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中政治試講教案篇一
【篇1:四川教師資格證高中政治試講10個題目全(講課稿+教案)親測已拿證】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講課稿
(板書: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同學們,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一起上課吧!今天,我們將開啟經濟知識的學習。走進經濟生活,無論是誰,都離不開生活消費。在市場經濟中,我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大多需用貨幣從市場上購買。我們的學習,就從這里開始。
同學們喜不喜歡花園、洋房、跑車,想不想去周游世界?想,那為什么不去呢?我們一起去吧?需要什么,錢,對吧?為什么這個東西具有這么神奇力量,能滿足我們很多需要?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神奇的貨幣。
首先讓我們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看貨幣的本質。請大家翻開書,翻到相應位置,快速瀏覽第一部分。(板書:一、貨幣的本質)大家想,貨幣是用來干什么的?對啦,貨幣是用來購買商品和我們所需要的服務的。那么,因此,我們首先必須來了解一下商品。(板書:(一)商品 1、含義: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商品;2、屬性)商品這個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但是熟知并不代表真知。到超市去過吧,大家想想,超市里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點呢?首先,你想,它們是怎么來的呢?自然界自然形成的嗎?【不是】那怎么來的?生產出來的,那也就是說,它們都是勞動產品,都是勞動產品。那么,生產這些東西目的是什么?想自己享用嗎?【不是。。交換】那是想干什么?【交換】對啦,想賣出去,也就是說,用于交換。那么也就是說,一件物品,要想成為商品,必須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這樣,商品的概念就出來了,同學們讀一遍【。。】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商品。
那么,下面我們來判斷一下,這幾樣東西是不是商品?第一個,媽媽給你織的毛衣是商品嗎?為什么?是不是?【不是】為什么?【】好,我們請這位同學回答一下,他說沒用于交換,說的非常正確;對了,它沒用于交換,缺少這樣一個條件。那看第二個,你在海邊拾到的漂亮貝殼是不是商品?為什么?是不是?【】為什么?【】它是勞動產品嗎?我們再看這個,超市里貨架上擺放的物品,是不是商品?【】它既是勞動產品,又用于交換,同時滿足了兩個條件。那么我們接著來看,平時,你為什么要購買商品?你為什么要購買商品?對了,我們有需要,也就是說,它能滿足我們某一方面的需要,它的這個屬性,就是我們所說的商品的使用價值(板書:(1)使用價值)。那么別人為什么要賣給你呢?他為什么要賣給你?有同學說了,是因為價值。因為,商品是勞動產品,生產它的時候耗費了一定的勞動,這個勞動是需要得到回報的。那么這個產品里邊凝結著他的勞動,他的勞動需要回報,因此,他要賣出去。那么,商
品里凝結著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我們就把它叫做商品的價值(板書:(2)價值)。什么是商品的價值?大家讀一遍:商品里凝結著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兩個就是我們所說的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也叫商品的二重性。大家可以再想想,你平時買東西的時候,你對商品有哪些方面要求?也就是說你買東西時,你會考慮哪些因素?對了,大家首先要考慮質量,還考慮什么?對了,還考慮價格。你考慮質量的時候,看看你是從哪一方面提出的要求啊?【】對了,回答得很好,我們從使用價值提出的要求,你考慮價值的時候,是從哪一方面提出要求的?【】價值。這說明,你本來就把商品當作一個具有兩重性的東西來對待的,因此商品是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種屬性的,其中第二個屬性,價值這個屬性是商品所特有的屬性,而使用價值,大家想一下,自然界存在的物品當中,空氣啊,有沒有使用價值,【有】所以,自然界存在的東西,它不是商品,也有使用價值,所以,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商品一定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那商品說完了,我們就需要說貨幣了。談論貨幣,需要建立上商品的理論基礎之上。大家先想一想,是先有商品,還是先有貨幣?(關于商品的基本知識,我們就說完了,有哪位同學愿意主動來
總結
一下商品的知識點?)★
教學
目標(一)知識目標
1、識記商品的概念及兩種屬性、貨幣的本質及其基本職能、和紙幣的概念。
2、理解貨幣產生的必然性及其兩種基本職能的區別、商品流通的含義、紙幣與貨幣的關系和紙幣發行規律。 3、運用貨幣知識說明如何正確對待金錢。
(二)能力目標 1、從具體材料入手,逐步學會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的能力。2、用紙幣知識認識假幣的違法性,提高辨別假幣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正確地認識金錢、使用金錢。
★教學重點
理解商品的概念及其兩種屬性、貨幣的本質及其基本職能、紙幣。
★教學難點
商品的價值屬性、貨幣的本質和紙幣與貨幣的關系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與講授
★教學課時
本框題是經濟生活的入口課,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較多,知識容量較大,學生理解起來有比較大的難度,建議用2課時時間學習。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回顧、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衣食住行等活動都離不開金錢,提出問題:金錢就是經濟學中的貨幣,引出新課內容。
學生活動:通過教師引導,回憶生活活動,感知生活離不開金錢,從而引發探究欲望和興趣。
二、進行新課
(一)貨幣的本質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第一段,引導學生:要了解貨幣,首先要了解商品。(商品和貨幣的緊密關系)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相關內容 1、商品
(1)含義: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2)屬性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樣的東西才能成為商品?
