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景陽岡教案設計教案篇一
1、朗讀課文,講講武松打虎的故事。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3、通過寫英雄人物事跡,初步學習縮寫的方法。
在學習打虎部分中感受武松的英雄性格。
播放《好漢歌》
一、初步了解《水滸傳》,導入本課學習英雄人物
1、聽《好漢歌》,展示梁山聚義廳(圖片)引出梁山108個好漢。學生談他們認識的好漢。
2、小結過渡:梁山好漢,個個是急俠好義、嫉惡如仇、藝高膽大,今天我們把目光鎖定在哪個好漢身上?(武松)
二、導入新課,理清文章的條理
1、讀題,提問:本課以什么命題?在景陽岡發生了什么事情?(完整敘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2、檢查預習,了解故事情節是怎樣一步步展開的:
出示預習內容: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
三、以“新任步兵都頭簡介”來走進故事,了解武松
四、拓展寫作:
五、小結,引導繼續閱讀《水滸傳》。
景陽岡教案設計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是根據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老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后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
課文重點是: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的難點是: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文章導讀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講傳》第23回改寫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課文先講了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要過岡,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和神態進行描寫。接著講武松上岡后,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進行描寫。然后講了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動作進行描寫。最后講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岡來。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武松來到陽谷縣,酒后上山,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勇敢、機智、豪放及無所畏懼的性格。
文章結構
本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武松進店喝酒和不聽店家勸告,執意過岡的情形。
第二段(第5至第7自然段):武松在上的心理活動。
第三段(第8至第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經過。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武松打死猛虎后下岡。
寫作特點
1、按“吃酒——上岡——打虎——下岡”的順序,條理清楚。
2、語言凝練,動詞運用恰當、簡潔。
近義詞:枉送——白送 恥笑——譏笑 嚇唬——恐嚇 結伴——結伙
反義詞:好心——惡意 破碎——完整 酥軟——堅硬
詞語解釋
篩:斟。篩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印信:印章。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豈不枉送:難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
武松:《水滸傳》中人物之一,非常勇敢,力大無比,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般把他當做英雄好漢的典型。
一飲而盡:一口氣喝完。
踉踉蹌蹌:走路不穩,跌跌撞撞的樣子。
客官:舊時店家對顧客的稱呼。
掀他不著:掀不著他。
結伴:伴,就是伙伴。結伴就是結成同伴。
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
棒橛:短的木棒。
榜文:古代指文告,像現在的布告。
酥軟:肢體軟弱無力。
恥笑:鄙視并嘲笑。
說時遲,那時快:表示當時的時間非常短促。舊時說書人的習慣用語。
吊睛白額大蟲:大蟲,老虎的俗稱。眼睛上翹,額頭上有白色花紋的老虎。
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生的一種強烈的雷電現象,響聲很大,能給地面上的東西造成很大的災害。
酒興:飲酒的興致或飲了酒以后產生的興奮情緒。
句段賞析
1、“原來這樣。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我是清河縣人,這條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這是武松在酒店飲酒時及飲完后與店家說的話。前兩句是關于酒的,后一句是關于虎的。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勸他不要再喝,因為“三碗不過岡”,但武松卻說“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不聽勸告。從“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就有大蟲,我也不怕”中,我們可以看出武松豪放、倔強、無畏的性格。這種性格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為作了鋪墊。
2、原來大蟲抓人,只是一撲,一锨,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先泄了一半。
這是寫大蟲進攻的“三招”及武松沉著應戰的“三閃”。大蟲抓人有“三招”:一撲、一掀、一剪。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大蟲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又一閃,閃在一邊。這“三閃”,消耗了猛虎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以至于“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種、樣。從這句可以看出武松是有勇有謀的,“突出表現了武松機智、勇敢、無畏的英雄性格。
3、武松拿來一飲而盡。
“一飲而盡”表現了武松豪爽的性格特征。這句話寫出了武松喝酒的動作神態。
4、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
這句話進一步寫出了打虎英雄的性格。這時的武松已經知道岡上有虎,但出于自尊心,他不愿下岡。“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這就更體現了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強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5、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過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
這一句是寫武松是怎樣躲過老虎的一撲的。“說時遲,那時快”寫出了武松的動作敏捷、迅速。“撲”寫出了老虎的兇猛。這句話突出了武松勇敢、機智、靈敏、無所畏懼的英雄形象。
1、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閱讀《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便于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充分自讀自悟,然后組織交流,通過交流,理解課文內容和武松的性格及其英雄氣概。
