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上冊語文《詠雪》篇一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3、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誦讀課文,多角度的拓展學生的思維。
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合作探究法、誦讀法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讓我們猜一個好不好?
猜謎語:小白花,飛滿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見。(打一自然現象)
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來自大自然的雪景圖!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試比試如何呢?
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劉義慶,南朝宋彭城(現在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世說新語》是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
三、檢查預習:
1、同學們,這篇文言文短小精煉,請同學們先聽示范朗讀,注意讀音與停頓。
2、正音正字
注意以下幾個字的讀音:
謝太傅fù俄而é雪驟zhòu差可擬chā nǐ
柳絮liǔ xù無奕yì王凝之níng謝道韞yùn
3.指導朗讀
學生準確讀出課文節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4.生自由朗讀并掌握課文節奏。
5、指名學生讀課文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熟悉了詞語,只是掃除了文字障礙。要真正讀懂課文,我們還需要通過反復的誦讀來細加體會。下面請大家用五分鐘的時間,結合注釋,讀懂文章。
自學要求:
1.圈點勾畫,積累文言詞語,在書上用▲標出疑難詞語。
2.結合書下注釋,工具書,疏通文意。
重點字詞:
內集:家庭聚會兒女:子侄輩
俄而:不久,一會兒。欣然:高興的樣子。
未若:不如,比不上。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重點句子翻譯:
1、白雪紛紛何所似【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鹽空中差可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的漫天飛舞。】
(二)翻譯課文
結合注釋,翻譯整篇課文
(三)師生互動
生自由提問自由請同學回答,生回答時老師發現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五、探究質疑
請同學們按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互問互答”。各小組分別提出課文有關的.疑難問題,考考對方。看哪一小組能考住對方,而不被對方考住。記下有價值的問題在全班討論。
課文第一句寫了記敘的那些要素?
2、“寒雪日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3、“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4、對文中“公大笑樂”一句有不同解釋,你有何看法?
【點撥】、
1.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融洽、歡快、輕松、溫馨
3、各有千秋。
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
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4、①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
②“笑”前喻,“樂”后喻。
③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教師小結:
課文講述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韞表現出了詠絮之才。
謝道韞,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女詩人。謝道韞出身名門,識知精明,聰慧能辯,因“未若柳絮因風起”這一詠雪名句,盛為人所傳誦,后人把有才學的女子稱為“詠絮才”。可說一說《紅樓夢》“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七年級上冊語文《詠雪》篇二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樂融融的氛圍。
誦讀課文,積累常見文言字詞,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一、新課導入
劉禹錫的《烏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當時最有名、最顯赫的兩個大家族,有“王與謝共天下”的說法。這兩個家族人才輩出。而謝安無疑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淝水之戰,就是時任東晉宰相的謝安指揮的。
本課要學習的就是有關謝安與他子侄輩講論文義的一篇文章,也就是《詠雪》。
二、作家與作品
1、結合課文注釋1了解有關《世說新語》和劉義慶的知識。
《世說新語》,魏晉南北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全書按內容分類記事,共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
三、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節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指導讀音。
(2)聽課文錄音,要求聽清停頓,注意節奏。
(3)去標點讀,讀出停頓,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2、再讀課文,讀懂文義:
(1)借助課本注釋,同桌口頭互譯。
(2)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強調重點字詞。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時間:寒雪日地點:家里人物:謝太傅、兒女們事件:與兒女講論文義
提問:家庭聚會的氛圍怎樣?從哪里看出來。
明確:融洽、愉快、輕松和諧且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氣氛。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
七年級上冊語文《詠雪》篇三
⒈掌握“驟、紛紛、因”等詞語的含義。
⒉反復誦讀,品味“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意境,體味情景交融的寫法。
⒊感受和睦、輕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點:結合語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意境。
難點:體味“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情景交融的寫法。
一、情景導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體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這是科學。接著,我啟發學生用文學想象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結果有一個學生說是“春天”。此時,水到渠成,導入課文。今天,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品味“詠雪詩”吧!
二、誦讀課文
由學生朗讀課文三遍,并注意關鍵詞:驟雪、紛紛、撒鹽、柳絮因風。
三、自主合作
學生借助工具書,對照注釋,理解字詞,疏通文意,交流翻譯,解決難譯句子。(5分鐘課堂討論,巡視)
然后,指名一二個學生翻譯全文,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用多媒體課件呈現重點詞句。
四、品讀鑒賞
學生齊讀課文,啟發學生探究課文重點內容。教師提出問題:
把“雪驟”、“白雪紛紛”比作“撒鹽”,比作“柳絮因風起”,到底哪一個好?
于是,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狠狠扣住“雪驟”“白雪紛紛”這些詞點撥指導。
生1:我覺得“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句比喻比較好。因為鹽撒下來,與“雪驟”、“白雪紛紛”相比,鹽下落的速度太快,雪當時卻紛紛揚揚,處于“飄”的狀態,跟“柳絮因風起”更像,而鹽只能是“落”下來的狀態!
生2:我也同意這個觀點。我還覺得雪會隨風起舞的,而鹽由于比較重,下落的路線太直,這樣,就不符合當時“雪驟”、“白雪紛紛”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這個觀點。我還覺得鹽是“塊”狀的,它不會飄的,只會垂落下來。而柳絮是輕薄的,會因風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師:肯定了學生的成績后,又點撥:“撒”和“因”在這里用得怎么樣?
生4:撒鹽的“撒”,用詞不當,“撒鹽”是人為的,人工的,落下來很不自然。而“因風”,是柳絮順著風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驟”、“白雪紛紛”的情境。
生5:我認為“柳絮因風起”好。它給人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一種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而且與文中“欣然”“大笑”“樂”的情景相合拍,表現出融洽、輕松、活躍、歡快的氣氛。而“撒鹽”似乎體現不出有這種氣氛。
師: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觀事物的統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過渡后,師又問)“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生6:我認為“公大笑樂”,是謝太傅在兩人才華懸殊的對比中,而對謝道韞的才華表示滿意和贊賞。
生7:從“公大笑樂”和文末補充介紹謝道韞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謝太傅都是贊賞謝道韞的才華。
師: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樣,我覺得“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到神似。
師:(為學生的精彩發言所傾倒)鼓掌贊嘆起來,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
師:你們學了《詠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觸發,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嗎?
于是,學生們躍躍欲試,讀了他們寫的形容飛雪的比喻。
生1:雪,像蒲公英,似鵝毛,如蘆花,在天空中宛然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