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是多元化的,正是因為有很多的不同,我們的世界才顯得如此的多樣性和充滿樂趣。我們要懂得“和而不同”的道理,才能夠讓這個世界有更多不同的聲音。以下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而不同”的優秀作文,供大家參考。
“和而不同”的優秀作文【1】:
“和”,又寫作“龢”或“咊”。《說文解字》:“龢,調也。咊,相應也。”———“以聲音相應。協調地跟著唱或伴奏”。所以和不表示一味地應和,而是飽有自己發聲的同時,與大聲音融合成美妙的共振。“和”區別于“同”,“同”是一模一樣,是齊唱;而和,是異的協調,是合唱。
但是,我們生活種往往有著“一派和氣”:當遇到矛盾時,總的一句:“大家都是一家人,要和和氣氣的”,便糊弄過去了;或是眾人都閉口不提,保持緘默。這是真的“和”嗎?為何常常出現這些“和”?
當有危機或異聲在群體中蔓延時,個體會趨于恐懼被自己的同類群體孤立,出于歸屬感的依戀,對認同感的及需,我們會同他人保持一樣的步調。有時表現出是一場侵略,又或是一場沉默,總之,都是所謂“和諧”的,實現了溫暖的合群。個體在群體的相互擁抱中不愿醒來。“房間里的大象”慢慢滋長,而他隨時可能抬起腳來,踩碎這“和諧”的幻覺。
而這種個體的歸屬感的集合體便成了社會的秩序,就像鄉土中國的人們都在差序格局中運用禮治來維持社會安定。一旦有村民之間的矛盾,便開一場“教育”大會。在鄉村父老見互相道歉,牽手言歡,但卻是礙于面子和解,實際兩家已結上了梁子。
久而久之,人們的思想被社會秩序所限制,沒有人質疑秩序本身的假和諧,而或為了一個個屈于規則的相同人。就像房龍筆下的村莊一樣,老人被奉為信條,任何向往外面的人都被丟進了萬丈深淵,人們被自己的信條圍在了村莊,生活得和諧。直到河流枯竭,生活不濟,他們渴望外面的世界,但一切太晚了,累累白骨成了之前信條下的“和諧”的祭品,留下來的終是彌補不了的懺悔。
所以,這樣的和諧只會帶來同化,扼制了異的發展,扼制了“異”向“和”的融匯。真正的“和”是“以聲音相應,協調地跟著唱或伴奏。”因此我們需要“存異”。
“存異”是和的基礎。17世紀英國大力推行版權法,促使機械生產及機器的發明,允許新東西的出現,才有了后面的工業革命,達到力鼎盛的和諧;春秋的`大環境允許流派的發聲,才迸發出“百家爭鳴”的思想盛況。和是諧調,諧調來源于不同事物之間的配合,是異的組合,是新事物與舊社會的契合,從而迸發的和諧力量。
“存異“是“和”的力量。香農同時攻讀數學和工程學兩個專業,但是,在當時的美國,數學和工程學是針尖對麥芒———數學以抽象為美,工程學則是以應用為前提,而正是這兩樣異樣、甚至互相鄙夷的學科組合,奠定了香農《一個通信的數學理論》,將數學用以傳遞信息,并以機械化的實用基礎實現。正是“存異”的組合,開啟了我們通信時代。
因此,我們需要個體智慧去勇敢,發現反抗社會中的假和諧,我們也需要一個寬容的社會去包容異的發聲。但是同時,我們也不可濫用“異”的力量,去過分追求個性而否定一切的認同,我們還需適度求“同”去融合“異”,最終,“和”或了人類共同的面龐。
“和而不同”的優秀作文【2】: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然而我們都生活在集體中,正是如此,我們應如何做和而不同的君子呢?
待人有原則、有分寸、有底線。這,才是君子。北宋曾經有兩個宰相,一個叫司馬光,一個叫王安石。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改革派。司馬光和王安石是政治上的死對頭,彼此都認為對方的方針荒謬至極,卻又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既然要改革,司馬光就被從宰相寶座上趕了下來。王安石大權在握,皇帝詢問他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稱司馬光為“國之棟梁”。后來又因為改革失敗被罷官,很多人落井下石,向皇帝告他的黑狀。皇帝又來征求司馬光的意見。司馬光懇切地說:“王安石疾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皇帝聽完后說了一句:卿等皆君子也!在與人交流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吸取和借鑒他人的優點,就事論事,不要為了一時的心中不快就惡語相攻,最后不了了之。那不是君子的作態,只有小人才會不顧集體的利益,,圖一時之快,不從長計議。司馬光與王安石雖都因彼此而失去官職,但并沒有產生怨恨之心,而是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評價對方,而不只是因為你是我的朋友,你的觀點我一概接受,你是我的敵人,你的觀點我全盤否定,這種做法未免太狹隘了。
在我國革命歷史上,劉伯承、鄧小平兩人之間的合作,充分驗證了“君子和而不同”的從政道德。劉、鄧二人都是四川人,但劉伯承生于1892年,鄧小平生于1904年,年齡相差不小。在革命工作中,按照分工,劉伯承主管軍事工作,鄧小平主管政治工作。但是分工不分家,始終在工作互相支持。劉伯承工作態度是“舉輕若重”,無論大事小事,事事必恭傾;而鄧小平則是“舉重若輕”,每遇大事,都以輕松態度對待。但兩人從不固執己見,哪個意見比較對,就一致地去做。劉鄧團結協作,配合默契,使劉鄧大軍數十年如一日地無論遇到多么大的困難,都能百戰百勝。真正的團隊是通過溝通而交流意見,即使會意見不同一時傷了和氣,但也可用短暫的時間去校驗,起碼彼此都是肝膽相照,赤誠相見,只知道人云亦云,那么集體變不可能有贏的時候。
人各不同,各持己見,所以我們更要學會包容他人意見吸取他人優點,赤誠相見,坦誠以待。
【“和而不同”的優秀作文800字議論文【優質2篇】】相關推薦文章:
和而不同作文 和而不同作文800字最新【精選2篇】
親情的優秀作文 有關親情的優秀作文11篇
與細節相關的初一優秀作文 關于細節的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