3、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中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第 1 2 頁
景陽岡教案設計教案篇三
《景陽岡》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水滸傳》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的一部長篇小說,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本課寫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后,趁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御、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后,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說說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景陽岡教案設計教案篇四
一、默寫詞語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絕 戰袍 和氏璧 負荊請罪
二、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我國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三、指名讀課文。
讀之前,請一位同學把思考練習1讀一讀,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
2、邊聽朗讀邊思考,把課文分成四段。
四、糾正讀音
1、糾正讀錯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
岡:讀gang,不要讀成gang。
篩:是翹舌音,不要讀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讀成zhi。
榜:讀bang,是后鼻音。
恥: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i。
脊:讀ji,不要讀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讀成shu。
五、指導分段
提問:根據思考練習1的提示,課文的四段應該怎樣分?后面的括號該填寫那些詞語?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通過以上的填寫,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概括以下思考題,自學第一段,然后集體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肚中饑渴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課文中所講武松望見的酒家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突出寫了這個特點?
(3)什么叫“三碗不過岡”?為什么會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
(4)武松是怎樣對待“三碗不過岡”的;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一段
(1)要讀準字音
(2)要讀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結
第一段通過武松喝酒與店家談論“三碗不過岡“,突出體現了武松機智豪爽、無所畏懼的性格。店家只給三碗酒,武松卻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攔不成;店家好意勸告被武松誤解。本來喝酒一件簡單的事情,卻被作者寫得有聲有色,不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景陽岡教案設計教案篇五
在《水滸傳》中,我“結實”了足智多謀的吳用,“結實”了正直隱忍的林沖,“結實”了俠肝義膽的魯智深。但其中最使我崇拜不已到,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武松。
說起武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景陽岡》這個故事了。有一天,武松來到陽谷縣的一家小酒館,暢飲了18碗酒,他不顧店主的勸阻,執意要上景陽岡,我真碰見了一只大老虎。他憑借著高強的武藝和過人的膽識,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這個故事中,“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猛無畏的精神令我敬佩。有些人可能認為武松是魯莽的、逞能的,但我卻覺得,正是他身上的無所畏懼,天不怕地不怕的魄力,才使得他最終能夠戰勝兇狠可怖的老虎,不但救了自己,也為民除害。在生活中這種精神往往能幫助我們打敗生活中無時不伴在我們身邊的“虎”――困難。這些“虎”很多,如:一次困難的考試、一道難題、一次嘗試……武松教會我:迎上這些“虎”吧,可能會被“虎”咬得遍體鱗傷,甚至付出更慘的代價。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我們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相信在我們不斷的努力下,總會有成功的希望。
哥倫布曾經說過:“世界屬于勇敢者。”讓我們無懼質疑的目光一步步迎難而上,讓我們做自己的“武松”,勇敢面對身邊的“虎”吧!
景陽岡教案設計教案篇六
景陽岡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御、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后,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
六、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說說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 ——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預習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書:
一、進店(詳) 喝 酒 談虎——神態
二、上岡(略) 心理活動 老虎 撲 掀 剪 性格
三、過岡(詳) 武松 閃 閃 閃 豪放 劈 跳 掀 無畏 按 踢 打
四、下岡(略)
景陽岡教案設計教案篇七
1、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條理。
2、有感情地朗讀文中重點刻畫武松的有關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武松的性格。
4、培養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興趣。
理清條理,了解人物個性。
1、理解運用恰當的描寫方法,增強文章生動、形象性的寫法。
2、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武松的性格特征。
多媒體課件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課前請學生聽《好漢歌》,引入課題
師:這是什么歌?(生:《好漢歌》)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生:《水滸傳》)
師:《水滸傳》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請問同學們書中一共刻畫了多少位英雄好漢?
景陽岡教案設計教案篇八
師:同學們,咱們先來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請跟著一起唱。
(師生同唱《好漢歌》)
師:大家唱得真投入,你知道剛才我們唱的是哪部連續劇的主題曲嗎?
