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誘惑雖大,但生命安全無價。切勿盲目采食,以免釀成悲劇。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遠離未知風險。珍惜生命,從拒絕野味開始,讓安全成為我們最堅實的防線。守護生命,從我做起,讓美味與健康同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倡議書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倡議書 篇1
廣大師生及家長朋友們:
近期雨水較多,氣候炎熱,是野生蘑菇生長的旺盛時節,也是誤食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為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嚴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發生,保障教體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學生及家長的身體健康、飲食安全和財產安全,我們倡議:
一、毒蘑菇毒素穩定,生熟皆不可食用
毒蘑菇毒素化學性質比較穩定,耐高溫、耐干燥、耐酸堿,一般烹調加工不能破壞其毒性,因此切記:新鮮毒蘑菇和煮熟后的毒蘑菇均不可食用。
二、可食蘑菇需煮熟,稍安勿躁慢食用
對于確定可食用的人工種植蘑菇,在未經煮熟前不可食用,因為許多食用蘑菇含有刺激性或有毒物質,需經徹底煮熟后才可破壞這些物質。在食用可食菌類時請“稍安勿躁”,待熟透后再吃。
三、傳統套路勿輕信,謹慎鑒別保平安
(一)毒蘑菇中毒潛伏期一般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一旦食用野生毒蘑菇,易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中毒癥狀,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鑒別方法,民間流傳的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并不可靠,不可輕易相信。
(三)在有采食野生蘑菇習俗的地區,切勿采集未食用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人命關天,冒險的事不可輕為。
(四)局機關食堂、學校食堂等不能食用野生蘑菇,以防群體性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發生。
野生蘑菇雖然鮮美,但是生命更為寶貴,請大家不要隨意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為我們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切實負責。
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倡議書 篇2
廣大父老鄉親:
近期潮濕多雨,再加上氣溫回升,山丘林地冒出不少野生蘑菇,有些村民為了樂趣采摘甚至食用野生蘑菇,為預防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發生,__鄉人民政府提醒您:珍惜生命,千萬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確保不發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故。
1、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毒蘑菇毒性成分復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惡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
2、切勿采、食野生蘑菇。鑒別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鑒別方法,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發生意外,危害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食用野生蘑菇習慣的群眾,不要輕信民間或網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毒蘑菇鑒別方法,不采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蘑菇。對于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輕易食用。
3、發生食物中毒時要及時處置。在家食用或在外就餐誤食野生蘑菇后出現疑似中毒或中毒癥狀,要盡早采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應盡快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同時還應保留病歷和化驗報告等相關資料。
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倡議書 篇3
__鄉廣大人民群眾:
隨著夏天雨季的到來,溫暖潮濕的氣候更適宜野生菌的生長,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事件也屢見不鮮。通常食菌中毒尚無特效藥,存在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的特點,為有效預防我鄉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發生,切實保障轄區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特發出如下倡議:
一、野生菌品種繁多,常人難以識別是否有毒,個人不要隨意采摘、隨意買賣、隨意贈送野生菌;嚴禁出售、購買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顏色鮮艷或霉變的野生菌。
二、烹調加工野生菌時,不要涼拌食用,不要多品種混合加工,加工時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所含某些成分會與酒中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從而引發中毒,所以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
三、充分認識,民間傳說的“用蒜加工野生菌變色驗毒”的說法是不全面的,加工后蒜變顏色只能說明具有重金屬,而有毒的野生菌還富含著生物毒素,生物毒素不會引起蒜變顏色,但是引起中毒的罪魁禍首。
四、學校食堂、單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養老機構食堂、衛生院食堂以及婚喪嫁娶和會議集體用餐等群體性聚餐,嚴禁加工野生菌類,防止引發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
