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奮進新時代讀后感篇一
站在時間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時代的面貌和意義。這個假期,我讀了《輝煌七十年奮進新時代》這本書,第一次全面了解了我國的奮斗史,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第一次詳細知道了祖國的豐功偉績。這一切震撼了我的心靈,感慨萬千。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70年來我們的祖國跨過了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70年的成就何其壯麗,舊貌換了新顏,仰望藍天,“神舟”飛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峽大壩曠古神奇。中國橋,中國路,中國高鐵……一一個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已成為引領世界的新名片。我知道是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告別了水深火熱,站起來了;鄧小平爺爺發出了“發展是硬道理”的號召,改革開放給祖國帶來了春天的氣息,中國人民逐漸富起來了;70年的偉大歷程,習主席引領我們的祖國駛入了新時代,中國人民正在強起來。今天,我的家鄉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在爺爺奶奶的口中有著更真切的體現。養老、醫療等細密的保障網增加了人們的安全感;你看,一條條寬闊、筆直的馬路縱橫交錯,一幢幢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神奇般地拔地而起,咋馬鞍山也架起了自己的長江大橋;隨著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建設推動,一個個旅游景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習主席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佇立在新時代波瀾壯闊的歷史潮頭,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身負總書記以及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一定要把握住歷史和時代提供給我們的機遇,堅定理想信念、加強品德修養、學好知識本領、腳踏實地地去不懈奮斗,回答新時代的考卷。
奮進新時代讀后感篇二
以冰雪藍為基調,配以舞動的白色飄帶,點綴若隱若現的`雪花和運動元素……北京冬奧會期間,連通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的京張高鐵動車組車身,換上“瑞雪迎春”的新裝。從北京清河站出發,到延慶賽區僅需26分鐘,65分鐘即可到達位于張家口市的崇禮賽區。
近年來,乘著協同發展的東風,京津冀三省市以交通一體化作為率先突破重點領域,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一條條線路、一項項工程建設從藍圖變為現實。“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讓三地發展脈搏同步跳動。
-年12月30日,世界首條時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鐵——京張高鐵正式通車。“京張高鐵運營后,乘動車組到崇禮滑雪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休閑選擇,極大促進張家口地區文化、旅游等產業的發展。”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車輛部高級工程師賈潞說。
除了京張高鐵,京津冀的“高鐵名單”還有一長串:京津城際延長線、京雄城際鐵路、石濟高鐵……-年印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提出“四橫、四縱、一環”的交通重點線路圖,將華北平原打造成一個“大棋盤”。
-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我國第一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李東曉作為0001號高鐵司機,駕駛高速動車組完成首趟值乘任務。如今,李東曉所在單位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懷柔北機務段,再次承擔京張高鐵動車組值乘任務,參與服務和保障北京冬奧會。“高鐵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插上了翅膀。”李東曉說。
此外,以干線鐵路和城際鐵路為主骨架的多層級軌道交通網絡也已初具規模,公路交通網絡日益完善通暢,機場群、港口群發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路通,則百通。交通一體化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鋪平道路,提升經濟要素交流效率,降低發展成本。值得一提的是,京津冀作為全國區域協同發展改革引領示范區,通過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和完善協同發展機制,基本實現“規劃同圖、建設同步、運輸一體、管理協同”,為交通一體化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保障。
“信息化服務”讓旅途更智能。隨著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不斷推廣使用,截至-年底,3省市已發卡700余萬張,與288個城市互聯互通。三地空間上的“一體化”已變成時間上的“同城化”。
奮進新時代讀后感篇三
手捧《奮進新時代》這本書,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祖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國際地位在不斷提高。這幾十年來中國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不得不讓外國人對我們豎起大拇指,刮目相看。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們應當發憤圖強,肩負起歷史的責任,成為理想遠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接班人,向新時代奮進。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新中國的第一位領導人——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的又一個奇跡,讓中國人民挺起腰桿。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這是鄧小平爺爺提出的改革開放三十年,讓中國經濟迅速騰飛,帶領中國人民過上相對富裕的小康生活,改變了13億人的生活和命運。2012年11月29日,習近
平主席首次提出“中國夢”。習爺爺宣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對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從敢于有夢,到勇于追夢,再到勤于圓夢,實踐著自己對中國人民的諾言。我們是新時代的中華少年兒童,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了,在習近平爺爺的號召下,在學校老師的組織下,我們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向國旗敬禮”活動中,低年級同學與國旗一起拍照,那一張張稚嫩的笑臉,洋溢著滿臉的喜悅與自豪;中年級同學錄制了許多“國旗到我家”的微視頻:今天國旗到我家,我們都來愛護她;高年級同學全班出動,出謀劃策,擺出各種各樣的造型,與國旗合影,那鮮紅的旗幟就好像您對我們新時代少年的期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奮進吧,新時代少年!我們是先鋒少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是時代好少年,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我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高舉旗幟,開創未來。
奮進新時代讀后感篇四
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捐贈衣服給山區的孩子,那時,媽媽從我的衣柜里收拾出了許許多多嶄新的衣服,有許多甚至是我沒穿過的。看著這些不合我意而逐年變小的衣服,媽媽心疼地說:“這么多衣服都不能穿,真是太可惜了。”此時我正躺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蘋果,聽媽媽這么一說,我滿不在乎地反駁道:“有什么可惜的,不就是幾件衣服嗎?”媽媽聽了我的話,十分不高興,她說:“以前我們哪里有新衣服穿啊。我們穿的都是破破爛爛的衣服,上面都打滿了補丁。而且,有些人家都是一代穿完接著一代穿,這樣的衣服到最后簡直就像小孩子涂鴉一樣,五顏六色的。你知道我們以前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嗎?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買到一件新衣服。”這時,一旁的奶奶插話了:“我們那一輩的人,比你媽媽這一代的生活還要艱辛,別說是衣服了,連吃的都沒有。平時只能吃草包湊合著過日子。”我好奇地問奶奶:“草包是什么呀?”奶奶說道:“草包當然是用草做的包子,就是割一些青草,撿一些地瓜皮,加上稻草,放在石磨中慢慢磨碎,再把它們揉成一團一團的,蒸熟就是了。”我低下了頭,沉默不語,看著手中原本讓我嫌棄不已的衣服,此時卻不再覺得難看。
是啊,以前人們的生活十分不易,我們能有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因為有了黨的好政策,特別是這幾十年科技的飛躍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們應該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是。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立,則國立。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奉獻給祖國,與新時代共奮進,讓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攜手創造一個繁榮昌盛的祖國。
奮進新時代讀后感篇五
爺爺告訴過我:《東方紅》是人民感激毛主席編的歌曲,更是中國獨立研制并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新中國的第一位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讓中國人民挺起腰桿,高唱“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老師告訴我:“《春天的故事》是對鄧小平爺爺的歌頌,鄧爺爺提出的改革開放三十年,讓中國經濟迅速騰飛,帶領中國人民過上相對富裕的小康生活,改變了13億人的生活和命運”;媽媽告訴我:“習爺爺宣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對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從敢于有夢,到勇于追夢,再到勤于圓夢,實踐著自己對中國人民的諾言”。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啊,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未來。
我呢,最想告訴自己,牢記習爺爺的殷殷寄語:“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奮進吧,新時代少年!走進新時代,我是先鋒少年,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走進新時代,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走進新時代,我是時代好少年,高舉旗幟,開創未來。《走進新時代》這本書的故事還未寫完,我們新時代少年將會譜寫出更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