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音樂學情分析篇一
1、通過培養節奏感,激發幼兒對音樂課的興趣。
2、幼兒能夠聽辨聲音的長短,能感知四分音符的節奏。
3、初步培養初步的音樂能力。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錄音機,磁帶,鋼琴。
(一)開始部分
聽教師彈鋼琴《來了一群小鴨子》進教室,
幼兒模仿小鴨子的動作,坐在小椅子上,準備上課。
(二)基本部分:
1、發生練習:
1 2 3 4 5 6 5—/ 5 4 3 2 1 3 1—//
小鴨子們起得早,太陽公公咪咪笑。
2、出示玩具下鴨子,“今天我要上幼兒園去了,真開心。”
x x x x x x x x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3、小鴨子看見老師有禮貌的問x x x x x x x x
嘎嘎嘎嘎老師你好
“小朋友們你們也是有禮貌的好孩子,問老師好,好嗎?”
x x x x x x x x
老師你好老師你好
4、 小鴨子玩汽車:聽,小鴨子說什么?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嘎嘎嘎嘎我玩汽車嘎嘎嘎嘎我真開心
“小朋友,和小鴨子一起把小鴨子說過的話告訴老師好嗎?”幼兒隨下鴨子按節拍說出。
5、 用此方法,下鴨子可以換不同的玩具,如皮球,積木,風車……幼兒隨下鴨一起練習四分音符的語言節奏。
6、 同時,也可以把小鴨替換魏小狗,小貓等其他動物代替,練習四分音符。
(三)、結束部分:
幼兒一起齊唱《來了一群小鴨子》離開小椅子。
一、從兒歌教學的角度來反思本節課:
3、整堂課動靜交替,很好。
二、從整合教學的角度來反思本節課:
1、整合分為領域內的整合和跨領域的整合,本節課屬于跨領域的整合;
2、從目標上來看,本節課既有語言、兒歌講述,又包含了音樂元素、社會情感、科學成份,像一個大拼盤。應先確定這節課大概能整合哪些領域。
3、整合的種類有目標、內容、準備、方法、手段的整合。
5、在整合的同時要有一個偏重的領域,(即定位本節課的重點領域)。
三年級音樂學情分析篇二
1、從音樂科的特點出發,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為提高民族素質奠定基礎,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學科教學中。
2、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順序,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選擇教學內容,努力處理好內容的濃度和廣度。
3、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兩者之間的協調關系,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
本冊教材共有12課,后面還有選唱選聽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課都有一個主題,每課都包含“演唱”、“聽賞”“活動”等內容。
在本冊中,歌曲內容健康生動活潑,體現了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指導學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礎上進行有關愛國主義的教育以及體驗各種生活的樂趣,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音樂知識有:節奏的把握、人聲的分類、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學習和音樂家聶耳的故事等等。活動和音樂童話劇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過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更好的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并達到多種技能的綜合運用;通過表演童話音樂劇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和教益,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整冊教材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為動力,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
1學生人數多,不太易于管理,要有適當的方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小學生好動,還有一部分學生頑皮,但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
3現在的小學生智力水平相對高,動手能力也較強。
4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應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5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6雖然已經是小學階段的第三年了,但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上課習慣還是非常重要(正確的演唱姿勢、上音樂課的習慣、游戲的規則等等)。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2通過欣賞優秀的兒童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鑒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培養學生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活動中運用樂譜。
5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6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友愛精神。
1唱歌:
(1)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氣息方法。
能初步學習豎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聽賞:
(1)了解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根據歌曲介紹中外音樂家。
(2)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
4識譜:
掌握各種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簡單節奏,并能在活動中靈活運用。
第一周聆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么幸福》
第二周表演《搖啊搖》,《小酒窩》
第三周聆聽《草原放牧》《草原巡邏兵》
第四周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五周聆聽《同伴進行曲》,《船歌》
第六周表演《哦蘇珊娜》《原諒我》
第七周聆聽,《小牧牛》,《牧歌》
第八周表演《放牛山歌》《小牧笛》
第九周聆聽《媽媽的歌》《小白菜》
第十周表演《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第十一周聆聽《櫻花》《雪花飛舞》
