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計劃書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教學活動計劃教案篇1
一、任教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所帶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但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本班的特點在于數學優秀學生比較突出,數量比較多。但數學后進生面積較大,成績比較落后。數學學習習慣較稍弱些,表現在書寫質量、書寫習慣、聽課習慣、思考習慣、完成作業習慣等方面。本學期教學將在掌握課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加強數學思維拓展方面的學習和訓練。
二、后勁生情況分析
從整個上學期的學習評價來看,所帶的班優秀率(分數在85分以上)為71.4%,雖然沒有出現不及格的現象,但相比之下成績在90分以下的學生學習積極性、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不夠細心,總想偷懶,拖拉作業等不良習慣。但是這些學生頭腦靈活,學習后勁足。本學期首先還是加強他們的學習習慣培養,如聽課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課前的預習、課后的復習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等。在書寫上還要繼續提高要求,只有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認真思考。
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布置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有關小數概念的知識和小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天性力。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小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在本學期里學生將系統地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并在此基礎上學習比較復雜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小數的意義,能用小數來表達和推薦信息,初步學習用小數知識解決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布置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布置了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學習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制作單式折線統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計圖并學習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布置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
生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
的魅力。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活動計劃教案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學生的聽課習慣已初步養成,并班上同學思想比較要求上進,有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能力強,學習有方法,學習興趣濃厚;另一部分學生表現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作業經常拖拉甚至不做。從去年的學習表現看,學生的計算的方法與質量有待進一步訓練與提高。故在新學期里,我們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培養更多的四化建設的新型人才而奮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二單元百分數的應用。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或運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第四單元比的認識。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及其與除法、分數的關系;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一單元圓。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對稱性,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直徑、半徑和直徑的關系,體會圓的本質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結合具體情境,通過動手實驗、拼擺操作等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圖案設計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圓周率發展歷史的閱讀,體會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2.第三單元圖形的變換。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單元觀察物體。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三)統計與概率
第七單元統計。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通過投球游戲、兩城市降水量等實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感受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能讀懂簡單的復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
(四)綜合應用
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專題性的活動,即數學與體育、生活中的數,旨在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某一生活領域的實際問題。教材還安排了看圖找關系的專題,旨在使學生體會圖能直觀、清晰、簡捷地刻畫關系。同時,還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某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活動。學生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將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方法,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與復習
教材安排了兩個整理與復習。整理與復習改變單純做題的模式,注重發展學生自我反思的意識。每個整理與復習都分成三部分:對所學內容的整理,提出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一些練習題目。
你學到了什么這個欄目,目的是鼓勵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反思,能運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的整理。
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回顧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的體會與進步。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本冊教材力求體現整套教材的基本特點,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現實的聯系;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學習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注重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等的發展;避免程式化地敘述算理和死套題型地進行操練。具體表現如下:
1.在數與代數中,重視運用百分數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注重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比的過程及對比的意義的理解。