學生活動:思考p2兩個問題,討論后作出進行點評。
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不是勞動產品不叫商品;勞動產品只有用來交換才是商品。2、商品的屬性 教師活動:商品既然是勞動產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類勞動,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叫商品的價值。
3、貨幣的產生與本質(注:這一部分不寫在教案里)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思考,購買商品是需要貨幣的,商品和貨幣是不是一起
產生的學生活動:學生就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并發表見解,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見解作點評,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貨幣的產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了解貨幣的產生過程,并思考p3三個思考
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物物直接交換,隨著交換的擴大,交換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交換成功必須是交換雙方都需要對方的商品。在交換中人們發現,某種商品大家都樂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換成它,在用它去換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換兩次就成功了。于是,這種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從商品中分離出來,成為商品交換的中間媒介,我們把它叫做一般等價物。
在歷史上,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很多,后來,一般等價物又發生了變化呢?請看課本。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
人們固定的用金銀而不是其他商品來充當一般等價物。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找出金銀的特點)。
教師總結:當人們固定的用金銀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時候,我們就把金銀這種商品叫做貨幣。因此,貨幣就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教學過渡:貨幣產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換中起什么作用呢?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師活動:總結點評。這就是貨幣的職能問題。
(二)貨幣的基本職能 1、價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三)紙幣
(1)紙幣的產生
(2)紙幣的發行規律
(3)制造假幣是違法行為
備注:都是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與講授的方法
三、
課堂總結、點評四、鞏固練習
某商店一件上衣標價150元,貨幣在這里執行的職能是 a.價值尺度b.流通手段 c.貯藏手段 d.支付手段
★課余作業
人們用1000千克大米交換一兩黃金,這種交換活動是不是商品流通?為什么? 本節內容講述了貨幣的有關常識,主要知識框架如下 ★教學體會
本節學習貨幣的有關知識,根據新課程目標要求,要緊緊抓住貨幣的產生、本質、基本職能、紙幣這一主線,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關鏈接知識讓學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開,否則,一是沖淡主體知識學習,使學生越學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響教學進度。教學中注意雙相互動,讓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自主探索、領會有關生活現象中包含的經濟學道理,學會獨立分析,切忌機械記憶。
【篇2:高中政治課教學設計模板】
【篇3:2015年1月2日全國教師資格證思想品德面
試試講】
2015年1月2日全國教師資格證思想品德面試試講經驗分享
一、在面試之前,我感到非常的迷茫:
(1)什么是試講?什么是說課?
這兩個概念一直讓我困擾,教師資格證是采用試講的方式,例如:初中的思想品德就是給一個案例,如:2015年1月2日的真題,給你一個案例,圍繞:“父母有撫養子女受教育的權利”?讓你圍繞這個案例來試講。
(2)試講的內容是課本的知識嗎?
是的,你報考是哪科的科目,就是看這科的教材,例如我考的是初中思想品德,我就把初中的初一、初二、初三的教材全部借來看。借不到話,可以到淘寶網找找,全部買下來,不用多少錢。(3)哪個年級的教材作為重點?
重點是初中二年級的教材,初一的教材都是比較簡單,初三的教材內容太多,太復雜,導致了去參加考試抽題,偏愛在初二教材出題。但是要注意,抽題是隨機的,所以務必把初一、初二、初三的教材全部看完,千萬不要有僥幸的心理、偷懶的行為,否則會出問題的。
(4)備考的時間緊張?
2014年11月1日,看了筆試的成績過,參加面試是2015年1月2日,只有一個月多的時間,而且要看完五本教材,是比較辛苦的,所以我們務必在筆試結束后,馬上投入備考,否則時間是來不及的。不但要看教材,還要看面試的題目。
(5)面試的問題考哪些?
