這樣一個龐大的工程實在讓人有點抓狂!
在每一部分的計算過程中發現我們一直是在假設值與實際計算值之間糾結,努力的將他們之間的誤差最小,而每一部分都是關聯的,經常會出現這一部分已經校核通過了,但是當修改了另一部分的參數時,這一部分的校核反而不通過了,這才是真正讓人崩潰的地方,這意味著每修改一次,就要將這一部分之后的各部分再檢查一次。
最后檢查的時候幸好有那葵花寶典以及葵花寶典的作者----華老師,最后我發現我出現了各種各樣詭異的錯誤,很多錯誤我一開始都不知其所以然,而華老師卻能根據檢查表迅速的檢查出錯誤,這果然是飽含經驗之人與初涉深淺之人之間的差別啊,當我自信滿滿的意味我可以校核通過了,然后華老師居然能一秒鐘就發現了我的錯誤,這是絕對的秒殺??!還好在華老師的幫助下我的誤差越來越小,我最后驚訝的發現這樣龐大的一個工程到最后誤差其實還是很小的,這真的讓我感嘆工程與科學之精妙美,這的是其樂無窮!
如果我一直能保持這個狀態的話,我想我的人生會變得與眾不同吧!
機械課程設計心得體會篇二
課程設計是每一個大學生在大學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實習又是對每一位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一種拓展手段,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不僅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增戰了自己的見識,也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我們走向以后走向工作崗位的奠基石。
計算機網絡,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針對于此, 在經過相應的課程如《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等課程的系統學習之后,可以說對計算機網絡已經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關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結構體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這些似乎只是紙上談兵,倘若將這些理論性極強的東西搬上實際上應用,那我想我肯定會是無從下手,一竅不通。自認為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在這里只能成為空談。于是在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認為只有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理論應用于實際的網絡設計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這門知識。
計算機網絡的設計是一個要求動手能力很強的一門實踐課程,在課程設計期間我努力將自己以前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課程設計期間能夠遵守紀律規章,不遲到、早退,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個實驗,分別是1.制作直通電纜和交叉utp、2.交換機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換機端口和常規配置、4.虛擬局域網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 telnet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靜態路由配置、7單臂路由配置、8.動態路由協議配置、協議配置、10路由器訪問控制表(acl)、11.網絡地址轉換(nat)。
在制作直通電纜和交換utp的實驗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來剪切電纜,導致連接不通,后來在同學的幫助下,終于將實驗完成。
在做到單臂路由配置和動態路由協議配置的實驗,由于自身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論知識,在重新翻閱課本和老師的指導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試驗。
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豐富的實踐創造,細致的了解了計算機網絡連接的的全過程,認真學習了各種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虛擬環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完成實驗,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理論,絡電纜的制作等知識,利用空余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實踐技能。
課程設計是培養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是對我們所學知識及綜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也在不斷的變化發展當中,這就要求我們用相應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夯實基礎,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貢獻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機械課程設計心得體會篇三
東西方園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他是滿足人們生活享受和觀賞風景所必須的。西方園林中,如法國的古典主意園林,意大利的莊園、府邸和宮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層數一般兩到三層,可以居高臨下俯瞰全國景色。在中國園林中為滿足可行、可觀、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應的廊、亭、堂、榭、閣等建筑。從我國發展史來看,園林中建筑密度越來越高,生活居住氣息越來越濃。當然建筑也不純粹作為居游的生活需要來設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賞的景物之組成部分,融合在園林的自然景色中。自然景色若有人工建筑做適當的點綴,可現出神采而富有魅力,為景觀添色。
建筑作為園林的要素之一是中國園林的特點,已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園林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苑、囿中的臺榭。魏晉以后,在中國自然山水園中,自然景觀是主要觀賞對象,因此建筑要和自然環境相協調,體現出詩情畫意,使人在建筑中更好的體會自然之美。同時自然環境有了建筑的裝點往往更加富有情趣。所以中國園林建筑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同自然景觀融洽和諧。
中國最早的造園專著《園冶》對園林建筑與其他園林要素之間的關系作了精辟的論述。《園冶》共十章,其中專講園林建筑的有《立基》、《屋宇》、《裝折》、《門窗》、《墻垣》、《鋪地》等六章。
中國的現代園林建筑在使用功能上與古代園林建筑已有很大的不同。公園已取代過去的私園成為主要的園林形式。園林建筑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園、風景區、城市綠地、賓館庭園乃至機關、工廠之中。
園林建筑在園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造景,即園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觀賞的景觀或景觀的一部分;二是為游覽者提供觀景的視點和場所;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動的空間;四是提供簡單的使用功能,諸如小賣、售票、攝影等;五是作為主體建筑的必要補充或聯系過渡。
中國的園林建筑歷史悠久,在世界園林史上享有盛名。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國就有了最早的宮廷園林。此后,中國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無不建造園林,中國城市園林豐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占有光輝的地位。
以山水為主的中國園林風格獨特,其布局靈活多變,將人工美與自然美融為一體,形成巧奪天工的奇異效果。這些園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隱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將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建筑與環境的結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與基址的地形、地勢、地貌結合,作到總體布局上依形就勢,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體體量是寧小勿大。因為自然山水中,山水為主,建筑是從。與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對體量和絕對尺度以及景物構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園林建筑在平面布局與空間處理上都力求活潑,富于變化。設計中推敲園林建筑的空間序列和組織好觀景路線格外突出。建筑的內外空間交匯地帶,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轉移的地方。虛與實、明與暗、人工與自然的相互轉移都常在這個部位展開。依次過度空間就顯得非常重要。中國園林建筑常用落地長窗、空廊、敞軒的形式作為這種交融的紐帶。這種半室內、半室外的空間過渡都是漸變的,是自然和諧的變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為解決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問題,中國園林建筑還應考慮自然氣候、季節的因素。因此中國南北園林各有特點。比如江南園林中有一種鴛鴦廳是結合自然氣候、季節最好的離子,其建筑一分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別適應冬夏兩季活動。
總之,園林建筑設計要把建筑作為一種風景要素來考慮,使之和周圍的山水、巖石、樹木等融為一體,共同構成優美景色。而且風景是主體,建筑是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