2.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注重在圓的特征、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的探索中,在圖形的變換過程中,在觀察物體的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統計的學習中,注重結合現實素材認識復式統計圖,并從圖中盡可能多次獲取信息。
4.學生在從事專題性的活動時,將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方法,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對本冊教材的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鼓勵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各單元內容及前后聯系
單元
主要內容
已學過的相關內容
后續學習的相關內容
數與代數
第二單元
百分數的應用
▲百分數的應用
▲運用百分數的意義和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
五年級下冊:
▲百分數的意義
▲小數、百分數、分數之間的互化
▲百分數的簡單應用
▲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
第四單元
比的認識
▲比的意義
▲比的化簡
▲比的應用
二年級上冊:
▲除法的意義
五年級上冊:
分數的意義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六年級下冊:
▲正比例及其應用
▲反比例及其應用
▲比例尺
空間與圖形
第一單元
圓
▲圓的認識
▲圓的周長
▲圓的面積
第一學段: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初步認識
▲周長和面積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四年級下: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認識
五年級上: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
五年級下: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六年級下冊: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柱的表面積與體積
▲圓錐的體積
第三單元
圖形的變換
▲圖形的變換
▲圖案設計
▲數學欣賞
三年級下冊:
▲認識軸對稱、平移、旋轉
四年級上:
▲圖形的變換
第六單元觀察物體
▲從三個方向觀察由5個小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觀察范圍的變化
第一學段:
▲三個方向觀察物體及由4個小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四年級下冊:
▲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
統計與概率
第五單元統計
▲復式條形統計圖
▲復式折線統計圖
▲簡單的統計活動
第一學段:
▲數據統計的過程
▲統計表
▲象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平均數
四年級上冊:
▲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
▲簡單的'統計活動
五年級下冊:
▲扇形統計圖
▲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六、課時安排建議
單元
內容
建議課時
第一單元
圓
圓的認識(一)
5
圓的認識(二)
欣賞與設計
圓的周長
3
數學閱讀:圓周率的歷史
圓的面積
3
練習一
2
機動
1
第二單元
百分數的應用
百分數應用(一)
2
百分數應用(二)
2
百分數應用(三)
2
百分數應用(四)
2
練習二、機動
3
第三單元
圖形的變換
圖形的變換
1
圖案設計
1
數學欣賞
1
機動
1
整理與復習(一)
2
數學與體育
比賽場次、起跑線、營養配餐
4~5
第四單元
比的認識
生活中的比(比的意義)
3
比的化簡
4
比的應用(按比例分配)
練習三和機動
3
第五單元
統計
復式條形統計圖
3
復式折線統計圖
練習四
2
整理與復習(二)
3
生活中的數
數據世界、數字的用處、正負數(一)、正負數(二)
6~8
第六單元
觀察物體
搭一搭(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
2
觀察的范圍
2
看圖找關系
足球場內的聲音、成員之間的關系
2~3
總復習
6
教 學進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學內容
1
08.29~09.02
起始課
2
09.04~09.08
圓的認識(一) 圓的認識(二) 欣賞與設計
3
09.11~09.15
圓的周長 數學閱讀:圓周率的歷史 圓的面積
4
09.18~09.22
圓的面積 練習一 機動
5
09.25~09.29
百分數應用(一) 百分數應用(二) 百分數應用(三)
6
10.02~10.06
國慶放假
7
10.9~10.13
百分數應用(四) 練習二 機動
8
10.16~10.20
圖形的變換 圖案設計 數學欣賞 機動
9
10.23~10.27
整理與復習(一) 數學與體育:比賽場次、起跑線
10
10.30~11.03
數學與體育:營養配餐 生活中的比(比的意義)
11
11.06~11.10
比的化簡 比的應用(按比例分配)
12
11.13~11.17
練習三 機動
13
11.20~11.24
復式條形統計圖 復式折線統計圖 機動
14
11.27~12.01
練習四 整理與復習(二)
15
12.04~12.08
生活中的數:數據世界、數字的用處、正負數(一)
16
12.11~12.15
生活中的數:正負數(二) 搭一搭 觀察的范圍
17
12.18~12.22
看圖找關系:足球場內的聲音、成員之間的關系 機動
18
12.25~12.29
總復習
19
01.01~01.05
總復習
20
01.08~01.12
期末復習
21
01.15~01.19
期末復習
22
01.22~01.26
期末考試
教學活動計劃教案篇3
1、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使學生掌握好教材規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2、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在上一學期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
1、理科選修班完成選修(4)的教學任務,文科選修班完成選修(1)的教學任務。
2、使學生掌握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概念,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因素。
3、理解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了解鹽溶液的酸堿性,掌握酸堿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電化學的基本原理。
1、盡快熟悉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2、 多做學生工作,要經常找學生談心。
3、 改進教學方法,多采用討論啟發探究實驗探討等方法,活躍學生學習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4、 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基礎 。
5、 多聯系生活,如介紹一些實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如燃料電池汽車,天然氣汽車,高性能材料等提高學生的興趣。
6 、加強落實學生的學習,全批全改,個別學生還可采取面批。
考試時間
第一次階段性考試 10月4日 (第六周)
期中考試 11月4日(第十周)
第二次階段性考試12月4日(第十四周)
第三次階段性考試1月2日 (第十八周)
期未考試2月4日(第二十三周)
章節 課 時周次
第一章第一節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2第1至2周
第二節 燃燒熱 能源2
第三節 化學反應熱的計算3
單元復習 3
第二章第一節 化學反應速率2
3至8周
第二節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3
第三節 化學平衡 8
第四節 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2
單元復習 4
第三章第一節 弱電解質的電離2
9至16周
第二節 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4
第三節 鹽類的水解6
第四節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4
實驗 中和滴定1
單元復習 5
第四章第一節 原電池3
17至20周
第二節 化學電源2
第三節 電解池5
第四節 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2
單元復習 4
機動521周
期末復習 2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