生:《水滸傳》
師:對,《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當中塑造了108位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形象。今天咱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景陽岡上的打虎英雄-----武松。
師:這節課我們要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課文描寫武松打虎前的內容,通過語言了解武松的特點;學習運用語言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師:首先,請同學們速讀全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什么?
生:(自讀課文)
師:誰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什么?
生:《景陽岡》這篇課文主要寫武松在景陽岡上打死老虎的事。
生:《景陽岡》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暢飲十八碗酒后,在景陽岡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師:概括的不錯。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描寫武松打虎前的內容,請看自學提示。
師:(投影出示自學提示:1、讀課文描寫武松打虎前的內容,畫出武松的語言;2、讀武松的語言,體會武松有什么特點。)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示進行自學。
(生自學,師巡視點撥)
生:通過武松的語言,我體會到武松具有倔強的特點。
生:通過武松的語言,我體會到武松這個人比較豪放。
生:我覺得武松很勇敢。
生:我還覺得武松有點愛面子。
師:同學們體會得挺好,武松主要具有的特點是-----
生:豪放、倔強、勇敢。
師:你是通過哪些語言體會到武松具有這些特點的呢?
生:我通過“主人家,快拿酒來吃。”這句話體會到武松比較豪放的。
生:我通過“這酒真有氣力!”這句話也能夠體會到武松具有豪放這個特點的。
生:“原來這樣。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通過這句話我體會到武松很倔強。
生:我還通過“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體會出武松倔強的。
生:我通過“就有大蟲,我也不怕。”這句話體會到武松很勇敢。
生:“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通過這句話,我能夠體會出武松具有勇敢這個特點的。
(生討論,師巡視點撥)
師:誰能說說你是如何體會的?
生:武松在酒店喝酒,喝完了三碗,店家勸他別喝了,因為他家的酒叫“透瓶香”又叫“出門倒”,剛喝時只覺得好喝,一會兒就醉倒了,?? 但凡來他家喝酒的只喝上三碗,就都醉倒了,過不了山岡,過往的客人都知道,人家只喝三碗就不再要了。可是武松偏偏不信,叫到:“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所以我覺得武松比較倔強。
生:我還想補充一點,這家酒店的就有勁,武松不是不知道,因為他在喝完第一碗酒時,就說:“這酒真有氣力!”喝完第二碗時還說:“好酒!”說明人家店家說的是實話,武松明知這酒勁大還偏偏要喝,說明他的確倔強。
師:的確,人家店家好心好意勸他別喝了,可是他就是不信,還說:“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這個武松真是倔強。剛才這兩位同學體會得挺好。他們之所以體會得這么好,就是因為他們抓住了這句語言,聯系了上下文,根據語言的內容、語氣,體會出武松具有倔強的特點。這就是通過語言體會人物特點的方法。下面,我們就運用這個方法體會武松的其它語言又是怎樣表現武松特點的。
(生自學,師巡視點撥)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樣體會的?
生:我抓住“這酒真有氣力!”這句話來體會,我們平時獨自到外面吃飯也好還是喝冷飲也好,不管好吃不好吃、好喝不好喝,一般不會張嘴就評價,可是武松不是這樣,他喝酒是拿起碗一飲而盡,覺得酒好喝就毫不猶豫地評價說:“這酒真有氣力!”所以通過這句話我體會出武松很豪放,直來直去。
生:我體會的是“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別人是三碗不過岡,可是武松足足喝了十八碗酒,喝完之后還要過岡。店家說景陽岡上有老虎,已經傷了二三十條大漢的性命,而且官府已經發下榜文,不讓單身客人一人過岡,需要湊齊三二十人趁午間結伴過岡。當時天色已經晚了,老虎就喜歡在這個時候出動,武松一個人是萬萬不能在這個時候過岡的,可是武松不聽勸,還說:“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既能體現出武松倔強又能體現出武松勇敢。
師:同學們體會得挺好。作者運用這些個性化、性格化的語言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的特點,我們怎么讀才能夠把這些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呢?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武松的語言,進一步體會武松的特點,同學們可以自由發揮,你覺得怎么讀象武松就怎么讀,咱們比比看,誰最像武松。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誰愿意選擇你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同學們聽聽?