面試分為兩個部分:試講前考兩題,試講后考兩題,總共四題面試題。
面試主要圍繞:看待現象、人際關系、選擇教師的目的、如何提高教學能力、如何管理學生、如何應變等方面的內容。
(6)平時務必要經常演練,不要總是看書本。
面試、試講是靠口來表達的,所以平時要經常練習嗓子,否則到面試、試講那天,你說話會吞吞吐吐的、斷斷續續,影響效果的。還有經常到教室的黑板,練習寫字。在你試講的時候是要寫板書的。
(7)鍛煉10分鐘的試講能力
講課的時候,語速不能過快,不能過慢,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去好好訓練,才能把握好的節奏。
(8)網上的經驗太少
我查了網上的經驗,相關的知識經驗太少了,每次參加教師資格證的人都是很多,就是沒有多少人寫自己的經驗告訴后面參加考試的人。因此,我感到很苦惱,這也是我寫這篇經驗分享的原因,沒有前人的經驗分享,后人走路難免會遇到挫折與阻礙。如果看了這篇經驗還是有困擾,可以加我的q:408524008。
二、考試的經過
1、2015年1月2日考試,我的準考證寫的時間是10:00-10:15進入考場,我在8:50到達考
場,考生是分批進入考場,因此很多考生在學校的外面等待,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緊張,也不要和別人討論無關的話題,我在頭腦中想想教材的內容,看哪些知識點自己記不住的,馬上查找讓自己記憶起來。2、在外面等待1個多小時,進入考場,在考場的外面等待了半個多小時。
3、進入簽到室簽名,然后在簽到室等待20多分鐘。
4、有人帶領我們去另外一個放物品的教室,等待10分鐘,由監考老師帶領我們去抽題室抽題,總共有七個老師,有七臺電腦,每個考生有自己的作為,分科目的序列來坐的。抽題的過程,抽題老師,要你的手機號碼來登錄進去,所以一定要記住自己的手機號碼。抽題后,我見我的題目是《父母有撫養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有個案例在描述,關于一個家長不供的自己讀書事情。
試講的要求,圍繞案例來講
(1)要有簡單的板書
(2)要有提問學生的環節
(3)幫學生解答知識的問題
總共有六個小題的要求。
5、監考老師帶領我們去寫教案的教室寫教案,總共20分鐘。稿紙只有一張,所以寫教案的時候不要亂寫,這份教案在你面試、試講后要上交的。在教案務必寫上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報考的科目。教案圍繞:教學目標、教學用具、教學過程、總結、布置作業來寫。
6、進入面試、試講的教室,總共有三個老師,有三臺電腦,中間坐的老師是主考官。 見到考官要鞠躬問好。
7、先是面試提問:主考官隨機從電腦抽了二道題:
(1)、你如何看待教師用罰差生的錢來獎勵優秀學生,你如何看待這現象?
(2)、小王和你同時進入學校工作的,你通過努力當上主任,你分批任務的時候,小王不配合你,你怎么辦?
8、試講開始,總共十分鐘,我主要圍繞未成年人的定義?家長如何不撫養孩子的問題?國家為什么要用法律來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的原因?來展開教學的,但是我發現自己的教學的速度太快了些,講課的時候有點吞吞吐吐等問題。
9、試講結束后,主考官又向我提了兩個問題:
(1)你自己評價你講的課程?
(2)現在的初中老師工資特別低,你為什么選擇當老師?你如何讓學生學習思想品德這門課程?