第十二周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
第十三周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鐘》
第十四周表演〈美麗的黃昏〉
第十五周聆聽〈對鳥〉〈空三鳥語〉
第十六周聆聽〈一只鳥〉〈小烏鴉愛媽媽〉
第十六周聆聽,〈豐收之歌〉〈豐收的喜悅〉
第十八周表演〈圓圓和彎彎〉
以上就是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健康是生命的象征,是幸福的保證。音樂課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愉悅,更是心靈的成長。
三年級音樂學情分析篇三
1、學生剛到一個新的環境,學習的方式與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變,師生之間互不相識,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
2、小學低年級學生愛唱、愛跳、愛動,對音樂有著一定的興趣。本年級有四個教學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級人數多、年齡小、組織紀律性相對較差。又由于學校處于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弟較多,所以學生的音樂素質肯定會存在個別差異,因此對學生應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讓他們在鼓勵和贊揚聲中不斷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1、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從教材內容與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勵和啟發學生去學習。
2、發揮了音樂教學的創新優勢,在呈現上,給師生留出足夠自由想象和隨意發揮的空間。
3、建立了發展性綜合評價體系,課后——“音樂小花在開放”包括:今天表現真棒、音樂的感覺真好、我們班的小明星、老師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
1、把每個學生的發展擺在第一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多唱、多聽、多動、多想、多說,在音樂實踐中獲得學習音樂的愉悅和能力。
2、要積極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營造音樂學習的良好氛圍,讓他們在感受、鑒賞、表現、創造音樂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3、要善于發現孩子們的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瀉,讓他們在鼓勵和贊揚聲中享受成功,不斷增強學習音樂的興趣。
4、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探索、努力鉆研。
(一)、發聲基本要求
1、培養練聲的興趣。
2、歌唱姿勢要正確。
3、發聲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輕聲唱歌。
4、按教師的手勢,整齊地唱歌。
5、用正確的口形,唱好u、o、u韻母。
(二)、讀譜知識
1、知道音有高低。
2、知道音有長短。認識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形狀,知道各唱幾拍。
3、知道音有強弱。
4、認識小節、小節線、終止線、換氣記號。
(三)、視唱
1、能用聽唱法模唱歌曲。
2、能打出x、x——、x—、x等節奏。
(四)、練耳
1、聽辨音的高低,比較不同樂器、人聲及統一樂器的不同音區音的高低。
2、聽辨音的長短,比較全音符與二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分音符的長短。
3、聽辨并說明音的強弱差別,比較ff與pp、f與p的強弱差別。
(五)、欣賞
1、初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欣賞音樂的習慣。
2、發展音樂聽覺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力。
3、使他們具有初步的音樂感受能力。
(六)、唱游
1、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兒童對音樂多種要素的感知力。
2、通過歌唱、律動、表演、舞蹈等活動來感受音樂的美。
三年級音樂學情分析篇四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有:春天;可愛的動物;童趣;音樂會;牧童之歌;愛祖國;老師的歌;愛和平;家鄉美。本學期繼續運用新教材,增加了許多學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賞內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學生創作、表演等活動,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造了一個豐富的資源環境。
學生的特點還是天真、可愛、好奇的兒童,他們的生活還是以游戲為主,因此,創作和表演是學生喜歡的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創造是人類的希望,從小讓學生有這樣的良好的創造環境,使學生愛音樂的同時,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及創作欲望。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3、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4、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著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5、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6、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7、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其不同的風格。
8、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9、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10、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11、樂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1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13、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14、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15、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1、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做好課前準備。
