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三年級作文端午節字篇一
艾草清香撲鼻。
大門插著桃枝,出門可以看到麥二是黃色的。
這里端陽,那里端陽,到處端陽。"
這是端午節奶奶教我的歌謠。我記得我父親曾經告訴過我他的童年。在他的故事里,端午節對他來說是一個充滿好奇和期待的節日:初夏的節日之夜,剝下一個粽子,滿屋清香。所有人都圍了過來,孩子纏著大人講那個熟悉卻永不厭倦的故事:兩千多年前,古代中國到處都是戰爭。農歷五月初五,有一位愛國詩人,憂國憂民。
然而,他心中的抱負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帶著石頭來到滾滾波濤中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們劃船,四處尋找他們所愛的屈原。為了防止水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他們把糯米包裹在香香的竹葉里,扔進了河里.故事講到這個時候,大人總是指著天空說:“你看,天上最亮的星星是屈原形成的。”孩子們會仰望深邃的天空,尋找最亮的星星。
又是粽子香的一年。你期待端午節嗎?如果你吃粽子,你能用粽子講故事嗎?望著天空,透過霧蒙蒙的工業霧氣,你還能看到天空中閃亮的星星嗎?
高樓平地起,大面積麥田消失。在城市邊緣,我們很難看到“出門望黃麥”的景象。是的,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端午節是不是在鋼筋混凝土的擠壓下越走越遠?喧鬧的城市承載了太多人的欲望。父母的歡樂是否已經淹沒在城市閃爍的霓虹燈中?
我們無法理解父母年輕時的期望。想吃隨時可以吃各種粽子,粽子的味道好像越來越沒意思了。我們感興趣的是微笑的麥當勞叔叔,善良的肯德基爺爺;我們對舊故事也缺乏興趣。我可以隨時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我也覺得奶奶教我的歌有點土。我可以隨時在我的mp3播放器里錄制各種搖滾歌曲!
可是,我們不覺得少了點什么嗎?我們似乎缺少一些快樂,一些向往,一些責任。在噪音中,我們迷路了!
小學三年級作文端午節字篇二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算完成了。當然,粽子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是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寄托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在逐漸減弱。端午節跟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于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淀,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愿。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這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恒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于挖掘跟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小學三年級作文端午節字篇三
端午節,又叫龍舟節、正陽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組成了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當天都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活動,如賽龍舟、掛艾草、吃粽子、洗草藥水、栓五色絲線辟邪等。
每到端午節前,我們全家都會忙碌起來。姥姥會先買好糯米、肉、糖、粽葉、線等各種物品,我和媽媽則去買艾草來掛在門上。艾草剛買的時候綠油油的,仿佛剛長出來的嫩草。聽媽媽說,艾葉除了驅蟲作用,還有個特別功效,就是驅邪。所以,端午節也是人們與疾病、毒蟲做斗爭的節日。
等到食材都就位后,就到了家人們各展身手的時候了。首先,提前洗好粽葉、泡好糯米、佐料分開放到備用碗中。接著,拿著兩到三張粽葉先卷成圓錐形,往里面放糯米,不要放滿,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再根據口味不同,分別將糖、肉或者紅棗放在糯米中間壓好,然后再添放一些糯米到上頭,這時要注意不要超過粽葉最低的地方,不然包不住,米粒就得遍地跑了。最后,再把粽子的“腦袋”蓋上,用線捆好。我的技術還支持不到最后一步,每一次我都是讓姥姥幫忙。
包好粽子后,我們將生粽子放上蒸鍋,用水蒸氣的力量蒸熟它們,蒸著蒸著,粽子的味道就飄出來了,等熟了打開鍋蓋,一個個飄香四溢,軟軟糯糯的粽子寶寶就熱騰騰地出爐啦!雪白的粽子,各種口味的粽子寶寶即將閃亮登場!有肉粽子、白粽子、糖粽子和紅棗粽子,光是想想,口水都止不住了!話不多說,趕緊開吃。
端午節還有個習俗,你知道是什么嗎?沒錯,是劃龍舟。雖然我沒有親眼看到過賽龍舟,但是好歹也在電視里見過——前面一位鼓手,用力敲鼓以鼓舞士氣,穩定節奏,后面有很多人,大家一起用力劃槳,讓龍舟盡量快的往前跑。龍舟上每個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樣,他們口中喊著各自隊伍的口號,船手們雖然汗流浹背,但每個人的眼神里都充滿了堅定,每支隊伍都為了勝利竭盡全力。
這個節日不僅讓我學習到了知識,還給我帶來了吃粽子的幸福。更重要的是,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學三年級作文端午節字篇四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夠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是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
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征。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小學三年級作文端午節字篇五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也稱為端陽節、崇武節和端午節。如今,端午節的許多活動都與紀念中國偉大作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都要舉行龍舟比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每個家庭似乎都有相同的端午節。現在我來介紹一下我家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和賽龍舟。所以我們家有個媽媽叫——,是真正的粽子制作高手。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一起學做粽子。媽媽先拿了三片葉子,中間放兩片,一片倒過來,然后把三片葉子卷成空心的圓山雞形狀。從我媽的樣子學來的,拿了三片卷成錐形,卷的不好,還是直筒。我媽看到后指出:“左手握住蘆葦葉的一角,右手將蘆葦葉的另一角向內卷,下面用力收緊,上面放松。”在媽媽的帶領下,我把粽子卷了起來。
然后,我媽媽把一根筷子放在空心圓錐形的粽子葉子里,用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
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粽葉刺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一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我包的粽子像些樣子了。
最后一道工序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握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各宗字。隨之,第2個,第3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媽媽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
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我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三十分鐘后,再泡在湯水里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這些粽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
我和爸爸著兩只小饞貓一聞到香味就圍著鍋子,問媽媽:“媽媽,媽媽,什么時候能吃呀?”媽媽總會笑著說:“你們這兩只小饞貓!”