面試、試講結束后,上交教案。可以離開考場。我把自己的物品拿出教室,發現考試的題目也帶出來了,我馬上交個旁邊管物品的老師,然后離開考場,回去。
高中政治試講教案篇二
高中政治面試試講教案
【篇1:高中政治老師(國編)面試試題】
試題一:人教版必修一
2015年全省中小學教師招聘南昌市中小學(幼)教師招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
2015年全省中小學教師招聘南昌市中小學(幼)教師招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
2015年全省中小學教師招聘南昌市中小學(幼)教師招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
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
2015年全省中小學教師招聘南昌市中小學(幼)教師招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
【篇2: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模板】
自我介紹: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_____號考生。
說課: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冊第__章第__節。
1、本節課分____個部分內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節課貫穿了______以后的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順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這條基本上通用)
3、本節課聯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學習______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學習______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___________的關鍵。(以上4條,靈活運用,不用全部說上就行。可以參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說學習本節課的意義。)接下來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2、(只要說出本節課要講的知識點,也是重點難點就行)
能力目標;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處理____、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需要選擇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2、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對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對于教學目標,因為時間短,不一定要分成這三個目標,只要說出3點就行。)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學目標之后,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對于重點、難點,依然是說出本節課的內容就行,可以參考本節課的題目和各部分的標題)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范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采用類比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悅感。
4、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根據需要任意選取教法。2-3個就行。根據時間自行安排。)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采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后我們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
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復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鐘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幾部分的學習。
最后,用約5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或者說是,對本節課進行總結以及布置作業。
(1、關于講練結合,如果是理論課,練就表示做習題,如果是操作課,就表示上機實際操作
(2、我是按一節課40分鐘分配,待考證。
(3、大概模式是這樣的,你根據時間要求自行取舍吧。
(4、聲音一定要大,語速不能太快。對于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表示你說課流程的詞匯要突出。但是,不要板書,浪費時間。
(5、注意,偶爾要看一下評委,眼神交流。
最后要說“說課完畢”
對于試講,引出這節課,之后順手把本節課的題目寫黑板上。要用力寫清楚。
如果覺得整節課講不完,你可以說我今天主要講____幾部分。因為沒有學生,所以講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顯出你跟學生交流的過程就顯一次,不然的話,就直接講自己的。
試講完畢
答辯如果是評委直接提問,簡單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給你紙條自己看,你就不要讀題了,普通話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鐘,說首先我來回答第一題。
答辯完畢,請老師多多指導。(鞠躬)
說課的整體思路,按這個,就是記不住,也能順著說出來點東西。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有時根據需要也會說上關鍵點)教法和學法 導入(5分鐘)教學過程 正體(20分鐘)
尾聲(5分鐘)
【篇3:2015年教師招聘考試 面試試講 人教版高中歷
史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歷史必修一全冊教案
第1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基礎知識:
①重點: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難點: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⑵能力培養:培養利用歷史資料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與思考,初步培養學生用歷史眼光和歷史意識來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和影響。2、過程與方法:
①分組討論:前后桌一組,選出組長一人,記錄討論的中心論點并作好發言準備。②分階段進行問題解決,在學生自學階段,老師走下講壇,深入各組討論中,以便隨時發現學生在解決過程中出現的疑惑或難點,增加課堂解決的針對性。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幾千年前,就有了相當完備的國家運行機制,有相當高的政治文明,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認識到中國是一個淵源流長的文明古國,理解宗法制對歷史和現實的影響。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單元序言分析: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1996年開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更進一步證實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國國家機器是怎樣運作的呢?本單元我們一起來探究中國古代國家機器運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講授新課] 1、中國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學生形成時間概念。)
2、本專題的關鍵詞是“政治制度”。考查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響等各方面的內容。本單元分四個階段對中國古代不同時期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沿革和影響進行了概述,向我們描述了古代 中國政治制度的發展脈絡和趨勢。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從“大禹治水”的故事講起,可以由學生講述導入夏朝的建立。
(一)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設問: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傳說很久以前,黃河發大水,把莊稼和房屋都淹了。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舜就派鰥去治理洪水,但鰥沒有使洪水馴服。鰥的兒子禹就自告奮勇地要求繼續治水。他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從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間,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正是因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過禪讓制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后來,禹的勢力越來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根據斷代工程,科學地測定夏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設問:請觀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圖《戴冠冕的夏禹》,這時的夏禹有何變化?
這時的夏禹因為權勢的強大,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為夏國王了。(舉例:在禹統治的時期,禹已有特權。相傳因為有個部落酋長參加會議遲到,被禹處死,可見禹已在行使著君王的權力。)冕是古代帝王專戴的禮帽,圭為古代帝王舉行禮儀所用的玉器。1.王位世襲制
禪讓制,是原始社會部落聯盟內部民主選舉首領的制度,“選賢與能”。
設問:成為夏國王的大禹還會繼續推行禪讓制,選出他的繼任者嗎?