(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通過語言體會人物特點的方法,就是-----
生:抓住語言,聯系上下文,根據語言的內容、語氣,體會人物的特點。
師:有沒有不清楚的地方?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這方面的練習,(投影出示練習一)誰能審題?
生:這道題給我們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個是閱讀短文,第二個是抓住李逵的語言體會李逵的特點。
師:李逵也是《水滸傳》中塑造的一個人物,他也曾經打死過老虎,他有什么特點呢?下面請同學們按要求做題。
(生做練習,師巡視點撥)
師:誰來匯報一下?
生:我通過“哥哥,這黑漢子是誰?”這句話體會出李逵挺粗魯的,因為宋江和戴宗站在一起,他肯定是戴宗的朋友,打聽的時候就應該說“這位仁兄是誰?”或者是“這位官人是誰?”,可是李逵卻當著宋江的面稱呼他為“黑漢子”,一點都不講禮貌,所以我覺得李逵挺粗魯的。
生:我也覺得李逵挺粗魯的,我是通過“你爺爺的,你怎不早說,也教俺鐵牛高興高興。”這句話體會出的,因為李逵非常崇拜宋江,可是見到了自己的偶像,他卻高興得忘乎所以,說起臟話來了,所以說李逵很粗魯。
生:“你若真是宋江,我便下拜,若不是宋江,我才不拜呢!你別偏我給人下了拜,再來笑我。”通過這句話我覺得李逵具有粗中有細的特點。
(投影出示練習二:根據人物的特點,設計出符合特點的人物語言。)
師:下面請同學們迅速瀏覽短文,說說高大哥有什么特點?
生:熱心腸!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為熱心腸的高大哥設計幾處符合他熱心腸特點的語言。
(生動筆做題)
師:做好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做這道題。
生:孩子怎么了?
生:孩子生病了嗎?
生:小明又犯哮喘病了?
師:剛才同學們這些說法都能夠表現出高大哥熱心腸的特點,但是哪一種說法最好呢?
生:第三種說法最好,因為從這句話我能夠看出高大哥已經不止一次幫過生病的我了,所以對“我”的名字和有哮喘這個老毛病了如指掌,說明高大哥 的確是個熱心腸。
師: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我們繼續往下做題。
師:“是啊!”只聽媽媽著急地回答。高大哥說-----
生:我送你們到醫院去吧?
生:來,我拉你們去!
師:媽媽說:“能行嗎?”
生:沒問題,快上車!
師:媽媽說:“你剛拉完貨,挺累的,該回家休息了。”
生:孩子要緊啊!
生:沒關系,我的身體好。
生:鄰里鄰居的,您別客氣了!
生: 小事一樁。
生:別客氣,快看孩子去吧!然后我拉你們回家!
師:這道題同學們做得不錯,說明你們平時肯定都是熱心腸。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已經不僅能夠根據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特點,而且能夠根據人物的特點設計出符合特點的人物語言。在今后的閱讀中,希望同學們能夠根據人物的語言準確把握人物的特點,在你寫作時,也要為你筆下的人物設計出符合他的特點的語言,這樣你塑造的人物就會更加栩栩如生,你的文章就會更加具有感染力。
師:(投影出示作業題:根據你的意愿,從下列任選作業完成。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b、閱讀《水滸傳》。c、設計一段能夠表現人物特點的語言。)
認識漢字——綜合練習課
課題:偏旁部首組字
內容:關于“纟”旁的文字的組合與辨析
例子:“細”
組詞:細心????????? 仔細
例子:“紋”
組詞:花紋????????? 皺紋
例子:“繪”
組詞:描繪????????? 繪畫
例子:“繞”
組詞:纏繞????????? 繞圈
例子:“結”
組詞:結實????????? 結果
練習:試著舉出更多的帶“纟”旁的字并組詞。
景陽岡教案設計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武松是個勇敢無畏、豪邁倔強的人。
2、能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通過討論明白學習這篇課文與現在提倡野生動物保護法并不矛盾,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的勇敢無畏的精神。
教學重點:
武松打虎是怎樣打死猛虎,從而體會武松的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我國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滸傳》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請講述了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故事。書中刻畫了許多英雄人物,據說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談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對了,是打錳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景陽岡》。
二、初學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完成課后填空1。
(分別是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2、檢查自學情況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交流填空題1
(3)你認為哪一部分寫得最精彩?