瞧,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
小學三年級作文端午節字篇六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
所有大街小巷都沸騰起來了,有賣香囊的,賣艾草的,還有賣五色線的。俗話說的好,屋上綁艾,家家有愛。于是我家到處也都放上了艾草。媽媽還買了一些五色線,戴在了哥哥姐姐和我的手上。
今年的端午氣息,老家最旺,和一家人團團圓圓吃粽子,那才叫艾。所以我們決定去奶奶家過端午。
一路上鳥語花香,果實累累。到了,我下了車,便向家門奔去。爺爺奶奶在看電視,聽說某地又新增確診病例23例,不會吧!病例又增加了這么多,看到這兒,我才想起自己又忘戴口罩了。唉,我真是大馬虎!
中午,爸爸媽媽準備包粽子,我也想包一下試試,可媽媽說我還不能包粽子,因為我太小了。爸爸比較善解人意,說:她想包就包吧,小孩子手巧,說不定能比咱們包的還好。于是我就加入了包粽子團。
首先,準備一張方形的粽子皮,然后把糯米平鋪在上面,再放幾粒花生,可花生到底放幾顆呢?我不太愛吃花生,那就不放了吧。然后再放兩顆蜜棗,這樣口感吃起來甜絲絲的更符合我的少女心。最后再放一層糯米。開始包了,先將長的那兩邊往里包一下,再把上面短的一邊往下折,然后翻個面,用繩子固定好粽子葉。看到爸爸媽媽嫻熟的手法,我百般羨慕,可我還是第一次包。繩子一綁,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著我那個有點拙態的粽子,心里歡喜著:我會包粽子了!我屋里屋外的跑著,看見人都指著我的粽子說:看,我自己包的粽子!人們都連忙夸贊:妞妞會包粽子了!我快樂地回了家,爸爸說:要上鍋蒸了,把粽子給爸爸好不好?我這才戀戀不舍地把粽子給了爸爸,然后去看電視。
不知不覺中,粽子蒸好了,爸爸把我包的粽子放到我的碗里,那粽子白白的,像個白胖子,吃一口糯糯的。
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小學三年級作文端午節字篇七
端午節來自于屈原的故事:屈原,一個愛國詩人,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來豐富國家和加強人民,但沒有被國王采納,他被逐出了皇宮。他非常生氣,跳下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船,把竹筒里的米順著汨羅江撒向屈原。后來,為了紀念屈原,每個人都把裝滿竹筒的米飯變成粽子,把劃艇變成了龍舟。每個人每年都慶祝端午節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崇拜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慶祝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真正的粽子制造者,我的母親。所以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吃很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葉包粽子是最美味的。因此,她用蘆葦葉做粽子。她在做粽子前做了準備:將蘆葦葉放入水中煮沸,將準備好的糯米和紅棗分別洗凈,準備就緒。
蘆葦葉涼了之后,她開始包粽子。首先,她拿了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放在桌子上,一片放在另一邊,夾在中間,把三片葉子卷成一只圓雉形狀,然后把糯米放在里面,中間夾幾個棗子,最后用線把葉子綁起來,包一個粽子。她又胖又大,看起來像一個正在睡覺的老佛爺。當她包好粽子后,在高壓鍋里蒸40分鐘,然后放上3到4個小時,讓粽子美味可口,可以隨時食用!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原料非常簡單,但是包的粽子很好吃。它是如此的芳香,你一聞到它就會激起你的食欲。只要你桌子前面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下去。因此,每當我吃粽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不合我的口味了!說到我的口味,我不知道我媽媽做粽子有什么秘訣。她每次做粽子,總是很美味,能激起人們的食欲,讓他們變得貪婪,并準備吃很多。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對于端午節的慶祝當然是不可或缺的。
我最喜歡的是龍舟比賽。幾十名水手手里拿著槳,用手在全身劃動。擊鼓的水姿勢很高,而且他們有規律地敲打。快點,快點!體育場邊上的啦啦隊充滿激情,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大喊大叫,歡呼雀躍,迫使水手們更加努力地劃船。整個龍舟競賽如此壯觀和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征。
吃粽子和賽龍舟,這兩個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