2、不斷提高科學文化和教育理論水平。
3、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力求使學生掌握知識。
4、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藝術性。
5、加強自身基本功訓練,提高工作水平。
6、執行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工作盡職盡責。
三年級的學生平時上課時紀律比較好,各個都很認真,整體的音樂基礎還可以,學生的接受能力不錯,對音樂充滿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演唱時不喊唱,演唱時很開心、充滿了感情。各班的學生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學生樂理知識掌握的不錯,唱歌的狀態,音色也很優美。
大約占整體學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數占多數,大約是50—55,這批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很濃,但又由于自身的條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底子薄,對于音樂有缺乏興趣,所以情況不是很好。
音樂方面比較差的同學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準不佳,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視譜不會等。這些學生對音樂課喜歡,但總是不遵守紀律所以也學不好。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充分激發這些學生學習音樂,愛好音樂的興趣,對他們要多鼓勵多表現,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感情。
三年級音樂學情分析篇五
1、從音樂科的特點出發,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為提高民族素質奠定基礎,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學科教學中。
2、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順序,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選擇教學內容,努力處理好內容的濃度和廣度。
3、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兩者之間的協調關系,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
本冊教材共有12課,后面還有選唱選聽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課都有一個主題,每課都包含“演唱”、“聽賞”“活動”等內容。
在本冊中,歌曲內容健康生動活潑,體現了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指導學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礎上進行有關愛國主義的教育以及體驗各種生活的樂趣,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音樂知識有:節奏的把握、人聲的分類、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學習和音樂家聶耳的故事等等。活動和音樂童話劇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過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更好的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并達到多種技能的綜合運用;通過表演童話音樂劇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和教益,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音樂。整冊教材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為動力,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
1學生人數多,不太易于管理,要有適當的方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小學生好動,還有一部分學生頑皮,但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
3現在的小學生智力水平相對高,動手能力也較強。
4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應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5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6雖然已經是小學階段的第三年了,但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上課習慣還是非常重要(正確的演唱姿勢、上音樂課的習慣、游戲的規則等等)。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2通過欣賞優秀的兒童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鑒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4培養學生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活動中運用樂譜。
5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
6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友愛精神。
1唱歌:
(1)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氣息方法。
能初步學習豎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聽賞:
(1)了解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根據歌曲介紹中外音樂家。
(2)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
4識譜:
掌握各種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簡單節奏,并能在活動中靈活運用。
第一周聆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么幸福》
第二周表演《搖啊搖》,《小酒窩》
第三周聆聽《草原放牧》《草原巡邏兵》
第四周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五周聆聽《同伴進行曲》,《船歌》
第六周表演《哦蘇珊娜》《原諒我》
第七周聆聽,《小牧牛》,《牧歌》
第八周表演《放牛山歌》《小牧笛》