三、學習重點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組討論
1、武松是怎樣打死錳虎的?用自已的.話說說。
2、你從中體會到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3、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內容
(1)自讀練習
(2)指名讀,學生點評。
四、展開討論,延伸課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則新聞
一個餓熊闖進一家農戶對其農人進行嘶咬,可是村民卻束手無策,原因是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熊是屬于國家保護動物,沒有上級命令不能擅自傷害。待村長打電話請示上級后再去營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討論題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勇敢無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當人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還是應當機立斷保護。
《景陽岡》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由教案頻道搜集整理,,請注明出處!
景陽岡教案設計教案篇十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生字卡片投影片掛圖
三課時
一、默寫詞語。
大臣抵御侮辱拒絕戰袍和氏璧負荊請罪
二、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我國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三、指名讀課文。
讀之前,請一位同學把思考練習1讀一讀,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
2、邊聽朗讀邊思考,把課文分成四段。
四、糾正讀音。
1、糾正讀錯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
岡:讀gang,不要讀成gang。
篩:是翹舌音,不要讀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讀成zhi。
榜:讀bang,是后鼻音。
恥: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i。
脊:讀ji,不要讀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讀成shu。
五、指導分段。
提問:根據思考練習1的提示,課文的四段應該怎樣分?后面的括號該填寫那些詞語?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通過以上的填寫,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概括以下思考題,自學第一段,然后集體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肚中饑渴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課文中所講武松望見的酒家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突出寫了這個特點?
(3)什么叫“三碗不過岡”?為什么會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
(4)武松是怎樣對待“三碗不過岡”的;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一段
(1)要讀準字音
(2)要讀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結。
第一段通過武松喝酒與店家談論“三碗不過岡“,突出體現了武松機智豪爽、無所畏懼的性格。店家只給三碗酒,武松卻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攔不成;店家好意勸告被武松誤解。本來喝酒一件簡單的事情,卻被作者寫得有聲有色,不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18碗,他有沒有過岡呢?下面我么接著學習第二段。
二、講讀課文的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二段
2、思考討論
3、武松看到樹干上寫的字為什么認為是店家的詭計?
(1)武松看到山神廟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課文對“武松細想了一回”寫得很簡略,你認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課文是怎樣寫時間變化的,為什么要寫時間的變化?
4、齊聲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
(2)出示投影片: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都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開始的時候,武松為什么只能躲閃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兩截,說明什么?
(5)出示寫有思考·練習2第(2)題的.投影片。
四、請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幾個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
(2)結合課文的描寫,從武松打虎的過程中,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五、指名讀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討論
從武松用梢棒把大蟲打得“氣兒都沒了”,你知道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六、指導朗讀第三段。
(1)要讀出老虎兇惡及垂死掙扎樣子。
(2)要讀出武松的勇猛、機智、沉著、辦事精細、武藝高強。
七、自由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掛圖,復述武松打虎的過程。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撲掀剪閃閃閃兜劈
咆哮喘氣揪按踢按揪打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二、講讀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思考討論
武松為什么要下岡?
三、結合課文內容,完成思考·練習3。
討論思考練習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結果是什么?
原因:不聽店家的勸告,夜晚只身上岡。
結果:將虎打死。
五、課文中還有哪些事寫了原因和結果。
請四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一部分
六、識記生字的字形,練習書寫。
1、在田字格里進行書寫。
岡:注意和“崗”區別
篩:上面的竹字頭,不要寫成草字頭
榜:注意和“傍”區別
勿:不要和“匆”混淆。
恥:左邊是“耳”,不要寫錯。
脊:注意上半部的寫法和筆順。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寫成三橫。
酥:左右兩部分的位置不要顛倒。
2、啟發學生分析字形,并找出的記憶方法。
3、每個學生把生字寫兩遍,教師巡視指導。
七、布置作業。
1、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寫兩遍。
2、預習15課。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起因經過結果