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反思篇一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復習,在教學中卻將它當新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以(除以)多少,積就會乘以(除以)相同的數這樣一個變化規律,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1.5×5,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0.72×5時,學生不會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么,一些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數點為什么不對齊來引導學生思考,推導出應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后還有將積縮小相應的倍數。
3.突出小數位數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另一個是判斷小數的位數,通過用兩道練習來讓學生認識到并不是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課的結尾還安排了頭腦風暴,填寫()×()=3.6,讓學生體會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擴散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思考,激勵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沒有安排小數乘整數的口算,而在實際學習中,口算由于數目比較小,計算結果可以比較快速地反饋,易于檢驗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計算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思路,所以在計算中增加了口算練習,讓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檢驗方法的正確性。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還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地思考,運用發現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都很流暢,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學生掌握情況也良好,但并沒有化的去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并沒有意識去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沒有讓學生在質疑,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再去解決問題,真正去經歷探究的過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略顯疲態,所以這節課讓我意識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是學生學,師生合作探究,發現的過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質疑的過程,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
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反思篇二
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因此,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教者創設了購買西瓜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提出問題,討論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通過讓學生探索0.4×3的結果,體現算法的多樣化,并進一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通過生活情景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思想,并為下面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整數提供條件。
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知識潛能及合作能力,并主張獲取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師作為一名點撥者、合作者在重點處啟發引導,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舉例說明計算方法,給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地進行估算、筆算,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計算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懂得估算也是檢驗筆算的一種方法。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又了解了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豎式筆算。
本課憑感覺“先看作——整數乘整數”,讓學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學的進程中,學生自然獲得切身體驗,即“小數和整數相乘”與“整數和整數相乘”盡管存在差別,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里的設計,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實在教學目標的導向下靈活處理教材的體現。教者用多媒體計算小數與整數相乘的積,再讓學生研究積與因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最終得出了小數乘整數的筆算法則。
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己提問,自己列式,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新理念。在最后又設計了一個《科技之旅》的練習題,給每個孩子練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鞏固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反思篇三
這節課主要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讓學生先分組計算再觀察每組算式有什么特點,實際上這三組算式分別運用的是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但是這三組算式都是小數乘法,也符合嗎?通過讓學生觀察、計算,自己找出每組中兩個算式的關系,自己探究出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培養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點撥,決不把規律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計算、觀察、發現。
學到了知識,然后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才是數學學習的真諦。既然發現了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再運用這些定律使小數計算變得簡便,這一步教學能激起學生運用新知識的欲望。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簡算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不足之處:只重視了運算定律,而忽視了口算能力,在練習時,乘法分配律的逆向應用不夠靈活.。
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在練習課時要加以改進。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
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反思篇四
由于計算教學往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脫離,所以學生對計算內容的學習缺乏熱情和興趣,對計算的練習備感枯燥。因此,提高學生對計算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更顯重要。在教學時,我就利用課本上的主題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幫助圖中的小朋友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這樣,學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理解與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科學化,使其既能達到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教學要求,又讓學生產生一種強大的內趨力去主動探索數學的奧秘。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營造民主、快樂的氛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參與數學、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再創造"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因此,我在例題教學時采放手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主題圖的問題,重點說明將元轉化為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維的習慣,慢慢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學生的課堂表現基本做到了自主解決問題。
用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說明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法的理由。根據計算結果,說明如果積的小數末尾有0,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用最簡方式寫出積,積中小數末尾的“0”可去掉。最后進行專項練習,鞏固新知。
(1)進入主題圖后有點匆忙,應讓學生充分觀察主題圖。
(2)算理用的時間太多,導致練習太少。在以后的教學中將在這些方面多加注意及做出相應的調整。
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反思篇五
它是在整數乘法的意義和法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利用知識的遷移, 我精心做了設計,先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利用情景圖,直接出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本人覺得在計算教學課上就應省略過多的修飾,讓學生在一開始就清楚自己的學習任務。“小數乘整數的方法”這個問題是我在最后時刻想出來教學過程,因為我一直都在想后面的計算方法怎樣出示會顯得自然流暢,那么可以在課前就打好一個伏筆,讓學生提出本節課想學到的知識,教學就以他們想學到的知識展開探索并小結,這樣比教師自己出示計算方法,更能體現課堂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習方法。
課前我調查過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能夠將這道題解答正確,教師可以很放心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但應給以歸納小結。
2.35是幾位小數?2.35的積是幾位小數?
這部分在處理時,我力求承接上面的教學內容,力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通過猜想——驗證——歸納這一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生積極性,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效果很好。
148×0.23= 1.48×23=
計算課,最關鍵的在于課后練習的設計,要做到層次性,新穎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因為如果光是枯燥的練習計算,學生很快就會疲勞。所以我采取了以上的練習設計,內容各不相同,難度逐漸加深。
有一個環節我感覺不是很理想,就是讓學生觀察比較總結出計算方法:小數乘整數,先按整數乘法算,然后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在班里只有幾個學生回答出了,最后還是我給歸納的,很糟糕。現在想想,這個問題好象沒有必要讓學生去歸納,因為教材是在小數乘小數后才出現。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提前滲透,但看來還是早了。另外,練習中忽視了諸如0.234×120這樣的習題的練習,最后導致作業本上很多同學 0.5×150=7.5,看來以后備課一定要仔細全面。
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反思篇六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教材104頁的例4以及相應的習題,學習的是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1)知識目標:經歷探索有限個例證使學生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的過程,并根據數據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2)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靈活應用加法運算定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德育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靈活應用加法運算定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小數加減法是否可以簡算,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遷移的認知規律,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和簡單的多媒體,創設貼近兒童生活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
1、教學時,我創設了春季運動會的情景,通過有激勵性的四項技能競賽情境導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使學生自覺地進行小數加減簡便算法的探索活動,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中。
2、我結合學生原來的生活經驗,大膽放手,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在學生獨立自行計算,發展學生的個性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從求選手總成績不同的算法中比較、悟出整數加法定律在小數計算中同樣適用。通過情境中特設計的兩道都能用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和一道不能簡便計算的數據,使學生在有限個例證中證實了初步構建的數學模型,懂得能否湊成整數是判斷小數加減算式能不能進行簡便計算的依據。
4、在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與缺陷:如本課教學內容有數字的特殊性,如何根據學生生活創設趣味性、有效性、真實性的最佳的教學情境;計算課應怎樣駕馭課堂既體現自主學習,又不枯燥乏味;在獨立探索中有困難的學生應怎樣及時引導和幫助,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拋磚引玉,提升自我教學能力,是我本節課的目的。教海無涯,又因本人水平有限,本課堂教學難免存在著許多不足與問題,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指點迷津,多多指正。
小數乘整數的教學反思篇七
本課新增的知識點多,難度較大,特別是例3應引導學生去思考其計算依據,課堂中張力濤同學問到“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數時都是寫商幾余幾,可今天卻要在小數點后面添0繼續除呢”?這反映出新知與學生原有知識產生了認知沖突,在此應幫助學生了解到知識的學習是分階段的,步步深入的。以往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經過若干年后就可以通過新的方法、手段來解決,從而引導其構建正確的知識體系。
教材中沒有規范的計算法則,所以我有必要讓學生經歷將計算方法歸納概括并通過語言表述出來的過程,所以引導學生小結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再總結出規范簡潔的法則。
在相關的作業中我注意到學生存在著以下問題:
(1)整數除以整數,商是小數的計算題,學生容易忘記商的小數點。
(2)商中間有零的除法掌握情況不太好,需要及時彌補。對于極個別計算確實有困難的同學建議在草稿本上先算,再寫在作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