第九周聆聽《媽媽的歌》《小白菜》
第十周表演《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第十一周聆聽《櫻花》《雪花飛舞》
第十二周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
第十三周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鐘》
第十四周表演〈美麗的黃昏〉
第十五周聆聽〈對鳥〉〈空三鳥語〉
第十六周聆聽〈一只鳥〉〈小烏鴉愛媽媽〉
第十六周聆聽,〈豐收之歌〉〈豐收的喜悅〉
第十八周表演〈圓圓和彎彎〉
以上就是小學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健康是生命的象征,是幸福的保證。音樂課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愉悅,更是心靈的成長。
三年級音樂學情分析篇六
學生組成:由澄江希望多名學生組成,其中極少部分城市家庭學生在進行音樂專長學習,大部分來自農村,其中有幾十名離學校較遠的農村學生在學校住讀,還包括特殊教育兒童毆家伶、聶義鴻。
學習態度:該年級學生大部分有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上課積極配合教學活動,少部分學生有音樂特長還積極參加學校各項音樂節目的排演和展示。
學習基礎:該年級學生學習上已經接受了兩年新課程教育,對音樂喜愛有一定的自主表現力,能對音樂產生相應的情緒和反映。課堂上有良好的唱歌習慣,注意到了唱歌時聲音的運用。
知識缺陷:從知識的角度來看,他們還需要掌握更多有關節奏,速度,旋律特點等方面知識,了解更多音樂作品和音樂家。其中三年級二班學生總體學習能力略高出其它兩個班。
接受能力:課堂上能及時對老師做出的教學問題有所反映,總體說來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學生是較少的,可以持續參加音樂活動的學生是少數。
學習方法:通過大量的聽開展學歌,賞歌,知歌,明知識的教學。
學習習慣:不能保持自然聲音演唱歌曲,但對歌曲可以用自己的動作語言加以表現;能基本保持良好的學習姿勢,積極參與學習,還有待培養在學習音樂中良好的音樂傾聽習慣和用語言表現音樂的良好習慣。
1、以《祖國媽媽》感受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以《春來了》感受春天的美麗,以《兩只小羊》學會在生活中相互禮讓的道理、《小騎手》體驗蒙古族音樂獨特風格和藝術魅力,從《母子情》感受母子情深,母子間樸實的愛,從《友愛之花》體會到同學之間的互相關心、愛護的情感、《快樂的節日》體驗兒童節的喜慶和歡樂。從《小駱駝》中體驗小駱駝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音樂形象,在《多愉快》《喜洋洋》中感受愉快祥和的意境。
2、運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參與音樂學習中,培養良好的歌唱習慣。
3、感受二部輪唱的特點和表現力。學唱《兩只老虎》和《王老先生》
4、可以辨別歌曲段落,用人聲模擬音樂音響的聲音,培養運用一些節奏為歌曲進行伴奏的能力。
5、認識豎笛,了解演唱吹奏姿勢。
6、在音符之家中,辨識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7、了解音樂家洗星海的生平事跡,感受他的音樂作品風格。
教材中所編進歌曲旋律優美,節奏有舒展自由的,由短促有力的,能讓學生可以對不同特點的音樂有所體會和感受。教材注重音樂知識有機滲透在音樂活動中,讓學生先感受后掌握,音樂知識開始逐步出現在課堂上。
1、通過歌曲學習體會相應歌曲情緒和所表達的思想內涵,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和豐富情感體驗。
2、通過聽賞,唱歌等活動培養學生有良好的聽課、聽歌、唱歌的習慣和音樂表現力。
4、認識豎笛,了解演唱吹奏姿勢。
5、了解人民音樂洗星海,感受他的音樂作品風格。
6、積極參加音樂活動鞏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的時值和差別,辨識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1、能用歌聲和表演表現歌曲的情緒和內容。
2、認識豎笛,了解演唱吹奏姿勢。
3、辨識辨識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4、從歌曲節奏,速度,旋律特點各方面了解學習歌曲。
5、能選用不同的打擊樂器和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6、可以辨別歌曲段落。
1、歌唱演奏創作圍繞聽而進行,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表現、創造和享受音樂。
2、調查了解學生音樂學習水平和個別差異,以便心中有數,區別教學。
3、欣賞以音樂音響為本,以聽為主,借助語言文字、圖畫等輔助媒介,采用唱歌,演奏,身體動作和表演等方式,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
4、演唱教學中教師做到有表情地演唱,利用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歌中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評價,避免機械的反復學唱。
5、教學中注意讓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無論是姿勢,呼吸,發言和吐字都進行科學規范的訓練指導,技能訓練運用于音樂活動中避免成人化專業化。
6、器樂教學遵循降低難度先易后難原則,培養學生個人愛好和增強音樂的表現力。
7、針對優生多鼓勵指導,困難生多樹立信心,多鼓勵參加音樂活動。
8、認真學習音樂課程標準,對教學案例進行及時的復備和課后反思,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促進教學效果。
《如何在農村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口琴教學》
以月評價為主,歌曲考試兩次。期末為綜合測評。
三年級音樂學情分析篇七
1、學習用簡單的身體動作,有節奏地表現螃蟹、海豚、小丑魚走、跳、游的基本姿態。
2、喜歡參與韻律活動,在“大帶小”活動中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3、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1、“參觀海底世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觀看海洋動物表演,初步學習用身體動作,表現螃蟹、海豚、小丑魚走、跳、游的基本姿態。
3、到海洋動物家里玩,以“大帶小”的互動方式進一步學習螃蟹、海豚、小丑魚走、跳、游的生動姿態。
4、參加海洋動物狂歡節,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5、告別海底世界之旅,活動自然結束。
本課整體上的效果還是不錯,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享受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個別的幼兒有時做一些課堂小動作,影響教學,其次是幼兒的主動性有些欠缺應該設計一些合作交流的環節。教師要認真反思,從教學環節設計入手,爭取減少走神的幼兒充分調動每個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