禹雖然按照傳統的禪讓制推舉伯益為繼承人,卻不給他實權。相反,禹把實權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啟殺掉益而繼承王位。這說明我國原始社會的禪讓制已被王位世襲制取代,中國社會也由“天下為公”的時代進入到了“家天下”的時代。
提供兩段材料給學生,可比較分析原始社會的“天下為公”與階級社會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和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襲制不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終弟及這種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時期,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制定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為例說明。在中央,最高統治者為王,設相、卿士參與商王決策;在地方,商時期方國林立,方國首領被商王封賜為“侯”“伯”等,他們對方國擁有一定的支配權力,同時對商王效忠,定期納貢、朝見,并奉命征伐。(這里可結合學生所熟悉的《封神榜》,以周方國的文王被賜封為西伯侯為例講述,學生更易理解。)
(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前1046年,陜西一帶周部落首領周武王滅商,以鎬京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強盛時控制的地區,已經遠遠超過商朝。
西周控制區域西起今甘肅東部,東達海濱,北起遼寧,南達長江,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情境設置:對于如此龐大的王朝,作為周王,怎樣才能有效地統治? 1分封的目的鞏固周王室的權力,一是要“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遺族叛亂,三是要適應人口不斷發展、疆域不斷擴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鞏固統治)
情境設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該怎樣進行分封呢?(結合《周朝分封諸侯分類示意表》說明分封的對象,能認識到分封的主體是同姓分封,同時可結合地圖說說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內容(周王與地方諸侯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②被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盡到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舉實例說明,周成王、周康王時期的會盟諸侯,周昭王時期的巡游南方。)3分封制的影響 設問:當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貴族、立功的異姓貴族和先代貴族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諸侯以后,他們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鞏固統治,擴大疆域?(用此設問主要是讓學生充分體會分封制帶來的影響,學生可結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認識進行思考。)
教師總結:認識分封制的影響,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強大,與諸侯國勢力強弱成反比。當周王室力量強大時,就能保持對諸侯國的震懾力,并能通過諸侯國強化對邊遠地區的統治;當周王室力量衰弱時,諸侯國獨立性就會增強,并威脅到周王的統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時期對周王朝統治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明顯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統治,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們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蓋前者。
(三)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設問:在分封制下,為什么分封的主體是同姓王室貴族?
同姓王室貴族和周王的關系最親。他們之間是有血緣關系的。而血緣關系的親疏對周朝同姓貴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實際上,西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的親疏不同的家族結構,構成了當時另一個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與分封制密切相關。
1宗法制的含義
簡單說即宗族的法規。它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是用規定宗族內庶嫡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終保證王權的穩定。
2內容:嫡長子繼承制,余子分封;龐大的宗族網;與分封制互為表里(其中嫡長子繼承制是最大的特點)。
3影響:確立一整套分配與繼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家國一體。
早期國家制度以宗法制為核心,用分封制為治理國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祿制為選拔官吏的基本方式。[本課小結]
在夏商周時期,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構成了古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宗法制通過血緣關系的親疏,規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會統治秩序,分封制則保證了周王對全國各地的統治。它們互為表里,相互滲透,共同維持西周社會秩序正常運轉。
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通過掌握皇帝稱號和皇帝制度的內涵,理解秦朝至高無上的皇權的權威性。
⑵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縣制的內容和特點,理解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對鞏固封建專制皇權的作用。
⑶ 解和掌握秦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措施;探究封建專制皇權對秦王朝的強盛
和滅亡的雙重作用;正確地評價秦始皇。2、過程與方法
⑴提出問題,設置歷史情景,引導學生探究問題。
⑵利用辯論的形式,引導學生體驗歷史發展過程。
⑶利用歷史資料和示意圖,引導學生從形式上多樣的材料中獲取歷史信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認識到秦朝統一在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作用,培養學生維護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感。⑵認識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件顯示](利用詩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了解這段歷史的興趣)
《古風》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雄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聘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酈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思考:①詩中“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云,諸侯盡西來。”是指什么歷史事件?
②詩中的歷史人物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的下場?
③詩人對他的敘述評價是否客觀?為什么? [講授新課]
思考: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戰國時代,為什么偏偏只有秦國能夠異軍突起而有實力消滅其他六國呢?
一.從諸侯爭霸到秦朝統一
1.原因:根本原因:經濟發展,統一是歷史發展趨勢。 主要原因:商鞅變法,國力強大。
2.統一: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終于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陽。二、至高無上的皇權和中央官制
思考: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是什么意思?
專制主義:中央的決策方式即皇帝個人專斷獨裁。
中央集權:全國軍、政、財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
請一位同學歸納一下秦始皇建立了統一的封建國家秦之后的措施?
措施:
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全面推行郡縣制。
(一)皇帝制度
請一位同學當秦始皇,說說他怎么樣確立“皇帝”的稱號?
學生:古人都以“王”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但朕覺得寡人完成了統一大業,完成了前無古人的事業,功高蓋世,如果還以“王”來作為稱呼,不足以顯示朕的權勢以及地位。朕曾讓群臣商議過,但他們上的“泰皇”朕也不滿意,所以朕決定去掉“泰”字,加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