五、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癥狀,應立即前往衛生院就診,癥狀嚴重應盡早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救,無癥狀中毒者具有潛伏期,可能在食用野生菌后十幾分鐘或者十余天內出現中毒癥狀,因此,不能因為食用野生菌當餐或者當天沒出現中毒癥狀就掉以輕心。
六、__衛生院、各村(社區)衛生室等醫療機構要在野生菌上市期間提前做好野生菌中毒應急救治的各項準備工作。
七、各村(社區)、鄉直單位要充分利用廣播、微信、互聯網等媒體,廣泛宣傳食用野生菌的知識和方法。
八、各村(社區)、鄉直單位要將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作為當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值班報告制度,做到中毒事件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任何人不得推諉延誤,更不得隱瞞不報,對未及時上報或隱瞞不報造成嚴重后果的,將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倡議書 篇4
春夏季是野生蘑菇生長旺盛季節。為預防誤采誤食有毒蘑菇,預防控制食用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故發生,區社會事業局特發起倡議,提醒廣大群眾——為了生命安全,千萬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確保不發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故。
1、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毒蘑菇毒性成分復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惡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
2、切勿采、食野生蘑菇。鑒別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鑒別方法,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發生意外,危害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食用野生蘑菇習慣的消費者,不要輕信民間或網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毒蘑菇鑒別方法,不采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蘑菇。對于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輕易食用。
3、發生食物中毒時要及時處置。在家食用或在外就餐誤食野生蘑菇后出現疑似中毒或中毒癥狀,要盡早采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應盡快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同時還應保留病歷和化驗報告等相關資料。
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倡議書 篇5
全市餐飲服務提供者:
近期,隨著氣溫升高、雨水較多,野生蘑菇等植物進入生長旺季,是誤食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的高發期。為預防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發生,請全市餐飲服務提供者提高警惕,謹防誤食誤售誤加工野生蘑菇等有毒菌類。
一、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
毒蘑菇毒性成分復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惡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且目前尚無特效療法。
二、落實對食材進貨查驗
鑒別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鑒別方法,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加強自我管理,嚴格把好原材料進貨關,進貨渠道要正規,并做好原來進貨登記臺賬。嚴禁采購、加工、食用野生蘑菇;對可食用的蘑菇要嚴格挑選,不要使用無明確來源、票據不齊的蘑菇等食材,避免有毒有害物質混入其中。
三、發生食物中毒時要及時處置
一旦發現消費者有誤食野生蘑菇后出現疑似中毒或中毒癥狀,要盡早采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送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并保留病歷和化驗報告等相關資料。要保留剩余蘑菇樣品,以備進一步明確診斷。
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倡議書 篇6
廣大師生及家長朋友們:
近期雨水較多,氣候炎熱,是野生蘑菇生長的旺盛時節,也是誤食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為提高廣大師生及家長朋友們的防范意識,嚴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發生,保障教職工、學生及家長的身體健康、飲食安全和財產安全,我們倡議:
一、毒蘑菇毒素穩定,生熟皆不可食用
毒蘑菇毒素化學性質比較穩定,耐高溫、耐干燥、耐酸堿,一般烹調加工不能破壞其毒性,因此切記:新鮮毒蘑菇和煮熟后的毒蘑菇均不可食用。
二、可食蘑菇需煮熟,稍安勿躁慢食用
對于確定可食用的人工種植蘑菇,在未經煮熟前不可食用,因為許多食用蘑菇含有刺激性或有毒物質,需經徹底煮熟后才可破壞這些物質。在食用可食菌類時請“稍安勿躁”,待熟透后再吃。
三、傳統套路勿輕信,謹慎鑒別保平安
(一)毒蘑菇中毒潛伏期一般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一旦食用野生毒蘑菇,易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中毒癥狀,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鑒別方法,民間流傳的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并不可靠,不可輕易相信。
(三)在有采食野生蘑菇習俗的地區,切勿采集未食用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人命關天,冒險的事不可輕為。
(四)學校食堂等不能食用野生蘑菇,以防群體性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發生。
野生蘑菇雖然鮮美,但是生命更為寶貴,請大家不要隨意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為我們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切實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